张雅玲 刘永丽
(1.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2.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护理部,新疆 乌鲁木齐,830000)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的特点[1]。据报道,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若未能持续进行康复训练,出现语言障碍或者偏瘫的概率高达70%[2]。所以,早期开始坚持康复训练对促进脑卒中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通常情况下,康复训练需要患者在家里完成,而部分患者受到身体不适、疼痛以及家庭成员不配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很难遵医嘱完成康复锻炼计划,未能实现全面康复,遗留一些后遗症,如语言障碍、偏瘫等[3-4]。自我效能理论是指在特定的情境之中对自身某些行为能力的自信程度,即相信自己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去完成某一具体的活动任务,该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康复锻炼中[5]。本文探讨自我效能理论联合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及生活质量影响,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9年8月—2022年6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新疆医科大学第六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本研究所纳入患者及家属均知晓本研究的目的、研究方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n(%)/()]
脑出血脑梗死研究组4826(54.17)22(45.83)59.13±5.322.21±0.5523(47.92)25(52.08)对照组4827(56.25)21(43.75)58.81±5.542.13±0.4825(52.08)23(47.92)χ2/t0.0420.2890.7590.167 P 0.8370.7730.4500.683组别例数性别平均年龄(岁)平均病程(月)类型男女
纳入标准:①符合试行版《脑梗死和脑出血中西医结合诊断标准》[6]中关于脑梗死、脑出血相关标准,其中脑梗死患者入院时间距离发病时间不足24 h,脑出血患者出血部位为丘脑、脑叶以及基底节区,出血量≥30 mL;②无脑梗死出血转化、脑出血再发出血等颅内活动性出血;③依从性好且病程范围内病情稳定。
排除标准:①合并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智力低下或者认知障碍者;②存在瘫痪病史者;③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④合并免疫系统疾病或者全身感染性疾病者。
剔除标准:剔除中途退出者或者因其他原因脱落者。
终止标准:因依从性差而被迫中断研究者。
两组患者均接受抗血小板聚集、降脂、调整血压、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等常规预防措施,同时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如阿司匹林肠溶片、氢氯吡格雷片等。
对照组接受肢体功能康复训练。由康复技师对患者的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进行指导,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7 d为一个疗程,连续康复训练4个疗程。具体康复训练方法如下:(1)良肢位的摆放。令患者的患侧肢体维持于功能位,每间隔2个小时进行1次体位更换。(2)被动活动训练。依照近端关节到远端关节的顺序,指导患者完成简单运动动作,如十指交叉、握拳等,训练10 min/次,2次/d。(3)床上训练。指导患者进行翻身、上下左右移动身躯、上下肢运动等,运动强度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适当调整。(4)站立平衡训练和坐位平衡训练。如果患者肌力恢复比较好,可进行一些主动训练,如坐位、站立、行走等,训练10 min/次,2次/d。(5)步行训练。如果患者肌力恢复比较好,可以进行平衡杠内行走、扶持步行、徒手行走等训练。训练15 min/次,2次/d。(6)日常功能训练。根据患者功能恢复情况,指导其完成日常活动能力训练,如进食、如厕、穿脱衣、上下楼等,训练60 min/次,1次/d。在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期间,可每日按摩患者患肢,将红花乙醇(50%)涂抹于患肢,沿着近端关节逐步按摩至远端关节,各个关节各按摩15次,每日早、中、晚各进行1次按摩。连续干预1个月。
研究组接受自我效能理论联合肢体功能康复训练。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方法同对照组,自我效能理论培训具体内容如下:(1)向患者介绍脑卒中相关知识,如病因、治疗方法、康复训练效果等,给予患者适当的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观念,减缓其焦虑、恐惧、紧张的情绪,引导患者积极参与康复训练,叮嘱家属支持和鼓励患者,通过医护人员和家属的共同努力,提高患者康复训练依从性。(2)指导患者家属掌握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的方法。对家属开展自我效能感知识培训,培训家属掌握精神安慰法并应用于患者,给予患者全方位照顾,缓解其紧张、焦虑的情绪,有助于提高治疗信心,提升康复训练依从性。(3)分析患者在肢体功能康复训练中的动作成分缺陷,给予患者针对性的指导建议,通过不断重复训练,帮助患者掌握该动作成分,之后完成整体动作训练。例如,将穿上衣的动作分解成多个动作成分,首先将一只手成功放进相应的袖筒中并伸出袖口,牵拉衣袖至肩上,然后以相同的方式方法穿另一边的衣袖,牵拉衣袖至肩上,最后系上衣扣。将脱上衣的动作分解成多个动作成分,即首先解开纽扣,将衣服褪到肩膀以下,然后从一侧将衣袖脱下,再从另一侧将衣袖脱下。对于患者存在的缺陷动作成分进行针对性的反复训练,30 min/次,1次/d,连续训练1个月。(4)利用目标设定和适应策略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对患者实施自我效能感知识介绍,令患者了解康复训练对肢体功能恢复的重要作用,坚定其训练信念。按时进行电话或者上门随访,鼓励患者树立自我价值观,提升康复信念,指导患者逐步加强训练强度,给予训练方法指导,督促患者坚持执行康复训练计划,设定达到目标所需时间。(5)鼓励患者敞开心扉并解决康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鼓励患者自主完成穿衣、洗漱等个人日常生活行为,积极参与一些文娱活动,如打羽毛球、乒乓球、下棋等,增加间接成功经验,并多与其他人交流沟通。对患者复盘康复训练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以及问题,采用针对性的方案进行解决。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愈:患者可独立行走,患肢功能有效,可自理生活;显效:患者患肢功能活动不全,基本能够自理生活;有效:患者患肢能够做一部分功能活动,日常生活需要他人辅助;无效:患者功能活动未见改善,日常生活需要他人照顾。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比较两组患者上肢功能。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通过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对患者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AUE)运动功能进行评估[7]。该量表共计包含33个条目,如正常反射活动、屈伸肌共同运动、上肢反射活动、分离运动等,每个条目的评分范围为0~2分,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良好程度与所得分数呈正比。
比较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通过自我效能感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进行评估[8]。该量表共计包含10个条目,患者自行回答“完全正确”“多数正确”“有点正确”或者“完全不正确”,分数依次为4分、3分、2分、1分,总分值范围10~40分,患者自我效能感水平与所得分数呈正比。
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分别于干预前和干预后通过健康状况调查简表(36-Item Short Form Survey,SF-36)[9]进行生活质量评估,该量表共计包括8个条目,分别是躯体疼痛、躯体健康、生理机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精力,每项满分为100分,患者生活质量与所得分数呈正比。
采取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符合正态分布,用()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79.17%,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干预前,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上肢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比较 (,分)
表3 两组患者上肢功能比较 (,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研究组4833.74±5.2542.64±5.38*53.68±6.29*56.48±5.37*对照组4834.31±5.4339.61±5.46*50.73±6.17*52.67±5.46*t 0.5232.7392.3203.447 P 0.6020.0070.0220.001
干预前,两组自我效能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3个月、6个月,对照组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研究组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比较 (,分)
表4 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比较 (,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1个月干预后3个月干预后6个月研究组4817.54±3.5523.67±3.28*26.69±2.26*29.48±2.35*对照组4817.33±3.6317.91±3.0618.76±2.15*19.07±2.66*t 0.287 8.896 17.613 20.320 P 0.775<0.001<0.001<0.001
干预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组别例数躯体疼痛生理机能躯体健康生理职能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研究组4864.52±3.5676.43±3.47*62.74±2.3375.38±3.52*63.55±2.3277.48±2.53*61.57±1.3875.54±2.63*对照组4863.44±3.4771.67±3.84*63.65±2.5772.64±2.45*64.46±2.5773.62±3.07*61.41±1.6970.64±1.57*t 1.505 6.3721.817 4.4261.728 6.7220.508 11.083 P 0.136<0.0010.072<0.0010.088<0.0010.613<0.001
续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分)
表5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
注:与本组干预前比较,*P<0.05。
精力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干预前干预后研究组4861.82±1.5774.49±2.80*62.87±1.45 77.35±2.60*64.47±2.6578.45±2.58*61.87±1.2575.38±2.61*对照组4862.05±1.4669.67±2.54*62.56±1.63 72.82±2.48*63.61±2.4773.67±2.67*62.27±1.5970.52±2.87*t 0.743 8.7130.984 8.7171.645 8.9191.370 8.680 P 0.459<0.0010.328<0.0010.103<0.0010.174<0.001组别例数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较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据报道,我国脑卒中患者数量高达700万例,且每年约新增200万例[10]。脑卒中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很高,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存率随之增加,但是运动功能障碍、语言障碍等后遗症的发生率却居高不下[11]。据统计,脑卒中经康复治疗后仍有55%~75%的患者遗留肢体功能障碍问题,大部分是因脑卒中发病后,大脑核心系统难以对低级中枢系统进行有序的调控,进而阻碍正常运动的传导,同时干扰原始反射,形成异常运动模式,最终发生致残现象[12]。
肢体功能康复训练是通过对大脑传入神经进行持续不断的刺激,促使已经遭受损伤的神经元获得再生修复,从而逐渐恢复神经功能[13]。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接受康复训练,患者的平衡功能以及肢体功能均得到明显的恢复,不良情绪得以有效改善,同时功能锻炼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均出现有效提升[14]。自我效能是指个体对某种操作行为的信念判断或者主体自我感受,个体的信念感受越强烈,便会在该种行为中付出更多的努力,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展现更加强大的决心和恢复力[15]。另据报道指出,脑卒中老年患者应对方式、自我效能以及健康行为之间具有比较明显的关联性,较高的自我效能和应对疾病时的积极方式是患者执行健康行为的积极促进因素,患者具有越高的自我效能则越会勇敢面对[16]。因自我效能理论培训遵循因势利导以及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得康复治疗具备针对性、持续性、具体性,有效提升康复治疗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自我效能理论联合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上肢功能,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和生活质量。分析原因,首先,通过随访,掌握了患者当前身体状况和康复进展,制订阶段性康复计划和康复目标,并不断完善康复计划,促使患者感受到付出会有相应的回报,以此强化患者的自我效能,进而积极参与和坚持完成康复训练,并在不断的复盘中进行自主探索,逐渐恢复独立自主能力,最终改善肢体障碍,提高生活质量。除此之外,自我效能理论培训提升家属对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力度,提高患者康复训练的信心,从而提高康复训练依从性,促进康复目标的尽早实现,最终提升肢体功能。
综上所述,自我效能理论联合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可改善患者上肢功能,提升患者自我效能感,同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