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周霄 图/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外一科提供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辅助系统,准确地说不是一台独立的机器人,而是外科医生的眼、手、脚的“延伸”。主刀医生借助操作仪器上的3D屏幕、手控操作杆和脚控踏板,对机器人进行控制,使其按照医生的意愿去完成相应的手术动作。
“越困难的手术,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系统越是拿手。”上海九院普外一科主任医师王兵介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辅助系统非常擅长在一根负责血供的血管、一个视野狭窄的区域进行操作。在如今的外科领域中,胃肠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妇科等专业的许多手术都具有这样的特征。
“在胃肠外科领域,机器人技术最早用于直肠和乙状结肠癌手术,现已较为成熟,如今已是我们科室常规的直肠癌根治术式。”上海九院普外一科主任李幼生介绍,科室7月已经完成13台相关手术,平均每周完成2~3台手术,争取在今年内完成10 0台相关手术。“目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辅助系统直肠癌切除术的费用已被纳入医保,且比传统腹腔镜手术仅仅多出600元。”上海九院普外一科医师周致圆说,该类手术不再是10多年前“高大上”的观摩手术,而是真正能让老百姓受益的“接地气”手术。
李幼生认为,它在外科领域还有极大的潜力可挖掘,诸如在腹腔粘连手术、腹腔感染手术、减重代谢手术、胃肠肿瘤手术、肝胆胰手术等方面都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辅助系统的直肠癌切除术之所以能快速干净地完成,且出血量很少、恢复很快,是因为其相对于传统腹腔镜手术而言的四大“碾压性”优势。
高清三维视野:腹腔镜手术的成像是电视屏幕上的二维图像,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系统的图像是电子三维视野。这种三维视野不仅与人眼看到的视野一致,可达到裸眼3D的效果;而且已经突破人眼视野的范围,一些人眼的视野死角它都能达到,并且图像放大数十倍后,仍然能保持高清效果。
精细的手术操作:机器人的两只手臂有两个关节,且每个关节都能360度旋转,这使得它的灵活性不仅远超腹腔镜,而且比人手更小、更灵巧、也更稳定。一些人手无法完成的手术动作它都能完成;一些人手无法触及的区域它也能达到;人手会因疲劳、年龄等因素出现无意识的颤抖,但它始终能保持稳定,永不抖动。
自带荧光成像:王兵说,这一功能在十多年前刚引入国内的达芬奇机器人上是没有的,判断肿瘤如何切除完全依靠主刀医生的经验。而目前最新一代的达芬奇机器人增加了这项全新功能。操作者通过机器人手臂将荧光显影剂注入肿瘤相关区域,不一会儿肿瘤组织的血供解剖情况、淋巴组织被浸润情况就会清晰地显示出来。此时,机器人会智能地提示操作者肿瘤应该切除的部分以及淋巴结清扫的范围,从而使得肿瘤切除更为精准,淋巴清扫更为彻底。
医生正在操作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辅助系统
手术前,医生们正在合作调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系统
医生学习时间更短:上海九院普外一科周致圆医生分别接受过腹腔镜手术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培训。他对两种手术方式的学习过程印象深刻:“腹腔镜手术整个学习周期较长,需要一年半的时间;而对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辅助系统,一般成熟的外科医生学习两到三次就完全可以上手,整个学习周期只有一个月。”
“在肠道肿瘤方面,达芬奇机器人能精准地、轻松自如地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王兵说,对于扩大的直肠癌根治手术如侧方淋巴结清扫、直肠癌侵犯前列腺和精囊的手术,它更具优势。“整个手术平均用时约8 0 分钟,出血量仅有20毫升。”
“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是一款‘军转民’的产品。早在20世纪70年代,它已经被美国军方制造出来了。”王兵说,根据他了解到的一些解密材料,50年前的达芬奇机器人主要用于急救在人迹罕至地区工作的科研人员。万一他们突发急症,需要手术治疗,而在周围几十甚至上百公里范围内又没有医院,那么在发达地区医院的医生就可以通过卫星网络远程操控机器人来完成手术。“这也是达芬奇机器人的设计初衷。”
因此,王兵认为,今后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辅助系统应该会在5G或6G网络的加持下实现远程手术,这对改善边缘地区或医疗资源不发达区域的医疗保障和提高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可使边远地区的患者极大受益。
专家简介
李幼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外一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医学专长:放射性肠炎、肠瘘及腹腔感染、克罗恩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等的诊治;腹壁肿瘤及缺损修复;重症胰腺炎、肠梗阻与腹茧症、腹壁肿瘤及缺损等的诊治;短肠综合征的综合治疗;胃肠道手术并发症的处理;肠外与肠内营养支持
门诊时间:星期一上午(专家)、星期一下午(特需)(南部)
专家简介
王兵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外一科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医学专长:肥胖合并代谢性疾病的腹腔镜微创减重手术;胃肠外科减肥;胃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的微创外科治疗
门诊时间:星期三上午(专家)、星期三下午(特需)(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