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我国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成果与展望

2023-10-24 13:25叶倩
科学咨询 2023年17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研究者幸福感

叶倩

(楚雄师范学院教育学院,云南楚雄 675000)

我国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探索和研究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叶澜教授打开了教师幸福感研究之门。进入21世纪之后,像檀传宝、刘次林发表文章专门论述教师幸福,束从敏于2003年研究教师职业幸福感,这是最早的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专业研究,自此很多国内学者开始关注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接着在一系列的研讨、论坛、课题以及政策出台的背景下,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研究数据来源

笔者通过中国知网(CNKI)的期刊全文数据库、硕博论文全文数据库,设定高级检索功能,检索时间范围为2002—2021年,以“教师职业幸福感”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共获得文献573篇;删除报纸评论、会议文件后,获得有效文献532篇,其中,期刊论文360篇、硕博学位论文172篇;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内涵、差异、影响因素、测量工具、结构、提升路径等这几个主题,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二、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现状综述

(一)文献数量及年度分布

2002年到2021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文献年度分布是: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文献在2002年—2008年发文量较少,其中,2003年只有1篇,除了2007年为13篇,其余年度都不足10篇,且呈缓步增长趋势;2008年—2009年发文量增长了2倍多,2009年之后发文量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图1 2002—2021 年教师职业幸福感文献年度分布

在有效的360篇期刊文献中,只有62篇为核心期刊,可以看出,文献质量整体不高。要分析清楚所有研究内容的全部细节,具有非常大的难度,可以说是做不到的事情。因此,下文将主要从研究内容所涉及的重要主题入手,对已有研究进行简要概述。

(二)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内涵研究

在梳理了不同研究者关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概念后,笔者发现由于研究者理解角度、关注视角不同,对“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定义到目前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共同认可的说法。已有对教师职业幸福感内涵的界定主要围绕四个研究视角:一是情绪体验的角度。束从敏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一种持续快乐的体验[1]。肖杰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就是以自身的标准对从事的教师工作产生的持续稳定的快乐体验[2]。二是主观感受的角度。唐志强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会受到职业发展内外环境的影响[3]。三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角度。张兆芹和庞春敏等人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4]。四是要素构成的角度。成立娟在研究中将教师职业幸福感定义为教师的专业身份认同感、教育教学满意感、人际交往和谐感和职业情境舒适感四方面[5]。

总结发现,不同角度下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界定不尽相同,这一方面说明教师职业幸福感内涵的丰富性,另一方面也说明给教师职业幸福感下一个规定性定义并非易事。

(三)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差异研究

胡莹莹和王文静等人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水平总体较高[6]。姜艳的研究结果是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水平处于一般和比较幸福之间[7]。束从敏调查显示,幼儿教师幸福感总水平偏低[1]。曹建强的研究结果表明,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现状不容乐观[8]。还有学者对编制外和编制内教师、民办与公办学校教师、不同性别教师、城市与农村、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的教师、从事音体美等科目与语数外的教师的职业幸福感的差异进行研究。根据调查结果来看,我国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现状有两种水平。一是束从敏、曹建强等人认为的现状并不乐观;二是姜艳等人认为的处于一般幸福与比较幸福之间。笔者认为,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结果之所以存在差异,最可能的原因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缺乏统一的测量工具和研究对象取样不具有普遍性。

(四)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研究

我国学者主要从内因和外因两个维度来分析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大多数研究者对内因和外因中的其中一个或几个因素进行研究。

高青艳认为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同时受主客观双重因素的影响[9]。拓小娟研究指出,教师职业幸福感受民族和年龄影响[10]。杨子江研究显示,学历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11]。肖杰研究表明年龄影响幸福感[2]。王钢、黄旭等人研究指出,积极应对方式与职业幸福感显著正相关,而消极应对方式与职业幸福感显著负相关[12]。付红梅指出小学教师心理控制源与职业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13]。张凯调查发现,婚恋状况、工资水平、任教动机、留任倾向显著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14]。林丹认为职业态度会给职业幸福感带来影响。

国内学者对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研究概括起来主要可以分为: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因素、外部因素以及内部因素。人口统计学上的变量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婚恋状况、任教学科等。外部因素则涉及工资水平、学校管理方式、工作环境等,内部因素主要是指教师的从业动机、职业认同、职业态度等方面的因素。

(五)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测量工具研究

研究教师职业幸福感,需要科学有效的测量工具,目前国内不具有针对性的权威测量工具。当前研究中使用的测量工具主要有两类:一种是借鉴和采用国内外同类研究的测量工具,如段建华、谢建军等学者直接应用国外幸福感量表;另一种是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自编的测量工具,有关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硕博论文大多都采用自编的测量工具进行研究,如束从敏、肖杰、姜艳等人,总体都没有进行规范的信效度检验。为了编制适合我国教师的职业幸福感问卷,姜艳于2018年立足教师工作实际,结合开放式调查及访谈结果并参照国内外相关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编制初始问卷,并经过初测、项目分析等最终确定了正式问卷,所编制的问题卷实证效度和结构效度良好。由此可以看出,有关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测量研究工具仍在逐步发展和完善中。

国内编制的职业幸福感的测量工具,部分没有划分具体的维度,部分没有进行信度、效度的检验,导致研究成果缺乏普适性。另外,借用已有量表或者自行编制测量工具两种方式,都很难保证不影响研究结果的客观性。

(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结构研究

胡忠英参考国外心理幸福感量表,总结出教师职业幸福感包括四个维度。吴钢通过研究,指出小学教师职业幸福感包括两个方面。赵斌、李燕等人提出六大维度。曹凤英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包括七个因素。姜艳认为,教师职业幸福感包括八个维度。由于不同研究者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得出了二维度说、四维度说、六维度说、七维度说、八维度说等。各个研究者所提出的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结构存在交叉却又各具特色,另外,也出现把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结构与影响因素混在一起的情况。

(七)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策略研究

研究者几乎都是从内、外两方面来探讨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策略,涉及教师本身、学校、社会、学生多个角度。

杨金凤认为可以从主观和客观因素两个方面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15]。罗琼指出可以从教师自身、学校管理、社会方面、国家政策四个方面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宾云提出可以从夯实国家之基、进而扩大社会之力、渐丰学校之翼、维护个人之源四个层面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张兆芹、庞春敏认为,实现教师职业幸福,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4]。刘世杰、马多秀从社会、学校、教师三个层面提出了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策略。

目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提升策略研究普遍认同,主要从教师自身、学校管理和社会等层面来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有关提升策略的研究大多为理论探讨,少有实证研究,笔者从查到的文献看,仅谢建军和康武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写幸福日记可以提高教师职业的职业幸福感。

三、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我国对于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后续对该领域的进一步探讨和研究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参考、借鉴,但已有研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是研究视角综合性不足。从所收集的文献看,我国的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主要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视角进行。但在实践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主观感受、体验与获得,不仅仅有物质层面的,更有精神层面的,所以从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行为科学等角度对教师职业幸福感进行综合研究是很必要的。个人认为,无论是教师个体还是职业本身都从属于社会,从社会学的视角研究教师职业幸福感也很重要。

二是研究抽样普遍性不够。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对象,从纵向上来说有由高到低有高等教育、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从横向上来看,有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教师、编内和编外教师、特岗教师、男教师和女教师等;从地域上看,有城市教师和农村教师。笔者梳理文献发现,不管是研究哪一级哪一类或者哪个地域的教师职业幸福感,在取样时,研究者基本都是以某个地区为例进行的研究,只随机选其中几所学校的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在取样的范围上常常不具有普遍性。

三是研究结论差异大。部分研究者得出的结论是职业幸福感水平总体较高、而部分学者得到的结论是职业幸福感水平总体一般、甚至是不容乐观。笔者经分析认为,导致研究结论差异大的原因:一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研究缺乏统一、科学的测量工具,大部分研究者采用的是自编问卷,缺乏应有的信度和效度;二是研究对象基本都是从某个地区随机选取,在取样的范围上常常不具有普遍性。

四是研究工具不统一。当前的研究者几乎都是借用已有量表或者自行编制测量工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的客观性,使不同研究者的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编制本土的、适合各学段、各学科、各地区的统一、权威的测量工具。

五是研究分析不够深入。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研究大多侧重于现状的描述,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人口学统计学因素上,大部分都归于外部因素,如工资待遇、工作环境等,而教师个体的内部因素对教师职业幸福感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仅有的一些研究也缺乏深入。对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的策略的探讨,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证研究,深入性不足。后续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个体内部因素与教师职业幸福感之间关系的研究。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研究者幸福感
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医生注定是研究者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