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绮云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分行
信息时代为业财融合的理念提供了技术支撑,也推动金融行业发展的优化和转型。商业银行等现代化的经济组织遭受了更直接的技术冲击和思想挑战,迫切寻求变革与创新。作为衡量企业和经济组织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绩效管理能够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和管理的进程。绩效管理包含绩效的制定、绩效标准的实施、绩效考核、绩效结果以及绩效目标提升等五个环节。面对业财融合的时代趋势,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工作也需要全面调整策略来适应时代变化和理念变革,保持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积极服务业务发展工作,实现高效率执行财务管理,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商业银行绩效评价办法》中确定的四类指标包括服务国家发展目标和实体经济、发展质量、风险防控和经营效益,既有业务指标也有财务指标。目前的实践中,商业银行对上述各项指标指定具体责任部门,各司其职,各自对指标考评结果负责。由于指标之间可能存在冲突,商业银行内部部门之间、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普遍存在着博弈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分离了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绩效管理的统筹难度较大。
因此,当前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的管理理念以及管理依据、管理权重需要打破传统并进行一定的创新和改革,将业财融合的理念融入到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中,使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对整体绩效评价结果负责,要求财务管理职能定位必须从事后记录和情况反映转向主动参与事前决策、加强事中控制。
绩效管理工作中的绩效反馈需要商业银行各个部门之间进行绩效信息的相关沟通和交流。由于商业银行内部机构层级较多、部门设置细分程度高,绩效反馈过程中存在绩效信息丢失、绩效讯息传递链条较长等问题,直接拉高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工作难度,拉长了绩效管理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对绩效数据公开透明度提出了更高要求,间接造成了绩效管理的结果存在一定偏差,造成绩效管理结果的信服度不够高等后果,降低了评估员工和组织绩效的效率,使得绩效管理效率亟待提升。
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体系不够健全和规范是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绩效评价包括企业层面、部门层面和人员层面,三个层面之间是决定和制约的关系,个人绩效水平决定着企业部门的绩效水平,部门的绩效水平又决定着企业的绩效水平;反过来,企业绩效水平制约着部门的绩效水平,部门的绩效水平也制约着个人的绩效水平。在实践中,受限于管理理念、技术手段、职责分工的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三个层面的绩效评价统一性不够,存在多头考核、考核结果关联性不强等问题,考核结果应用的体系不够统一,考核规则的标准不够统一,造成不同机构、不同层级间考评结果可比性不够高。
相较于传统的业务和财务相互分离的局面,业财融合反其道而行之,将业务和财务两者进行系统化融合,以财务管理作为业务发展的基础,优化业财融合的管理体系,将业务发展经验和财务管理方式有机融合,跳出以财务数据作为基础的传统管理方式,实现企业或者经济主体的转型和升级,业财融合的灵活机动性弥补了金融机构以财务数据作为决策基础的不足,将财务数据的精准性以及业务发展的灵活性融合在一起,摆脱了以往业务和财务相分离的局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升级以及业财融合理念的普及,传统的业务和财务相互分离的银行生态难以维系商业银行现有的运营模式,而这种固化的管理理念对商业银行的绩效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经营模式的转型迫使财务管理职责转变,要求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的角色从“后视镜”转向“导航仪”。因此,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和业务发展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升级方法来迎合时代变化和管理理念的变革,才能够保持商业银行在现代化经济组织体系中的优势地位,推动财务管理工作实现全面升级[1]。
对商业银行的业务部门来说,业务部门需要明确业务发展方向、为银行创造商业价值,提前规避市场风险和经营风险。而对财务部门来说,商业银行的财务部门需要结合业务发展事情情况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一定的预测和调整,并将决策反馈给业务发展部门,针对潜在风险进行一定的措施改进,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来支撑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工作标准的更新,降低商业银行的潜在风险。商业银行的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在实际工作职能上有着相似的联系,业财融合只是顺应时代特色加固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紧密联系,最大程度上发挥业财融合的作用。
外部激烈的市场竞争是商业银行绩效管理迫切寻求创新策略的重要因素,它是业财融合的重要催化剂。我国经济发展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面临增速换挡、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随着市场供给侧变革的推进,银行利润增长速度必然降低。这使得商业银行需要寻求新的业务发展模式,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
顺应业财融合的时代趋势,结合业财融合的理念创新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策略是商业银行的重要措施,以财务管理为后盾来加速业财融合的经济趋势,探索更优路径以实现资本运作价值最大化,为商业银行提供更全面的创新视角,积极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变化,规避市场风险,实时收集客户的实际需要,完善商业银行内部的信息系统,创新商业银行绩效管理策略,建立科学且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实现利润增长模式从规模拉动向价值创造驱动转型[2]。
引入业财融合的管理理念是解决业财融合背景下商业银行绩效管理中业务和财务相互分离局面的有效手段。业财融合的管理理念旨在将企业以及经济组织内部的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相结合,形成共同协作的经济利益整体,有利于整合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相关资源,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现更为精准且高效率的经营决策,进而提高企业和经济组织的市场竞争力,积极适应激烈的外部市场竞争,完成提升企业经营发展的利润以及运转效率的基本目标。
引入业财融合的管理理念的首要步骤是转变理念。传统的财务思维过于强调对业务的监督职能,在与业务交互时往往只会说“不”,忽视业务问题的解决与管理需要。业财融合的管理理念则要求商业银行能够明确财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的实际职能,确保财务部门以及业务部门能够实现有机融合,共享信息,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有利于员工熟练掌握并执行财务操作以及业务要求,重视业务问题的解决与管理需要。其次,在绩效管理工作中,业财融合要求财务管理主动服务业务,理解业务需求,形成服务机制,在敢于说“不”的同时,能够协同业务部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有利于企业的财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市场变化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经营策略的调整建议,有利于企业及时抓住市场机遇。最后,财务部门应不局限于扮演支撑服务的角色,更重要的是能够基于业务的视角,运用财务管理理念和工具方法服务业务的开展,形成管理合力,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
构建共享绩效管理中心是业财融合下商业银行绩效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商业银行可以借助信息化的技术构建共享绩效管理中心,施行“互联网+绩效管理”的管理模式,实时上传绩效评估结果,在业务决策过程中配套智能绩效测算,加强绩效评价事中控制,充分发挥财务共享、绩效管理共享的作用,构建具有务实性的绩效管理中心,提高商业银行内部的运转效率,为绩效管理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和依据,提高绩效结果的反馈速度,为业财融合一体化作铺垫。
构建共享绩效管理中心也有利于从整体的角度对商业银行内部的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进行一定的有机整合,综合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对业务发展方向进行一定的调整,使得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稳定且高效,结合共享绩效管理中心的实际绩效评估结果对业务发展方向进行一定的修正,使其更符合经济市场[3]。
构建共享绩效管理中心需要同步建立标准化共享绩效管理标准,对基本的业务指标进行一定的量化,加入小组互评、自评、上司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按照一定的评价比例计算出最终的绩效,使得共享绩效管理中心的绩效结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公正性以及认可度。
当然,构建共享绩效管理中心也有利于会计信息、财务信息、业务信息的精准化和实时性。这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绩效管理的管理效率,也能够为深层次挖掘员工潜力以及员工与岗位适配度提供重要依据。
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各层级间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机制,形成企业层面、部门层面和个人层面统一协调的绩效管理模式,不能仅仅把绩效管理作为财务管理或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模块,而应该以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为中心,以规范目标指标体系为手段,提升绩效评价结果应用成效。
商业银行可以将绩效评价结果和组织架构调整以及业务流程优化相结合。以绩效考核结果为导向,重点关照绩效考核较低的部门,了解绩效考核较低的根本原因,找出影响绩效考核的因素,针对性地提出措施来减少冗余的组织架构部分,优化并精简业务流程,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减少服务时长和服务步骤,提高服务效率,有利于加速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提高商业银行的财务利润。
商业银行应将绩效评价结果和指标纳入商业银行内部的职业升迁指标体系中。构建多元化的职业升迁指标体系来提高职员完成绩效目标的积极性。例如,商业银行可以将成本控制、客户维护、品牌形象管理、个人业务熟练度以及绩效考核结果纳入员工职业升迁指标体系,共同构建多元化的职业升迁指标体系,为员工积极完成商业银行的绩效目标提供动力,提高员工职业升迁指标体系的公正性和信服力[4]。
综上所述,无论是业财融合的时代背景还是商业银行绩效变革的内在需求,商业银行都迫切需要通过绩效管理措施的创新来维护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为了提高绩效管理的管理效率,商业银行可以构建共享绩效管理中心、引入业财融合的管理理念并充分重视绩效管理结果的实际应用,科学合理评价内部分支机构、部门和人员的绩效表现,为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方向提供数据支撑,为财务目标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注重业财融合的管理理念的实施,加速商业银行的转型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