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诗教”思想谈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改进途径

2023-10-24 10:49任志娟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3年9期
关键词:诗教古典诗歌

任志娟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中都流动着诗性。但是,通过对现阶段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情况的分析,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并未掌握古典诗歌教学的有效方法,教育思想以及教育理念也有待更新,而传统“诗教”思想的引入,恰好可以改善当前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现状,解决古典诗歌教学的困境。

大部分语文教师对于“诗教”思想都很陌生,因此,“诗教”思想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有效渗透,需要以教师充分了解并认同“诗教”思想为首要任务,能够积极地学习“诗教”中所蕴含的重要思想,挖掘出“诗教”思想的内涵,并能够从中汲取优秀经验,受到其中教学智慧的启发。良好的“诗教”教学,需要以教师具备内在动机为前提,因此需要教师从内心接受“诗教”思想,认同“诗教”思想的教学方式与教育理念,并树立“以诗为教”的职业追求目标,发挥职业追求的激励作用。

此外,想要保障“诗教”思想在具体教学活动中得以顺利地实施,还需要教师具备足够的诗歌阅读量,能够正确地欣赏古典诗歌、了解古典诗歌。但是现阶段的大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对诗歌本身的理解并不足,在诗歌背景的了解与分析中也仅仅是依靠教案中所给出的资料,自己很少读诗,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备课、教课,其结果可想而知。对此,应要求教师深度地研读“诗教”思想,并且能够受到传统“诗教”思想的感染,感受到古典诗歌的魅力,主动地研读古典诗歌,增加对诗歌的了解程度,以保障将“诗教”理念有机地融合到初中语文古典诗歌的课堂教学之中,为“诗教”思想在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做好铺垫。

吟诵是学习诗歌的重要方法,自古以来各文学大家都一直强调吟诵对于掌握诗歌内容、记忆与消化诗歌的作用,认为吟诵可以让读者更好地感知到诗中蕴含的气概与情趣。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学生们对于吟诵的兴趣并不高,大多都是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而吟诵,极少有学生能够主动地吟诵诗歌,因此难以品味到诗歌中的格律與韵味。传统“诗教”思想中提倡诗歌的学习起于“兴”,这里所说的“兴”是指兴趣,也就是说想要让学生主动地吟诵诗歌,更好地感知诗歌的节奏与音律,需要学生具备浓厚的吟诵兴趣以及饱满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吟诵中沉浸在诗歌之美中,用心去感知诗歌的情感与内涵。

以《关雎》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本课的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进入“兴”的学习状态,激活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步。第一步,教师示范吟诵诗歌内容,注意停顿与情感,让学生根据教师示范朗读的节奏停顿情况,标注好符号,一般是用叹号、竖线以及不同长度横线进行标注。在标注好节奏停顿和学生已经掌握字词读音的前提下,教师组织学生们通过集体吟诵的方式,熟读《关雎》这首诗歌,感受其中的韵味。第二步,在吟诵中指导学生从文本内容的阅读过渡到内心的“感兴”,即通过吟诵感知形象,引发情感的共鸣以及兴趣的产生。为了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引领学生在《关雎》的诗歌吟诵过程中根据所阅读的内容,在脑海中构建出事物的形象,形成具有画面感的场景,仿佛听到了鸟鸣声,看到了在水中漂荡的荇菜,进入“兴”的状态,从而对诗歌的学习产生了无限的遐想,产生了进一步探索的渴望。

在当前的古典诗歌教学中,因为教师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认为古典诗歌教学的目的就是满足考取高分数的要求,因此很少会带领学生们去“观”诗歌所蕴含的社会风貌、诗人情怀以及诗歌独有的味道,从而导致学生的古典诗歌学习一直处于浅层状态,学生没有掌握全方位观察与挖掘诗歌的能力。而传统“诗教”思想主张诗歌的教学需要做到“观”,这里“观”的不仅是诗歌本身的内容,还包含了诗歌的创作背景、创作意图、隐含的情怀以及社会风貌等等,要求学生们通过“观”去认知社会,并通过诗歌的观看、观察、探索获取经验。

如在《春望》一课的教学中,为了达到“教之观”的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选择影视剧中的某一个片段,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们播放观看,通过自身的观察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从中体会到战乱时期人们经历的困难,从视觉的观看中让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春望》这首诗歌中传达出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战争早点结束,也从侧面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通过多媒体设备所展示的内容,让学生们在古典诗歌的课堂中通过“观”了解到了《春望》的创作社会背景,观察到了诗歌的社会背景,并主动地思索了作者的创作意图,使得学生在“观”的过程中,实现了读者与文本、读者与诗人之间的对话,提高了认知体验,加深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并从中读出了诗歌所蕴含的独特韵味。

通过对现阶段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观察,发现常见的古典诗歌教学场景是教师问、学生答的状态,也就是说当教师提问的时候,学生才会回答,才能有说话的机会,师生之间的对话地位不平等。而传统“诗教”思想主张“平等对话”“群体对话”,认为诗歌教学中的对话需要参与者围绕“诗”的观点与心理进行平等的交流、切磋,其教学场景为师生互问互答、生生互问互答的状态,此时的对话承担着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作用,实现交流群体之间的思维碰撞,以促进学生补全经验与感悟。

以《行路难》一课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了一个引发学生们思考的问题:“李白是我国著名的诗人之一,其诗歌的风格主要是浪漫与洒脱,通过对李白生平经历的分析,我们了解到李白42岁为官,却在两年后写出了《行路难》这首诗,表达出了作者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前路之行十分艰难的感慨,这是为什么呢?”此问题提出之后,学生们纷纷表达出了自己所理解的内容,与同学、教师讨论了李白感慨行路难的原因是什么。接下来,教师组织了小组探究活动,要求学习小组从诗歌中找出诗人情绪的变化过程,在小组成员各自意见表达中,促进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在分享与交流中促进了学生的共同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设计了“群”的教学环节,引发了群体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也可以指导学生们立足于“群”的视角去赏析诗歌中表达的复杂思想情感。

综上所述可知,传统“诗教”思想中蕴含着诸多值得借鉴的教育经验以及教育观点,需要教师认真地研究传统“诗教”思想,从“诗教”思想中汲取精华,立足于“诗教”思想发现当前初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有效的改进方法,以优化古典诗歌教学模式,实现传统教育思想与现代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从而发扬传统“诗教”思想的教育价值,让古典诗歌教学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者简介:江苏省如皋市下原镇下原初级中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诗教古典诗歌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诗歌岛·八面来风
唤起“诗心”,更要唤起“诗教”
古典乐可能是汪星人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