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珂君(四川文理学院)
德国教育学家席勒在1795 年在《美育简书》一书中提到“为了在经验中解决政治问题,就必须通过美育的途径,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达到自由”。首次提出“美育”一词,美育是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的简称。同时席勒将美育界定为“情感教育”,标志着美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我国美育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其目标是“礼乐”为先,强调诗歌、绘画、音乐、戏曲等美育手段的重要性,而“美育”这个词最早是由王国维引入中国,他主张教育应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育并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我国高校美育教育是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美育本身就是高校教育目标之一,不仅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反哺智育,同时也能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激发学生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美育是审美教育,更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对于立德树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时代高校美育不仅是美术教育、音乐教育、艺术教育,而是让学生能够感悟美,在美的陶冶、启迪下学会表达美、创造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总体上,当代大学生具有一定审美素养,但由于学生普遍对美育认知存在一定偏差,部分学生审美素养情况不容乐观。首先,互联网高速发展,各种短视频、直播等占据学生生活,学生接收信息渠道虽然多,但鱼龙混杂,内容良莠不齐,加之缺乏及时、正确的引导,导致学生出现审美低俗等问题。表明各高校依旧存在缺乏能培养学生高雅情操、净化心灵的活动。其次,学生审美素养大部分源于后天培养,而非先天所得。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环境、教育背景、学科背景都会对其审美素养产生影响,学校的美育教育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审美起点差的学生会比其他学生更加吃力,导致差距逐渐拉大。这也反映了,各高校在美育教育过程中们缺乏针对性、全面性,未能精准针对不同群体学生进行审美素养提升。
首先,当前美育课堂教学方式采用的依旧是与智育相似的教学方式,传统课堂讲授式的方法虽然可以保证课堂的完整性,但由于缺乏创新性、吸引力不足、学生参与度低,很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效果很难达到预期,长此以往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产生懈怠,甚至忽视。其次,部分高校美育课程多是以艺术类选修为主,课程看似种类繁多,涉及美术、音乐、舞蹈、影视、戏曲等,但大多为艺术鉴赏类的理论性课程。由于理论课程内容枯燥乏味、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难以满足学生需求,学生甚至出现旷课等情况,导致美育氛围差。最后,在美育实践过程中,部分学校盲目追求艺术形式,忽视美育实践中强调的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忽略了美育教育的本质,以及对学生本身的审美教育,更多的是强调从知识本身,或技能角度出发,去教授美育课程。
一方面,在美育课程设置上就能够看出,部分高校对美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课程大多为选修,教材陈旧、内容乏味,而且其中部分高校以线上网课形式开展美育课程,直接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差、对美育的重视程度低。同时,部分高校对美育重视程度明显低于专业教育,特别是在师资方面,美育老师来自于不同部门不同岗位,很少有专职从事美育教学的老师。非专业老师不仅在专业能力上无法和专职教师比较,且其由于其他事务繁杂,无法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在美育教学上。教师自身能力问题会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导致学生学习效果差。
另一方面,虽然我国高校已逐渐意识到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受“应试教育”思想影响,部分人仍然存在“重专业轻育人、重成绩轻发展、重智育轻美育”的情况,认为智育才是学生发展关键,观念依旧停留在“成绩至上”的阶段,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消极的影响。学生对美育教育保留自己的看法,持怀疑态度,认为美育课程可有可无,学生不愿参与其中,美育教育开展困难,工作效果无法体现。
大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部分,他们正处于人生重要的过渡时期。这一阶段中,大学生的身心都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是人格塑造的黄金期,也是实现全面发展的关键期。如果这一阶段缺乏正确的引导,可能会使他们在人生道路上走弯路。新时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乎其未来,对家庭、学校、社会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帮助学生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是学校美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园艺活动能够通过以植物或与植物相关的园艺活动为媒介,以人为对象,对人的心理、审美及身体诸多方面进行完善。大学生们通过园艺活动等美育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审美素养、精神力量,塑造完善人格,同时帮助高校创新美育教育形式。
美育能提升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包括对美的感受、表达和创造等。学会感受美、表达美、创造美对于发现自然界及生活中的美、辨别美丑是非,提高审美趣味,挖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美育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审美素养,更重要的是在于弘扬社会人文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给人类营造和谐温馨的精神家园。
园艺活动和所有艺术活动一样,需要人们亲身参与体会,感知他的美,园艺活动中的美是可以通过体验直接感知,让人们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对感知到的东西进行理解、想象、表达、组合,产生新的美好事物,愉悦自己的同时完善自我。园艺活动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之一,在大学生美育教育中运用园艺活动,不仅契合国家强调的将人文关怀与融入高校教育中,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自信阳光的优良品质,提升其幸福感、抗压能力,同时园艺活动在提升审美素养的时候,也能以此促进学生的智育,促进学生积极健康向上发展,以更加完善的状态投入社会服务。
目前大部分高校美育教育以学校艺术教育为基础,形式单一、实践活动不够丰富,普通学生只在学校学习时才有机会接触到艺术课程,其受众面窄,人们美育需求未得到满足。部分学生认为美育是一种难以触及的高雅艺术,和平时生活有很大的差距,但园艺活动却是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众艺术形式,通过将这种大众化的艺术形式和高雅艺术进行融合,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同时创新美育教育形式,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品位。
当前较多的美育课程多为理论课程,理论课程普遍存在内容枯燥、吸引力不足等问题,加之授课方式生硬、缺乏多样性,对于学生而言,通过讲授式进行美育教育很难有所收获。美育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采用偏理性的教育形式也能让学生学有所获。美育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需要在情感的助推下,调动学生的感知美的能力,使学生在审美过程中,受到美的启迪去表达美,进而创造美,提升审美辨别能力。
在美育教育中融入园艺活动,相较于现有的美育教育形式,能够为美育教育注入新鲜血液,丰富美育教育形式,有利于学生吸收知识,有效提升美育教育效果。
美育不仅仅是审美教育,“美”通常包含了善,通过美育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向善,追求精神满足,培养学生高尚情操,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价值,明确人生目标,实现人生意义。教育的本质是立德树人,塑造完善人格,任何“美”都要经过德的考验,没有德的美育,立德树人也失去了其原本的意义。园艺活动对美的追求,与新时代高校美育教育有着一样的目标。高校美育教育对学生养成健康积极的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在美育教育下,能够帮助学生戒骄戒躁,养成踏实严谨、平和细致、不畏艰难的积极进取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对生活充满希望。同时,美育教育对学生的审美养成具有积极影响,能够帮助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美”,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升华思想情操。另一方面,通过研究发现观察植物或者与植物互动就能让人们轻松心情、松弛肌肉、平和心态、降低血压,适当的园艺活动能够帮助参与者舒缓内心的焦虑,活动中的劳作不仅可以增强运动机能,还会使人们在与植物相处过程中对自己的作品产生情感,增加对生命的热爱。在园艺活动结束后,参与者在体会到收获的喜悦之余,感受到满足、自豪,变得更加自信。
园艺活动不仅是一个生命培育过程,更是一个审美活动,这一过程能让学生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生命的可贵,感受自然界中蕴含的美。因此,学校可在校园内开辟专门场所让学生认养培育花卉植物,记录下花卉植物的生长过程。由指导老师示范讲解种植过程及植物习性后,让学生体验园艺劳作,从翻土开始,经历培育植物、修枝、开花结果,培养责任感,创造美。也可由学生认养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构建校园景观,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随着四季变化,校园内的景色也发生改变,空气中也弥漫着不同植物的气味。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改变审美取向,达到良好的美育教育效果。
园艺活动是在人、植物、环境之间建立联结,提升参与者对生命的认同感、归属感,同时提高审美品位。根据《植物辅助疗法与大学生美育融合实践探析》一文中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学生更加偏好参加实践活动的方式,并且可见对于自制植物相关手工作品的活动,插花及植物拓印、扎染等实践活动更易在校园内开展。在美育实践过程中,可利用学生认养种植的植物花卉为原材料,开展盆景种植、艺术插花、微景观制作、制作花草茶、干花制作等活动。首先,让学生了解植物花卉材料的基本生长习性,讲解植物花卉的色彩、形态、质感等搭配技巧,以及了解植物花卉直接的相容性、象征性等制作要素。让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感受美,加以想象,倾注自己的想法去创造美。最后,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赠送给老师、同学、朋友、家人等,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感受收获的快乐以及分享的快乐。将园艺活动融入美育教育,让学生拓展认知,感悟自然界中的美,借助作品,在自己创造的美中实现身心状态的改善,享受园艺活动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在审美价值方面实现了从单一价值追求拓展到元整生价值追求。
部分学生虽然对园艺活动有一定兴趣,但是由于非本专业学生,对于园艺活动依旧存在许多疑惑。可在高校开设园艺活动相关选修课,如植物栽培、植物养护、插花等相关课程。让同学们积极参与其中,有利于帮助他们更加了解园艺活动,加深教学效果。其次,学校可积极开展园艺活动相关内容知识讲座,积极传播生态理念,提高学生对美育的理解。以知识讲座为平台,为同学们介绍园艺活动知识,示范插花、盆景制作等园艺活动的步骤,激发学生兴趣。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作品,陶冶情操,达到了美育浸润的作用。
目前园艺活动在高校中尚未被大规模运用,美育作为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重要部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研究发现高校在美育教育实践过程中存在学生审美素养低、高校美育形式单一、忽视美育的重要性等问题。将园艺活动与高校美育教育融合,有利于提升学生审美素养、创新美育教育形式、提高学生精神力量,塑造完善人格。因此将园艺活动作为大学生美育教育发展的新方向对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