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维佳(贵州商学院)
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涵盖了多个民族的传统音乐,其中包括侗族音乐、苗族音乐和布依族音乐等。侗族音乐以其深厚的历史和独特的表演形式而闻名。侗族传统乐器包括侗笛、侗腰鼓、侗锣等,演奏技巧精湛,能充分展示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艺。侗族音乐的表演形式包括合唱、独奏、竞乐等,常常以歌颂自然景观和传承民族文化为主题,给人们带来强烈的情感共鸣。苗族音乐作为贵州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曲调和节奏而备受瞩目。苗族传统乐器主要有芦笙、竹笙、板琴等,演奏方式富有创意和个性。苗族音乐以其欢快、激昂的节奏和动听的旋律,展示了苗族人民豪迈奔放的性格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布依族音乐也是贵州音乐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布依族人民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而闻名,他们使用特殊的乐器如石扇、铜锣等,演奏方式充满原始野性与力量感。布依族音乐以其激昂、热情的音色和饱含情感的歌曲,将布依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独特的审美观表达得淋漓尽致。
综上所述,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多样,每个族群都有其独特的音乐形式和风格。这些音乐不仅反映了各族群众的日常生活和情感表达,也是贵州传统文化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
1.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贵州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表达形式,具有丰富的民族特色和历史内涵。其保护和传承对于弘扬民族文化、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贵州音乐是贵州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历史和现实的纽带。通过对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使人们能够了解和感受到贵州各族群体的历史和文化内涵。音乐作为一种语言无国界的艺术形式,能够跨越地域和民族的界限,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增进彼此的认知和理解。其次,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贵州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而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正是吸引游客的独特魅力之一。通过保护和传承贵州音乐,可以进一步开发相关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当地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此外,音乐产业也是一个潜力巨大的经济领域,保护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助于推动音乐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产业链的延伸。
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体现在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以及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通过加强对贵州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工作,可以传递数代人的智慧和情感,展示贵州独特的音乐风采,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2.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价值
音乐作为一种无声的语言,承载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和传统,在文化传承和民族认同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贵州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以其独特的音乐形式、曲调以及各民族特有的乐器演奏方式,展现了贵州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保护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对这些音乐形式的传承与发展,更是对贵州民族文化的守护与传承。促进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文化多样性的贡献不可忽视。贵州音乐以其独特的风格和传统而闻名,包括苗族花臂歌舞、侗族马拉松等。这些音乐形式不仅展示了各个民族的独特音乐传统,还传承了历史和文化的珍贵记忆。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音乐形式,可以维护和丰富我国的文化多样性。
在新时期背景下,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贵州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成为许多专家和学者研究的对象。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世界上其他国家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验给我们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宝贵的、值得借鉴的经验,同时我们国家提出了文化兴国的命题,给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一个适合生长的空间,整体呈现出活态文化特征。(2)国家在评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时候,主要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范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空间、特色、真实性等都是重要的评选依据。再加上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非常重要,自古以来,我们国家就是一个喜好音乐的国度,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也有许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如果重视传承和保护,可能会面临音乐类文化遗产遗失的问题,一定要正确认识到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充分挖掘和保护音乐类文化遗产。
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对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和挑战,可能会得到一些东西,也有可能会失去一些东西。如今,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惑,这主要是因为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时代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了许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贵州当地人不重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当然也有一部分人意识到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具体工作如何开展却不清楚,这就导致部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不到科学合理的挖掘,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消亡。(2)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环境越来越恶化,部分依赖于口耳相传的音乐文化艺术正被丢失。(3)部分优秀的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学习音乐技艺的人越来越少,再加上部分独门音乐技艺人去世,导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失传。(4)大量的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未得到很好的保护,丢失损坏现在非常严重。音乐类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时代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非常鲜明。在新时期背景下,贵州音乐类文化遗产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许多问题,接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环境的洗礼,顺应着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进程,促进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让全世界看到我们国家的音乐文化,是每一个时代新人的责任和使命。
可持续性是理论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可持续性。要想实现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人不仅仅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和传承者,更重要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享用者。可持续性主要是要不断提升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制功能和文化功能,选择一条适合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道路,真正实现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持久、可行、持续的发展,一次来不断提升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身发展能力。
实现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处理好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具体来说,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去规划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工作,有计划地调动人力、物力,优化管理过程,关注整体发展目标同时也是重视局部目标,最大限度地实现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从整体的角度来看,要从整个国家和全社会音乐类文化遗产的发展为出发点,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从客体的角度来看,要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自身的角度出发,将全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统一成整体,实现共同发展。
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协调性主要表现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内部构成要求协调发展以及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多个民族的传统音乐,比如侗族音乐、苗族音乐和布依族音乐的协调发展。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外部环境的协调发展主要是指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与音乐文化遗产发展需求相适应,从而能够促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既不滞后也不超前发展。
创新性原则是指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要面临新的环境,必须吸收和创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元素,形成贵州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新业态,增强贵州音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才能更好地适应音乐全球化大环境。
促进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如何推动促进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教育是促进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基石,通过教育能够让这块基石更加牢固。为此,贵州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呼吁学校开设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将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课堂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培养一批专业的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比如有学校将侗族大歌引入学校音乐课堂,受到了学校师生、社会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评,为侗族大歌的传承开辟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推动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除了借助学校的力量,我们还可以借助校外培训机构、文艺团体等去传承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节奏,调整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范围。同时地方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鼓励当地的学校和教师积极开发特色地方课程,并安排专门的教师讲解这部分内容,普及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明确一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单单是指音乐,单纯在音乐课上传承是远远不够的,其他各科教师也应该意识到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性,积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了能够引起学生和家长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教育行政部门可以将考试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联系起来,以这种形式变相促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市场经济带来功利价值观的同时也丰富了消费需求,应该充分发挥消费社会的价值,促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去推动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以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商品化与食品化无法兼容的风险,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相比于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更难转变为商品。但是如果能够实现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商品化,不仅能够促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根据当地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构建一个创意主题,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当地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比如有很多自媒体非常成功的文化产业案例,独特的拍摄内容让其迅速占领流量市场,地方文化就是自媒体们的重要产品,再以实物带动风俗文化的再次传播。因此,贵州各级政府部门应该联合当地的企业,根据当地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去开发独具特色的小商品,比如音乐配件、八音盒、特色音乐海报、五线谱、苗族情歌等文化创意产品,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为了商品化而失去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再比如开展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以产业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将文化优势转为经济优势,促进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传播的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许多人都有了发声的机会,但同时信息也越来越庞杂,人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接受有价值的艺术作品,相比较而言,那些通俗的作品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研究者提出通过新媒体平台去传播经典音乐片段赏析,能够更好地扩大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响力。因此,要联合有关部门以新媒体、短视频、公众号等平台传播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能够看到和接受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抖音平台为例,可以制作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频、短片、微电影等去宣传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还可以开设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内容奖励,鼓励喜欢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年轻人、有贵州音乐类技艺的传承人等积极参与到短视频创作中,才能促进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有困难的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可以提供必要的帮助,比如给予经济补贴、帮助开设自媒体公众号、组织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等,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的注意力,培养一批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此外,有研究者指出人们的审美观念决定了音乐作品是否能被接受,因此,要重点考虑人们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创作出大众喜闻乐见的音乐作品。比如太阳鼓、苗乡侗寨、黔东南的七月、醉苗乡、飞向苗乡侗寨等,许多音乐歌曲都融入了贵州民族音乐的元素,能够有效促进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有着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比如黄果树瀑布、千户苗寨、织金洞等,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将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结合起来,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看到当地的文化特色,受到音乐的熏陶。因此,可以通过音乐文旅的形式去促进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各级政府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发特色旅游项目,将当地节日风俗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起来,开设民族音乐文化体验活动。比如火把节、三月三等节日融入音乐文化,游客在体验特色节日的同时也能受到音乐文化的熏陶。再比如可以根据当地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创设音乐剧,如《平萧玉笛》,主要讲述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玉屏箫笛制作技艺400 年的一个发展历程,以及1915年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获得精致奖章的一个感人故事,通过这部音乐剧能够让世界听到玉屏声音,中国声音,贵州声音。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一个地区的文化基因,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近几年来,我们国家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文化部也陆续公布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鼓励当地政府为传承人创造条件去开展传承人见习活动;对于经济有困难的传承人可以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逐步构建起完善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经费保障机制,同时还要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包括物质保障、精神保障、身份保障,保护传承人的合法权益。让传承人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促进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一个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仅要传承前人的内容,而且还要结合时代的发展创新内容,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
此外,还要培养一支专门的队伍去整理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队伍成员主要包括熟悉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业务人员、专家、专业人员等,搜集和记录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贵州音乐作为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贵州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和艺术传统。这些音乐形式丰富多样、风格各异,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与推崇。通过概述贵州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些音乐的特点、保护工作以及对贵州文化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