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继鹏(山西省阳泉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畜禽疫病的强制免疫是保障畜禽健康和经济效益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存在着补助金额低、手续烦琐的问题,难以满足养殖户的实际需求。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对畜禽强制免疫监管不严格,容易导致疫情的发生和传播。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应加大政府对畜禽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补助标准,简化审核步骤,完善防疫体系,强化便捷、实用防疫技术的研发和推广,确保强制免疫措施的顺利实施。同时,应加强对畜禽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养殖户的防病意识,鼓励养殖户加强对畜禽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工作。下面是对畜禽疫病强制免疫补助现状的分析及建议,希望能够对家禽强制免疫的现状做出指导。
畜禽疫病是畜牧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它不仅会对畜禽的健康和生长产生严重影响,还会导致严重经济损失和食品安全问题。强制免疫是我国控制畜禽重大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实施严格的强制免疫措施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21世纪初,我国对严重危害养殖业生产的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政策,通过政府免费发放疫苗,聘用村级防疫人员,极大地遏制了重大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的严重危害。近年来,随着基层防疫机构调整和强制免疫“先打后补”政策的推行,强制免疫工作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1.畜禽疫病强制免疫补助金额较低。政府对畜禽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始于近年来推行的“先打后补”政策,其政策初衷是通过将“发疫苗”变更为“发补贴”的方式,减少疫苗浪费,满足不同养殖户对疫苗的多样化需求。但在实际执行中却因补助金额较低、手续烦琐,难以满足养殖户的实际需求。一方面是养殖场户采购疫苗价普遍高于疫苗补贴价。另一方面是补贴申领手续要求高,需提供各种证明文件和购苗发票,无形中又提高了养殖场户的养殖成本,使得一些养殖户对政府的强制免疫要求明遵暗违,从而影响疫情的防控效果,甚至可能导致疫情扩散和经济损失。
针对这一问题,政府需要根据各地养殖实际,强化和重视畜禽疫病的防控工作,适当提高补助标准,简化补贴申领条件,以吸引更多的养殖户积极参与疫情的防控工作。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对养殖户的技术支持和宣传工作,提高养殖户的疫情防控意识和能力,进一步增强疫情防控的效果。此外,还应该加强对疫苗质量的监管,保障疫苗的安全和有效性,增加养殖户对强制免疫措施的信任和接受度。
2.养殖户缺乏畜禽疫病防控意识。一直以来,各地区因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偏远地区养殖户普遍缺乏对畜禽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意识,导致疫病防控工作难以推进。加之基层养殖户缺乏技术投入,养殖者文化水平偏低,对动物疫病没有主动预防意识,等发现畜禽患病再采取紧急治疗措施为时已晚,遭受经济损失不可避免。养殖户防疫意识淡薄给疫病防控工作带来较大的阻碍,即使政府出台了强制免疫的政策,养殖户也可能无法理解其重要性并积极配合。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可以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养殖户的意识和投入,另一方面通过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来加强畜禽疫病的防控工作。
3.畜禽免疫效果不理想。在实施强制免疫过程中,一些畜禽疫病免疫一次效果不理想,需在规定时间进行加强免疫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且在免疫过程中难免个别畜禽出现过敏反应,使部分养殖户认为强制免疫存在风险,不愿意接受强制免疫措施。免疫效果不佳,可能是因为疫苗本身的质量问题,也可能是疫苗储运不当,免疫方法不正确,或者是畜群当中存在某中免疫抑制疾病导致。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在加强疫苗质量监管的同时,加强对养殖户的宣传和培训,让他们了解疫苗特性,掌握接种方法,学习疫病防控知识,提高他们对强制免疫的接受度。
4.畜禽强制免疫监管不严格。一些地方政府对畜禽疫病强制免疫监管不严格,对国家强制免疫政策的落实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管方法,导致一些疫病的隐性传播和局部流行。对畜禽强制免疫的有效监管,是保障重大动物疫病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的有效手段,但在基层政府,因畜牧养殖在政府各项工作中占比较小,且对当地经济发展拉动效应有限,加之基层“人少事多”情况普遍存在,对强制免疫工作的监管自然也力不从心。为保障国家防疫政策的严格落实,基层政府应在的监管力度、监管方法和专业性上下功夫,责成专业人员及时督促政策落实,强化畜禽基础免疫,全面提升养殖技术水平,采取果断措施扑灭疫情隐患,阻断疫情传播,保障养殖户切身利益。
畜禽疫病是畜牧业生产中的重要问题,为了预防和控制畜禽疫病的传播,许多国家都采取了以免疫、扑杀等手段为主的强制控制措施。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在未来国家全面退出疫苗采购发放后,将在各养殖场户全面推行,为更好地发挥强制免疫的积极作用,鼓励养殖场户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开展免疫,笔者就畜禽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的顺利实施建议如下。
1.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加大政府对畜禽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补助标准,加强对畜禽疫病防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增加畜禽疫苗研制和生产的资金支持。各级政府应该加强对畜禽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的支持力度,确保资金充足,标准适当,以满足养殖户的实际需求。此外,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还应当加强对畜禽疫病防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以提高养殖户的防疫技术水平;加大对畜禽疫苗研制、试验和生产的扶持力度,提高疫苗质量和免疫效果,降低疫病传播的风险。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畜禽疫病防控的效果,保障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2.加强宣传和教育。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畜禽疫病防控知识宣传和普及,提高养殖户的防病意识,鼓励养殖户加强对畜禽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工作。可以通过举办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发放防疫宣传资料、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宣传等方式,向养殖户普及防疫法律、法规和防疫知识,提高其守法意识和防病能力。此外,政府还可以与专业防疫服务机构合作,开展培训和示范,帮助养殖户学习畜禽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提高养殖技术水平。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畜禽疫病的发生和传播,保障畜禽产业的健康发展。
3.加强对畜禽疫苗的质量监管。加强对畜禽疫苗的质量监管,确保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提高养殖户政策接受度的有效措施。对畜禽疫苗的质量监管,各级政府应该从各自的监管权限出发,完善监管体系,培养专业人员,制定监管制度,对疫苗生产企业、经营企业进行全过程严格的监管,确保疫苗的质量和安全性。对疫苗生产企业严格资质审查和生产过程监督,对疫苗质量和效果委托专业机构进行严格的检验和评估,防止不合格的疫苗进入市场。对于经营企业,要从疫苗来源、疫苗存储、疫苗运输等方面进行监管,确保到养殖户手中的疫苗是真实、有效、合格的畜禽疫苗,一旦发现过期、失效或假冒疫苗将严厉惩处,绝不姑息。严格的监管措施能够确保畜禽疫苗的生产过程符合标准要求,疫苗质量的可靠性和一致性得到保障,免疫效果真实可靠,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养殖户对强制免疫措施的接受度,从而提高疫病防控的效果。
4.加强畜禽疫病的监测。加强对畜禽疫病的常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置疫情,是减少疫情损失,保障养殖安全的必要手段。加强对畜禽疫病监测就是要求各级政府部门要建立完善的畜禽疫病监测体系,培养专业监测技术人员,加大对养殖场、屠宰场、交易市场和无害化处理场等场所的监测频次,及时发现疫情隐患;通过强化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屠宰检疫等措施阻断动物疫病传播途径;通过加强应急演练、落实应急储备,增强处置突发疫情能力。多措并举,使动物疫病在发现、报告和处置各环节均有强硬措施应对,确保疫情及时发现,及时处置,有效防止疫情传播扩散。
5.建立完善免疫档案。建立免疫档案对于预防和控制畜禽疫病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各相关部门可通过免疫档案了解养殖户畜禽免疫情况,并以此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此外,建立免疫档案还可以方便养殖场户精细化管理,掌握动物生理状况,及时配种、繁育,及时补料精饲,及时淘汰更新,及时出栏销售。结合畜产品安全要求,完善的免疫档案还可以提高畜禽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为人们提供更加安全、健康的食品。建立完善免疫档案还可以促进优良品种交流推广,为畜禽养殖企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竞争优势。因此,各相关部门应该积极推动和加强免疫档案的建设,规范档案记录和管理,确保畜禽养殖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畜禽疫病是影响畜牧业生产、经济发展和食品安全的一大要素,强制免疫是控制疫病传播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人力和资金支持。对于畜禽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的现状,目前国家及各级政府已经出台相关政策,但补助金额偏低和审批程序烦琐,难以满足养殖户的实际需求。加之各地区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养殖户缺少养殖投入,普遍缺乏对畜禽疫病的预防和控制意识,导致疫病防控工作推进困难。此外,一些疫病疫苗效果不理想,免疫存在过敏死亡风险,再加上宣传不到位使部分基层养殖户对强制免疫措施心存芥蒂。同时,一些地方政府对强制免疫的监管不严格,存在疫情的发生隐患。针对这些问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加大对畜禽疫病强制免疫补助政策的支持力度,提高补助标准,简化审核程序,加强对畜禽疫病防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增加畜禽疫苗研发和生产资金支持。此外,还应加强对畜禽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养殖户的防病意识,鼓励养殖户加强对畜禽的饲养管理和疫病预防工作,及时发现疫情并扑灭疫情,确保畜禽养殖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