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书院“分年”教育对新时代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构建的启示

2023-10-21 11:59:22杨实生
生活文摘 2023年5期
关键词:学段书院立德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新时代对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是对教育规律的遵循和育人体系的全方位打造。古代书院采用“分年”的德育方法,依据生徒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道德教育渐次性规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规定相应的教材和目标,这对当今构建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践育人以及教材一体化体系等具有一定的启示。

前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非常必要,是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他又强调,“要把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程,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这些重要论述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提供了明确要求和具体遵循。古代书院依据生徒个体身心发展及道德教育渐次性规律,采取“分年”的阶段性德育法,培养“传道济世”、品德高尚的优秀人才。将古代书院这种教育理念和方法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结合,推动传统教育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對当今推动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依据青少年成长规律和教育梯次原则,科学构建思政课教育一体化体系,从小开始逐步增强青少年对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不断增强情感认同、思想认同、政治认同,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尤为必要。

(一)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立德树人的内在要求

发展什么样的教育事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些问题事关当今教育之根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持立德树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推进教育改革,加快补齐教育短板,教育事业中国特色更加鲜明,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加快提升”。明确提出要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将“立德树人”确立为我国教育事业战略发展的根本要求。“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遵循科学育人规律的必然要求,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育、德育、社会实践教育、学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勇担时代重任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既要打破学段隔离,做好三个学段的衔接与进阶工作,又要使各个学段的思政课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做到阶段性目标统一于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

(二)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对教育规律的遵循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工程,应该“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思想实际和理解接受能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推进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衔接。”[1]因为人的思想品德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须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过程。每一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以及践履的能力都不相同,因此,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统筹安排各阶段的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从感性到理性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整体把握学生成长成才的“阶梯”以及针对不同年龄的特点,因材施教,改变过去中小学的思政课教学和大学的思政课教学相脱节的状况。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衔接,一体化建设,既体现了认知发展规律的要求,也是对教育发展规律的具体遵循。

(三)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是全方位打造育人体系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建设,是全方位打造育人体系。它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出发,来统筹大学、中学、小学不同学段的思政课,把不同阶段各具特色的思政课统一于学生成长发展的实际与全过程当中,运用系统思维对大中小学思政课各方面、各层次进行整体规划、统筹安排、系统推进,从而实现思政课建设有序高效、整体优化。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必须使大中小学各学段纵向贯通和横向协同。从纵向看,要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穿大中小学各学段,紧密结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在课程内容设计上阶梯式推进,使各学段主题思想与核心理念各有侧重,实现各学段教学内容有效衔接,将知识学习、情感体验、价值引导融为一体,避免大中小学思政课出现相互脱节、交叉重复等现象。从横向看,在理论研究方面,打破学术壁垒,推进跨学科交叉研究,深化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理念、意义、原则、方法、机制等内容的研究,并将思政课与德育工作、社会资源广泛融合,推动学校、家庭、社会有效融合,促进高校与中小学有效衔接,打造最大的育人同心圆,完善全方位育人体系。

二、古代书院“分年”的德育方法

如何根据生徒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及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质和思想发展水平,来解决如何读书才能有效的问题,古代书院教育家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了“分年”这样一种阶段性、层次性的教育方法。朱熹是这一方法的最先提出者,他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指出:“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于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洒扫应对,进退之礼,礼乐、射御、书数之文;及其十有五年,则自天子之元子、众子,以致公、卿、大夫,元士之适子,与凡民之俊秀,皆入大学,而教之以穷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2]他根据年龄段,把对书院生徒的教育分为“小学”阶段与“大学”阶段。“小学”阶段,生徒身心发展、理解能力等方面都处于较低层次,难以接受深奥的道理,只能学习“洒扫进退”这些表层的伦理道德规范,因此小学阶段主要是“学其事”;“大学”阶段的生徒身心发展趋于成熟与稳定,能够将道德方面的学习内在转化,因而“穷其理”是这一时期的学习关键。岳麓书院主讲张栻也提出同样的见解,他说:“为之则有序,教之则有方”,“是以古人之教,有小学,有大学。自洒扫应对而上,使之循循而进。”[3]认为对生徒进行品德、学识的教育必须由低到高、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

书院前辈“分年”读书法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元代著名学者、教育家程端礼,在总结前贤,特别是在《朱子读书法》的基础上,著成《读书分年日程》,又名《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一书,就不同学龄段的教学任务、内容和方法作了系统的论述和规划。八岁前心智初开,主要读一些通俗易懂,文字简洁的文章,他提出:“八岁未入学之前,读《性理字训》(程逢源增广者)。日读《字训》纲三五段,此乃朱子以孙芝老能言,作性理绝句百首教之之意,以此代世俗《蒙求》《千字文》最佳。又以朱子《童子须知》贴壁,于饭后,行饭时使之记说一段。”[4]八岁至十五岁为“小学”阶段,先读《大学》正文及《章句》《或问》,再依次读《论语》《孟子》《中庸》等经传正文凡十五种,并要求写字、读书贯穿始终而不废。十五岁后进入“大学”阶段,读《四书集注》,抄写、吟读《周易》《尚书》《诗》《礼记》《春秋》等“五经”,以达到玩索精熟为度。在此基础上便可以进入读史与习文阶段,史书主要有《资治通鉴》《史记》《汉书》等。习文就是学作文,主张学习文章工巧,识文法。程氏开设的这些儒家经典、史书课程蕴含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对于启迪心智、明心见性、修身养性和陶冶品格非常重要。程氏设置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儒学教育体系在当时及后世产生巨大影响。元朝国子监将《读书分年日程》颁行各地学校、书院,至明朝儒生皆奉之为准绳。

古代书院遵循个体身心发展规律及道德教育渐次性规律,生徒在不同发展阶段学习的道德内容,达到的具体目标有针对性地确立。“小学”和“大学”阶段学习本质相同,前者为基石,后者是精进,这种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旨在让学生慢慢领会,细细涵养,其目的是培养“济世安民”的品德高尚的人才。

三、古代书院“分年”教育对当今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启示

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实现不同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之间的链接与沟通,需要不同层面不同主体之间的工作协同,是一项复杂重要的工程。古代书院的“分年”教育,以其成功经验而论,对于新时代该如何制定和确立小学、中学到大学一体化课程体系,建立终身教育的全范围育人模式,在以下几个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构建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一体化体系

在多所书院主讲的明朝大思想家、教育家王守仁把道德教育比喻成种树,他说:“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致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要倾向,便浸坏他了。”[5]从萌芽到合抱大树,需要不断地灌溉,那么教育也是一样,须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分阶段一体化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犹如王阳明所比喻的种树,必须依据青少年身心成长的规律、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科学构建一体化体系。人的认识能力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由感性到理性,从具体经验到进行逻辑抽象的发展过程。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要有针对性,与学生的年龄和思维能力相匹配,从具体到抽象不断推进。小学阶段开展启蒙性教育,通过一些通俗易懂的事例、故事,甚至做游戏等方式学习;中学阶段开展常识性、体验性教育,通过分析、讨论、情景教学的方法,深化学生感受;大学阶段开展理论性、探究性学习,运用调查研究等方法,激发学生的理性思考。

(二)构建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的一体化体系

古代书院非常重视道德践履,“小学”阶段“学其事”,就是要知道“洒扫进退应对”、爱亲敬长、尊师亲友的礼节,这些都是实践教育。“大学”阶段,要求生徒游学,追寻名士遗址古迹,并通过游历体察民情、了解社会。这些实践活动,使生徒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古代书院道德践履的方法,在今天仍然具有借鉴意义。现今各学校开展的实践教学,使学生身心得到了全面发展,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改变了当前我国各阶段学生只动脑不动手以及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思维意义重大。大中小学校实践教学一体化构建,协同进行,一方面使中小学可以利用高校的资源,开阔视野,提升研究性学习和实践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通过与中小学多方接触,了解基础教育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相应调整,以培养现代教育所需人才。

注意德育过程的贯通性,也是古代書院教育的一大特色。书院教育家认为各阶段之间的关系密切,不可截然二分。张栻曾言:“今夫小子习为洒扫进退之事,是之谓小学;由是而致其知则存乎人,是之谓大学。至于充之而尽,亦初不离乎洒扫应对进退之间。若以此为末而别求所谓本,则是析本末之为二体,形而上者与形而下者不相管属,其为弊盖有不胜言矣。”[6]强调作为形而下的小学与形而上的大学两个阶段是相互贯通的,不可以“不相管属”,把二者割裂开来,否则其害不可想象。古代书院既注重个体的差异性,又重视德育内容逻辑上的贯通性,这对我们今天推行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启示。统筹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须注重各学段课程的贯通与联结,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以及实践活动等方面要体现出层次性、关联性,实现有效衔接。

(三)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一体化体系

古代书院非常注重个体身心的内外协调与平衡发展,对儒家经史典籍的学习安排了先后顺序,重视累进发展,“小学”阶段安排一些文字简洁、通俗易懂的教材,而进入“大学”阶段则读经史,习文章,体现了梯次性的特点。主修陕西弘道书院的王承裕在《弘道书院学规》中规定:“一曰明德;二曰学道;三曰诵读;四曰讲解;五曰察理;六曰学礼;七曰作古文;八曰作时文;九曰博观;十曰明治;十一曰考德。”[7]循着理解、诵读、讲解、察理、作文、考德的顺序来安排生徒的课程,规定相应教材,表现出由浅入深、由知到行的特点,目的是在顺序更替中促成个体的发展。另外,“生徒”小学与“大学”阶段大都在同一书院,书院大师们在教材的安排方面更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注重渐进性、连续性与完整性,对生徒的培养更具针对性和目标性。

古代书院课程整合与教材安排,为当今构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材一体化体系提供了启示。教材是思政课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据,教材内容决定了各学段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由于各学段教材编写者的不统一,彼此之间也缺乏足够的交流,导致现阶段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材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内容重复、脱节、倒序等问题,以致学生对思政课丧失兴趣,老师也感到力不从心。因此,大中小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编写,须在统一的专家委员会指导下,统筹设计,编写人员经常沟通交流,定期共同参与研究各学段教材编写内容,使教材在内容上一体设计,衔接贯通。教材的编写应该依据学生成长规律,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度,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使教材的内容、目标和要求等方面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实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提升教材的合理性、准确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高国希.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的思考[J].思想政治理论教育,2019(05).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新编诸子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2012.

[3]黄宗羲.宋元学案[M].北京:中华书局,1986,1613.

[4]程端礼.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M].北京:中华书局,1985,1.

[5]王守仁.王阳明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96.

[6]张栻.张栻全集[M].长春:长春出版社,1999,915.

[7]邓洪波.中国书院学规集成[M].上海:上海中西书局,2011,1688-1699.

本文系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课题《中国古代书院优秀德育资源在新时代高校创新性运用研究》(课题编号:XSP22YBC225)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杨实生,男,湖南绥宁人,博士,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学段书院立德
朵云书院黄岩店
现代装饰(2021年5期)2021-12-02 02:18:48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甘肃教育(2020年14期)2020-09-11 07:57:18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白鹿洞书院记
老友(2017年7期)2017-08-22 02:36:34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第二学段数学新授课“学导课堂”的教学范式
新课程研究(2016年4期)2016-12-01 05:55:05
如何设计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家庭作业
文学教育(2016年33期)2016-08-22 12:58:48
高中各学段史料教学与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严以修身”先立德
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03:3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