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润宇 谢兆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强化金融服务功能,找准金融服务重点,以服务实体经济,服务人民生活为本。”随着全球工业经济大分工,实体经济呈现聚集化发展,产业园区作为实体经济重要载体,承担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等重要使命。产业园区是优质企业的聚集区,也是商业银行批量获取客户的重要渠道,产业园区生态圈与商业银行有广阔的合作空间。本文从商业银行视角分析产业园区金融服务的需求与供给,探索特色银行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之路。
产业园区的概述和分类
产业园区是指以土地为载体,通过提供基础设施及综合配套服务(研发楼、标准厂房、孵化器、实验室等),吸引特定类型、特定产业集群的内外资企业投资建厂,通过资本、产业、技术、知识、劳动力等要素高度集结,增强产业竞争力,并向外围辐射的特定区域。
从园区运营模式来看,产业园区大多由政府主导开发建设。管委会是政府的派出机构,园区运营平台服从管委会的行政管理,通过规划设计、土地开发、工程建设、招商运营等活动获取收益,也为政府带来税收、就业、GDP的增长。园区盈利来源包括土地开发运营收益:厂房、配套商业或住宅地产出租或出售收入、金融投资收益(产业投资、发行REITs等资本运作收入)、多样化服务收益(如园区信息化服务平台提供技术服务收入、产业咨询或中介服务收入、餐饮等商业配套收益、物业管理等园区运营收益)。
从分类来看,产业园区主要包括: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海关特殊监管区、国家级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和省级开发区五类。沿海区域经济发达,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国家级海关特殊监管区类型的开发区基本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的省份,如江苏、广东、浙江、山东等。国家级边境/跨境经济合作区由于通常需设置在国与国的接壤地带,主要位于接壤的内陆地区的省份,如云南、新疆、内蒙古等。截至2022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数量分别达到230家和168家,省级开发区则已突2000家。
产业园区发展趋势
近年来,国家关于支持产业园区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密集出台。2019年,国务院出台《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提出集聚生产要素、促进产业升级、拓展发展新空间,完善对内对外合作平台功能;2020年,在《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一文中,国家明确高新区应在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层次提升、产业发展环境等方面加大支持和建设力度,发挥产业园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
因此,产业园区大步发展是大势所趋,从发展方向来看,更呈现特色化、智能化和低碳化的特点。园区发展面临土地资源紧缺的瓶颈正在突破,随着电子信息、装配式建筑、新材料等产业兴起,“工业上楼”提升了园区容积率和产业承载力。园区依靠存量盘活提升了空间供给能力,以往重规模、快周转的综合性园区开发模式难以持续,多地颁布政策,鼓励具有明确产业集聚主题的特色园区发展,以此搭建高度聚集的产业载体,提供精细化运营服务是未来发展方向。
同时,全国各地园区加快节能低碳改造,部署可再生能源发电设备,如工业厂房的屋顶光伏项目建设;探索负碳技术、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等碳交易落地。新型园区加大数字化应用,通过智能传感器、数据中心、云计算等新基建在园区工厂、建筑、停车场等全域布局。引入技术服务和金融机构,为人驻企业智能技术的开发和使用提供咨询服务和融资解决方案。
产业园区与商业银行合作前景广阔
园区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商业银行对公转型的主阵地。随着产业集聚趋势加剧,产业园区在产值、税收、进出口、利润贡献等方面举足轻重。2022年国家级经开区、国家级高新区生产总值合计超过全国GDP的四分之一;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比重三成,进出口额占全国外贸进出口额比重超过三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占全国比重的半壁江山。产业园区已成为银行信贷增量的重要领域,符合对公资产转型方向,促进贷款结构向战略新兴、先进制造等领域优化,实现高质量的信贷规模增长。有助于银行深化银政合作关系,提升综合融资服务优势。
园区是优质中小客群的集聚地,是商业银行夯实客群基础的蓝海区。集效应有利于经营主体发挥产业链协同、促进转型升级、高效率融资。产业园区内的企业往往按照产业链布局集中,高水平的园区规划明确、标准化园区容积率高,产业链完善,协同效应明显。国家级经开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万家,占全国高新技术企业的12.1%;我国四分之一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三分之一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来自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商业银行深耕园区可以批量获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优质中小客群,带来普惠金融、民营贷款等重点监管指标的提升。
优质园区是智力资源的聚焦点,是商业银行高端服务的践行地。优质园区是科技金融体系探索完善的试验田。我国实验室体系中等级最高的国家实验室陆续挂牌入驻园区,有力支撑了技术创新。苏州工业园畅通政府财政与社会资本、金融供给与企业需求、科技创新与金融赋能的链接,形成科技金融特色“园区模式”(如苏科贷、科技贷、扎根贷),人选科技部火炬中心首批10家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所以,优质园区也是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及优质个人客户的重要战场,是踐行科技金融的现实区域。
深耕产业园区
服务园区运营主体:每个园区都有一个运营主体,银行可在不同阶段与园区主体开展全方位的合作。
一是在园区建设阶段。该阶段资金需求量较大,商业银行可以提供工业园区建设贷款,也可以撮合园区发行REITs、债券来提高资金循环效率。或者以PPP模式参与产业园区规划及开发建设,通过撮合方式对接信托和保险中长期资金。与园区开发公司一同定制中长期系统园区发展、智能园区发展和服务规划,谋划与园区的整体合作。
二是园区招商阶段。银行自身可为人驻园区的企业提供法人房产按揭贷款,助力企业购置园区厂房。同时,依托银行丰富的客户资源,以“产融协同”“园企对接会”等方式,促进园区招商引资,助力园区产业导人。人力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派专人驻点,获取一手人驻企业信息,协助园区加强人园管理。
三是园区运营阶段。银行可以提供经营性物业贷款,帮助园区盘活存量资产,在园区升级改造中也可提供资金支持。协助园区运营管理方为人园企业提供优质服务。将金融科技融人园区运营,这包括通过园区一卡通实现智能收费,通用支付园区内餐饮、洗衣等全部配套服务;通过园区大数据平台,提供全方位的真实数据;通过智能门禁系统,严格进出管理,实现企业考勤管理等等。
服务园区人驻企业:以园区人驻企业需求为中心,依托银行产品组合,提供标准化、特色化、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
一是为园区企业提供基础服务。向园区人驻企业提供全面優惠,减免电子银行、转账手续费等费用。配备专属服务团队,免费提供上门开户及上门服务。协助园区为人驻企业提供财税法咨询、行业讲座、政策咨询、人力咨询、金融投资等多样化服务。协助园区组织(或参与)联合党建、读书会等各类企业活动。
二是针对园区企业不同阶段,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对初创期企业主要推荐结算卡、企业网银/手机银行、对公理财等产品,重点帮助企业整合各项补贴、优惠政策。对成长期企业推荐银行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包括普惠产品、投贷联动、科技贷款等,帮助企业统筹规划多家银行账户资金的流入、流出和存量管理。对成熟期企业:提供银团贷款、并购贷款等产品,并引入集团内券商及投资公司等多方资源.提供定增配资、债券承销及投资、上市辅导保荐等服务。
三是服务好人园企业的同时,为园区及人驻企业高管、员工提供权益丰富、更有温度的个人金融服务。以零售权益补充服务企业关键人,实现“企业+个人”综合经营双深入、双并进。实现企业代发签约电子化、员工开户及发薪线上化、本他行全种类代发、企业员工管理及发薪管理一体化解决方案等核心功能。
针对不同产业园区模式侧重服务方向:一是研发创新模式。此类园区多是基于高校院所的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及成果优势,在周边布局创新创业空间,加速科研成果溢出,实现快速产业化。园区内企业多为科创类企业,银行可在授信中引入“企业创新积分制”评价体系,获得来自税务、市场监管、科技、发改、人社、工信等各部门权威数据及信息,科学精准评价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补足银行信息不对称短板,助力优化科技企业底层风控评级逻辑。
二是高端产业集群模式。此类园区基于产业链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精准引育,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加速对接和深度融合。此类园区多为特色或专业产业园区,行业优势明显,如南京江北生物医药谷等。园区内企业为统一产业链条上下游公司,银行可基于其交易背景沿着交易链营销,重点使用供应链金融产品。
三是领军企业模式。此类园区基于大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吸引与其业务相关的企业及自身生态链企业集聚,形成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发展,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注入活力的融通发展新格局,如仪征汽车产业园等。银行可通过营销其领军企业人手,以核心企业为拓客平台,继而达成与园区内中小企业的合作。
四是双创社区模式。此类园区基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兼备居住与办公双重功能,在人才密集区域建设“孵化器+宿舍”的新型创业公寓,以及通过老工业基地改造、转型升级,为创业者提供价廉宜居的创业空间,如无锡经开区基金小镇等。这类模式园区企业以中小企业和个人创业为主,银行可以为其提供财税、人力和法律相关讲座及资讯服务,推介普惠金融及个人金融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