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治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研究进展

2023-10-21 15:48陈思宇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17期
关键词:颊车面瘫面神经

陈思宇 鄢 燕

1.湖北民族大学医学部,湖北恩施 445000;2.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针灸科,湖北襄阳 441000

“顽固性面瘫”临床上目前尚无明确定义。有医者认为顽固性面瘫即面瘫后遗症期;也有医者认为,顽固性面瘫是病程大于2个月(或3个月)经各种治疗仍未获得痊愈的周围性面瘫,不完全等同于后遗症期[1-2],其病情较重、伴发症状较多。面瘫久治不愈,其症状表现会影响面部美观,给大多数患者造成巨大的精神压力,甚至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交活动;许多患者甚至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疾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上,中医外治法应用于治疗面瘫的方法多样且均获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对近五年(2019—2023年)用中医外治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研究进行整理,以期为临床拓宽治疗思路,归纳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简述

“周围性面瘫”在现代医学中被称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面神经炎”“贝尔氏麻痹”等,是因第Ⅶ颅神经受累导致的面部部分或全部肌肉活动减少或完全丧失[3]。以单侧额纹消失(或变浅)、眼睑闭合不全、口角歪斜等症状为主。现代医学中其病因、发病机制等尚未明确,主要涉及感染、创伤、自身免疫、恶性肿瘤以及妊娠、医源性损伤等[4]。病理学研究面瘫特点是面神经水肿致茎乳孔内和面神经管内脱髓鞘或轴突变性明显[4]。部分患者因病情严重、失治误治等而发展为顽固性面瘫。且面神经损伤位置越高,受累部位支配的区域越广,需要的恢复时间越长,预后越差。

面瘫在中医学中属“口僻”范畴,也称“口眼㖞斜”“卒口僻”等。祖国医学认为其病位在面部,与少阳、阳明经筋有关;是由于“虚体受风”,即人体正气不足而又外受风邪所致面部气血不畅、经脉受阻,面部肌肉经筋失于濡养,而表现为面肌无力、活动不利。顽固性面瘫患者多素体虚弱或久病伤及正气而经脉失养,以气血亏虚为本,气虚无力行血,日久则停而为瘀阻于面部,故其证型以气虚血瘀为主。

2 针刺治疗

2.1 普通针刺

2.1.1 体针治疗 单纯使用体针治疗顽固性面瘫时多使用特殊手法或作用于特殊部位。崔梦媛等[5]选用阳白透鱼腰、地仓透颊车、丝竹空透太阳,余穴位垂直进针,治疗发现患者面神经功能评分提高,眼轮匝肌与口轮匝肌肌电图Amp明显降低,且面部血液灌注量增加,反映了透刺法可促进面神经功能恢复。冯颜庆等[6]认为滞针提拉法可增强针感及肌肉收缩,增强刺激量,有利于面部气血运行,故于颊车、四白平刺透向地仓,阳白透鱼腰,均采用滞针法并向上提拉,余穴位常规针刺法,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House-Brackmann分级法(简称“H-B分级”)、面神经功能评分等均优于常规针刺对照组。冯维琪等[7]予地仓、颊车、风池、双侧合谷、外关行改良烧山火手法,并观察H-B分级、多伦多分级法(Toronto facial gaming system,TFGS)、面神经功能指数(facialnerve function index,FNFI)等,结果表明观察组面肌功能恢复情况整体优于常规对照组,体现了补泻手法的优势。杨欢等[8]认为经筋透刺法可加强针感扩大刺激面,疏通调和气血,改善局部微循环,缓解神经受压,故于阳白进四针分别透向上星、头维、攒竹、丝竹空,四白进两针分别向目内、外眦,由太阳进针向下透向地仓,再由地仓进针透向颊车,并在两穴间排刺,余穴位同常,结果发现治疗组面神经功能评分及面神经功能分级均优于对照组,突出了经络辨证的意义。罗岚等[9]使用60 mm的毫针,由下关进针刺激蝶腭神经节,患者有发麻、放电或鼻腔有瞬间喷水样感觉时留针,可增加局部血灌注量,改善循环,结果可以看出其治疗组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及H-B分级均优于对照组,其施针部位少,一定程度上可减轻患者心理负担,从而易于被接受。

2.1.2 体针联合其他疗法 王晓婷等[10]采用“固定牵拉滞针法”联合电针,予阳白、四白、颧髎透迎香、颊车透地仓行滞针法后向上提拉并固定于太阳、下关处,余穴位常规刺法,并于颊车、颧髎、阳白、四白处予电针,观察发现治疗组FNFI评分、面部残疾指数(facial disability index,FDI)评分均优于常规电针对照组,可明显改善长期面部松弛患者的面肌情况。“头为诸阳之会”,头针可刺激手足阳经激发气血,亦可刺激大脑皮层。李伟等[11]在对照组常规针刺基础上加以头针,针刺双侧顶颞前斜线下2/5及神庭、百会平刺互透,研究发现头针组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分值提高幅度大于对照组。

2.2 火针

《针灸聚英》中提及“火针亦行气”,其温、行之效可濡养筋脉气血。丁敏团队使用较传统火针而言烧针时间短、损害风险小的豪火针对顽固性面瘫患者的上下眼睑行点刺,可提升眼轮匝肌肌力,促进眼睑闭合不全的恢复[12]。孙春梅等[13]于阳白、翳风、地仓、下关等十余穴使用刘氏豪火针,并对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进行收集比较,发现面瘫的发作与异常增高的免疫球蛋白有关,且豪火针可降低其水平,从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2.3 浮针

浮针作用于皮下浅层的疏松结缔组织;治疗时一般要求患者配合行鼓腮、咬牙、抬眉等动作。吴金建等[14]选用颊车附近及颞部作为进针点行治疗,治疗后使用浮针组H-B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姜雪梅等[15]观察发现,孙健教授以手三里、颊车、攒竹、头维、肩井附近为进针点,治疗后患者症状显著好转;其认为浮针扫散可疏通经络,清“河道”之淤;再配合患者主动的再灌注运动,可改善局部的缺血缺氧状态,有效恢复神经功能,消除面部肌肉病理状态。此法进针点少,作用范围广,且医患配合性强,有助于相互沟通与理解,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和进一步研究。

3 灸法治疗

灸法补益正气,可补针、药之所不及。文新[16]在百会区使用自制药灸,治疗后H-B分级优于针刺治疗组;百会属督脉,为强壮要穴,灸其可升阳散风通络、健脑宁神,再合药物散寒祛风、益气助阳疗效显著;且其成本低,无痛苦无创伤,易被接受,易于基层推广。刘昱甫等[17]于中脘、下脘、气海、关元、滑肉门、外陵处使用“温通针法”,结果较常规针刺患者的肌电图瞬目反射RI潜伏期趋势明显减小、面神经复合肌动作电位(Cmap)为明显提高趋势;此法将中焦脾胃化生的气血精微运行布散于周身及面部,面部气血充足肌肉便得以滋养。熊中豪等[18]在常规针刺结束后将管灸器插入外耳道行灸法,其认为管灸能更靠近面神经颅内段,故其温热之力可更好的直达病所,促进神经纤维再生和侧支形成,疗效优于针刺联合隔姜灸患者。

4 埋线治疗

《灵枢》有云:“深纳而久留,以治顽疾”。朱晓玲等[19]采用星状神经节配合印堂、攒竹、太阳、双侧足三里等十余穴埋线治疗顽固性面瘫,结果显示治疗组Sunnybrook面神经评分、H-B分级及肌电图最大波幅值均优于电针对照组。林诗雨等[20]整理张家维教授“三级埋线法”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经验发现其疗效显著,此法可疏通经络气血,从而濡养经筋,以促进面肌恢复;且操作中埋线点多出血,可达到去宛陈莝的目的;其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分级论治,这种因人而异的治法更为个性化,可增加患者的信任度和配合度,值得学习发扬。赵兰风等[21]在热敏灸后采用“三线九点法”埋线,并观察Portmann评估积分、H-B分级及肌电图波幅,结果均优于电针对照组。

5 放血治疗

《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有“宛陈则除之”,顽固性面瘫以气虚血瘀为主,放血疗法可泄内蕴之邪、瘀,调理气血经络。覃斯妤等[22]在经络诊查中发现的反应区行刺络拔罐并辅以热敏灸,其效果整体优于针刺加热敏灸组。杨谦等[23]在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上予针刺面颊双侧头穴、颈穴、背穴、三焦穴及眼对应点,并于牵正穴点刺放血,观察比较两组FDI评分及H-B分级,发现观察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殷夕冉等[24]于地仓、颊车,巨髎、四白,颧髎、牵正、丝竹空、鱼腰行透刺电针,再于地仓、太阳、翳风、牵正处行刺络拔罐,观察发现患者H-B分级、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结果明显改善。

6 穴位注射治疗

穴位注射法将穴位作用与药理作用相结合,马坤琴等[25]在对照组使用经筋刺法基础上于太阳、四白及风池、地仓两组穴交替注射腺苷钴胺,观察发现加用穴位注射组在面神经肌力、面神经麻痹程度等指标上均优于对照组。薛海兵等[26]在对照组予“三通四联”综合疗法基础上,配合“颈五针”及三组穴位(1.翳风、阳白、四白;2.牵正、下关、颊车;3.太阳、承浆、颧髎)交替注射鼠神经生长因子,结果显示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疗效更明显。

7 其他治疗

王国琴等[27]在超声下用小针刀刺激面神经干鞘膜,使用安全精准的靶点神经修复,可解除局部痉挛促进肌肉力量恢复,起效迅速效果良好,值得深入研究。邓江华等[28]在阳白、四白、颧髎、地仓等十余穴使用齐刺法,配合颊车、地仓、阳白闪罐,疗效优于普通体针针刺。陈培峰等[29]在同对照组的常规针刺后行中药(防风、川芎、葛根、白芷、桂枝、羌活、僵蚕、炙甘草、全蝎)熏蒸,治疗后免疫球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马钱子有毒不易内服,故刘华等[30]在针刺太阳、阳白等常规穴位后于该部位敷马钱子,观察发现患者面神经麻痹症状积分、面部残疾程度、面神经功能等改善均优于针刺对照组。傅宗浩等[31]应用透刺、散刺联合面部推拿行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且就诊时间越早、治疗越及时效果越好。

8 小结

目前在临床上,西医对于顽固性面瘫尚无特效疗法,通常为早期应用抗病毒、营养神经以及激素类药物,以控制炎症水肿,抑或通过手术重建面部肌肉、神经等方法,但二次损伤等风险较大,急性期后可用西药较少,而中医治疗方法则众多。综上所述,中医治疗顽固性面瘫万法不离其宗,多以益气补虚、舒筋活血为治疗思路,以求达到标本同治。中医外治法多以针刺为主,配合其他外治方法,较现代医学方法更为简便、疗效,且价格低廉,创伤较小,易为人们所接受。目前,中医治疗顽固性面瘫的研究热度从未降低,但仍缺乏标准化的诊疗规定,样本量均较小,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较欠缺,未来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研究;作用机制和量效关系方面值得深入探索;拟为患者找到更加安全有效、便捷、易于接受的系统治疗方案,为顽固性面瘫的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化进程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颊车面瘫面神经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常按5穴护牙齿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常按7穴不掉牙
小穴位 大健康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冷针冷灸治疗胃火牙痛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