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丹丹
从古城保护修复到诗歌活态传承,再到科技赋能文旅,枫林镇正紧紧抓住时代机遇,在瓯江山水诗路上,写下新时期的“枫林答卷”
枫林古称丰里,因明朝村前红枫漫山遍野改名枫林。旧时的枫林镇,宅邸遍布、书院林立、英贤辈出,曾是楠溪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素有“小温州”和“楠溪第一村”之称。乘着诗路文化带建设的东风,枫林这座千年古镇在复兴中再次进入人们的视线。如何让枫林古镇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如何更好的传承诗歌文化?如何用现代科技“点亮”山水诗路?一张枫林诗路图景正缓缓展开。
自衣冠南渡,优越的地理位置,让枫林成为各大世家的安居之处。南北宋时期丁昌期、刘安节等永嘉学派的翘楚多汇聚于此,集大成者叶适也在此求学。至明清时期,枫林发展达到鼎盛。但随着时代变迁、名门望族的衰落、楠溪江的交通绕道,枫林逐渐萧条落寞,被世人遗忘。
千年之后,这座古镇再一次被时代眷顾。2021年,枫林古镇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千年古城”复兴计划。得天独厚的文化底蕴、保存完好的旧时遗迹、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枫林快马加鞭地启动了千年古城复兴的建设。
枫林古镇如何再现昔日辉煌?“为了还原古镇旧貌,我们采用传统技艺对古建筑进行修复,以确保能最大程度实现‘修旧如旧’。”枫林镇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们已经投入2000余万元对古民居、古建筑、文保单位进行修缮,还开展了市级、省级和国家级文保单位申请,目前已经完成14个古建筑修缮,申报省级文保单位6处……”当前古城复原已经初见成效,枫林也在重现昔日风貌。走进圣旨门街,便可以看到徐定超的旧居、醉经堂书院、六世传承的乾寿堂药店……目之所及皆为历史,抬头即可见昔日繁华,一瞬间仿佛回到了百年前枫林。
“修旧如旧”仅仅是枫林古镇复兴的第一步,而如何寻回城中烟火气才是复兴古镇的关键。“复兴千年古城”的口号一出,枫林人的热情瞬间就被点燃。永嘉县民宿行业协会会长徐成龙积极投身到古镇复兴,留学归来的他将自己所学融入古镇建设中,不但自己经营起特色民宿,还带领村民丰富枫林古镇的业态,例如将24节气中的尝新米、做清明饼、捣麻糍等传统习俗纳入古镇业态的开发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当地村民郑霞英也在自家门口做起了永嘉特色小吃麦饼的生意。
当消息传到在外打工的枫林人耳畔时,返乡成了越来越多枫林人的选择。顺着“馄饨百年老店”的指示牌,来到一家小店,店里是正在忙碌的徐新宇。“我们家馄饨店始于清朝末年,后来生意不好,就举家去了新疆。当我的父亲听到古城复兴的消息,就立即回乡,重新做起馄饨店的生意……”如今,徐新宇已经是百年老店合顺号定月公馄饨店的第六代传人,“原本我在外打工,今年父亲生病,我就回来把馄饨手艺传承下来。”如今的定月公馄饨店已经成为游客慕名而来的“网红打卡点”,为古城增添了不少烟火气。
“明年杭温高铁通车后,枫林会成为楠溪江之旅的第一站,古镇会以全新的姿态与游客相见。面向未来,枫林古镇这艘行进在山水之间的大船,正以昂扬的姿态,扬帆起航。
自谢灵运开创山水诗先河,以一己之力带“火”永嘉后,这里便成了无数诗人心驰神往之地。“忽然思永嘉,不惮海路赊。”李白虽从未到过永嘉,但却对永嘉情有独钟;苏轼更是发出“自言官长如灵运,能使江山似永嘉”的感慨……历代诗人流连于永嘉山水,写下数以万计的诗篇,使得三百里楠溪江成为瓯江山水诗路上最为闪耀的一颗明珠。
近年来,永嘉不断推进诗路文化带建设。除了对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词进行梳理挖掘,整理了诗作1.2万首,出版了《永嘉山水诗一百首》《谢灵运与永嘉山水诗》等79本诗集,还围绕“谢灵运”“舴艋舟”等诗歌元素打造诗路主题旅游专线,举办诗路文化节、山水诗歌论坛、书画摄影比赛等活动,不断扩大永嘉作为“中国山水诗歌摇篮”的影响。2020年,中国诗歌学会授予永嘉“中国诗词之县”的称号,同时授予枫林镇“中华诗词之乡”的称号。隐退于世的枫林镇,为何会获得“中华诗词之乡”的称号呢?走进枫林的牡丹诗社,答案便迎刃而解。
枫林牡丹诗社最早可追溯至北宋时期。相传北宋崇宁五年,枫林柯氏举办牡丹诗会,邀请四方读书人前来饮酒赋诗,作为黄家书塾执教徐公仪也应邀参加。徐公仪饮酒至兴处遂赋诗“魏紫姚黄未足夸,元龙百尺有王花。一枝丹萼开连理,两朵红云捧日华。”得柯家员外赏识,随即招他为女婿。后来,枫林徐氏繁盛千年,“牡丹诗会”也自此流传下来。
随着时代发展,诗歌这种艺术形式日渐式微,可诗歌的生命力在这片土地却越发旺盛。对71岁的枫林人徐建植而言,诗词就是他的梦想,“写诗不仅能够记录日常生活的乐趣,而且还能涵养身心,提升自身修养……到现在为止,我已经写了2000多首诗。”在枫林,与徐建植一样,从小就有着诗词梦的人不在少数。徐琼华如今是枫林牡丹诗社的社长,2019年,她牵头重建枫林牡丹诗社,目前诗社已从最初的40多人壮大至70多人。“诗社不定期开展采风创作,组织诗歌交流会。今年成员共同创作的诗集也要准备出版了……”对诗社的未来,徐琼华已有了规划,“今年我们打算进一步增加诗词文化普及的宣传活动,通过情景剧、诗词比赛等多种活动形式,让更多人了解诗词。”
徐琼华介绍,近年来,枫林当地的学校经常邀请诗社成员在校内开设诗词课堂,教孩子们读诗、赏诗、作诗。“我的诗歌启蒙就是小时候村里墙上的诗句,这是我们这一代枫林人共同的记忆,我们也想把枫林诗文化传递给下一代。”谈到这里,徐琼华眼里充满着期待。
诗词只有真正融入人们的日常,才能跨越时空焕发光彩。诗路的延续也只有与时俱进、代代相传,才能不断激发生命力,永葆青春活力。一路风景一路诗,在枫林的复兴之中,我们也看见了永嘉山水诗路的生命力。
如果说,古镇的复兴让游客可以再度感知旧时枫林盛况,那么“诗路e站”则是将现代科技与古典诗词进行完美融合的典范。距离枫林古镇不远处的永嘉“诗路e站”是浙江省打造的首个数字诗路e站,也是瓯江诗路文化带上擦亮的第一颗“数字明珠”。
在这里无需“日行三万步”,便可游历整个永嘉。走近“云游诗路”智能门,便即刻开启了数字诗路之旅,序厅中通过手机扫码就可以在代表“永嘉元素”的康乐公、小永、阿媛、状元郎和嘉嘉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卡通IP形象进行游览。抬头可以看到“S”“O”“N”“G”四个符号。“整个场馆的设计依托‘SONG’文化概念,将各个字母拆解开来,分别打造‘S中国山水诗摇篮’‘O中国瓯文化发祥地’‘N中国南戏故里’‘G中国耕读文化传承地’四个互动展厅。此外,‘SONG’整体来看既是‘宋’字的拼音,又是‘song’的英译,充分展现永嘉‘江南宋村’与‘音乐小镇’的品牌”,展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跟随着引导,由水系交通图、诗人行迹图、遗产风物图、名城古镇图、浙学学脉图组成的画卷缓缓展开,永嘉的俊秀山水、特产风貌、文化遗韵都在这里一览无余。坐在舴艋舟上,带上VR眼镜,便身临其境徜徉在楠溪江中,360度游览整个永嘉;与脚下屏幕互动,“激”起层层涟漪,偶然触发隐藏机关便可收获“惊喜”;手指轻触屏幕,便可了解瓯窑制作的全过程,体验一件艺术品的产生……诗路e站将现代数字技术与永嘉特色文化的完美融合,通过VR/AR、裸眼3D、5D全息沉浸式体验、OLED全透明互动屏等数字技术手段让永嘉成为“有诗、有景、有远,可听、可看、可体验”的文化新地标,方寸之地即可感知永嘉的无限魅力。
诗路e站不仅是永嘉文化数字化的窗口,更是孩子们研学的乐园。目前,永嘉诗路驿站已经作为研学教育基地,对外开放。诗路e站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们推出了麦饼制作、古建筑DIY、昆曲体验等系列暑期研学实践课程,这样的趣味研学活动得到了孩子和家长的一致好评。”许多带孩子来到诗路e站的家长也表示“丰富的场馆内容,配上有趣的互动体验,让小孩能够声临其境感受永嘉耕读文化、山水诗歌等等,十分有趣,孩子也十分容易接受。”据悉,截至今年6月,诗路e站共接待游客近3万人次,研学团队120多批,带动周边景区游客人数达60万。
从古城保护修复再现“枫林旧景”,到诗歌活态传承让千年牡丹诗社生生不息,再到科技赋能文旅让“诗”和“远方”汇聚于方寸之地,枫林正紧紧抓住时代机遇,在瓯江山水诗路上,写下新时期的“枫林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