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信息化探究

2023-10-21 02:15洪国涛
学周刊 2023年30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互联网+微课

洪国涛

(甘肃省兰州市第八十一中学,甘肃兰州 730050)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教育教学也应当适应这一变化。互联网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教育发展、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不仅能为教师提供大量的教学素材,还满足了学生日益增长的需求,使课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初中数学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树立“互联网+”的教学理念,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构建数学智慧课堂,从而改变传统数学课堂上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让“互联网+”赋能于数学课堂,切实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中数学教学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一)流于形式,忽视教学效果

“互联网+”是一个新型、发展的教育理念,在这一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初中数学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但也有部分教师对“互联网+”理念存在错误的认知,把现代化教学设备的运用等同于教学信息化,结果把黑板变成了电子屏幕,实际教学仍以教师的灌输为主,数学教学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改变。此外,还有部分教师看到学生对多媒体课件有极大的兴趣,于是便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课件制作上,过分追求课件的形式,在其中加入了过多的声音、图像、音效等,虽然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干扰信息,很容易让学生分不清重点,影响教学效果。

(二)内容破碎,缺乏自主思考

在“互联网+”理念下,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主形式,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但这种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弊端。由于多媒体课件的篇幅有限,而且一个课件中往往只能展示一个教学点,并不能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集中展示在大屏幕上,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较为破碎,无法使学生形成整体印象,影响了学生构建系统知识体系。而且教师在数学问题的讲解与分析中过度依赖课件,把问题的解答过程直接用课件呈现出来,缩短了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甚至使学生失去了动脑的机会,久而久之很容易令学生形成思维的惰性,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互动不足,教与学相脱节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主要采用黑板教学,一边板书一边为学生讲解数学知识,还会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学生也会从教师讲课的声调中来判断学习的重点与难点,师生之间的互动是充分的,教与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随着教学信息化趋势的加剧,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简单的电脑操作就可以为学生呈现各种教学内容,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转变为学生与计算机之间的互动,淡化了师生之间的直接交流,造成教师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无法反馈给教师自己的学习诉求,导致教与学相脱节。

二、“互联网+”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信息化探究

(一)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浓郁学习氛围

由于初中数学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提不起兴趣,不愿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使数学课堂失去了活力。为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利用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用生动、丰富、有趣的情境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数学知识,成为数学的“乐学”者,使教学信息化真正落到实处。

数学知识本身是单调枯燥的,但如果将其融入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当中,就会变得更富有趣味性,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有趣的故事情境,把数学问题融于生动的故事情节当中,把数学变量化身为学生喜欢的卡通、动漫形象,将枯燥、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数学问题活灵活现地呈现出来,让学生在故事情节的引导下,以轻松的心态开启数学的探究之旅。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数学的影子,养成良好的分析能力和观察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教学素材,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让学生更为直观地看到数学知识的应用效果,感受数学学科的神奇,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价值与意义。游戏是初中生最为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有趣的数学小游戏,创设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完成数学知识的探究,寓教于乐,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每天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数学,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设计生活化游戏,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炼数学问题和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构建教学直观,展现知识形成过程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虽然已经具备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在事物认知和数学学习过程中仍偏向于形象思维。所以,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构建直观教学,把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的形象和模型,用直观演绎的形式呈现出来,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降低学习难度,使学生可以“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快速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利用多媒体呈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材料,使教学内容更加接近客观事物本身,更加贴近生活实际,进而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与理解。教师还可以将各种电脑软件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开拓学生的视野,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学风。比如,可以利用Flash 软件制作教学动画,为学生展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动态演示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使学生更加清晰地看到各种数学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总结出数学规律;在立体几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AI 技术构建多维度的数学模型,并用动态化的方式为学生展示相关图像,使学生进行更为细致的观察与思考,深化对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在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计算机中的几何画板功能,一边读题,一边为学生画出数学问题的动态图解,把繁杂冗长的数学问题转化为直观形象的图形问题,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地理清解题思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还有助于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养成。此外,初中数学中存在很多相似或相近的知识点,经常困扰着学生,如果不加以有效的干预,很容易造成学生认知的混淆,影响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的准确性。为此,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直观对比,把相似或相近的知识点用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并罗列出对比维度,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展开回忆与联想,自主探寻数学知识间的异同点,在对比中强化学生的正确认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

(三)借助微课资源,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互联网+”理念下,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走进了广大师生的视野,为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注入了新的活力,开辟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新途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网络中直接下载现成的微课资源,再根据自身的教学实际,对这些微课资源进行创造性的利用,在其中加入适合自己学情的教学内容,使微课资源可以更好地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师也可以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围绕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为学生“量身定制”微课,实现个性化的教学,达到高效课堂的目标。

微课资源短小精悍、内容重点突出、针对性强,而且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基于微课的这些优点,教师可以将其应用到课前、课中、课后,协助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在课前,教师将微课与电子预习学案有机地结合起来,先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针对教学的重难点及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录制微课讲解,并将这些微课讲解视频用超链接的方式穿插到预习学案中,当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就可以点击相关知识点,进入微课学习中,自主突破预习中的障碍,对新知识形成初步的感知。由于一个微课往往只对应一个议题、一个重点。在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展开针对性的讲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一处,用各个击破的方式化解教学的疑难。还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展现数学知识的精髓,进一步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在课后,教师可以把微课资源上传到班级学习平台中,让学生在课后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性的观看,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也可以让学生对照微课开展自主复习,巩固课堂所学,加快对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

(四)搭建网络平台,优化师生教学互动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以教师问、学生答为主,形式单一,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在“互联网+”理念下,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载体支持,极大地拓宽了师生互动渠道和互动空间,互动渠道和互动方式也更加多样化。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借助互联网的交互性和共享性,搭建师生互动平台,提高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促进教与学的有效衔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内的智能教学系统,将教师机与学生机相连接,并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开启弹幕功能,让学生利用弹幕向教师反馈自己的学习情况,提出自己不懂的知识点或异议,使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诉求,对自己原有的教学方案进行调整与优化,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随着网络技术的应用,打破了师生互动的时空界限,只要有网络,教师和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互动交流。教师要利用微信、钉钉等软件搭建班级学习平台,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交流彼此的学习心得、共享学习资源等,使学习平台成为学生互动的又一天地。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利用学习平台向教师和同学寻求学习上的帮助,让学生在平台中大胆提出自己的困惑,并鼓励其他有能力的学生为其“出谋划策”,形成学习共同体。对于学生群体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可以在平台内开展针对性的指导,也可以将这些共性的问题拿到课堂上进行集中讲解,以学定教,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五)创新作业设计,巩固拓展数学知识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有效的作业设计既能达到巩固课堂知识的目的,又能增强课堂教学的延展性。从当前的教学实际来看,教师在设计数学作业时仍以书本中的习题为主,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缺乏新题型的引入,也缺少对课外知识的拓展,限制了学生思维与视野的发展。在“互联网+”理念下,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对数学作业进行创新型设计,既要提高作业的趣味性,又要注重作业的启发性,还要切实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让做作业成为学生的一种快乐体验,切实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素养。

教材中的数学知识是有限的,基于此,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拓展性的数学作业,让学生在课后从网络中去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数学资料,如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最新题型、相关数学史、信息资讯等,让学生去了解更多教材以外的数学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以往的作业设计具有统一性的特点,所有学生面对的作业内容、作业难度都是一样的,缺乏层次性,使得作业内容只能符合部分学生的要求,无法满足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在“互联网+”理念下,教师要坚持多元化和分层设计的原则,借助班级学习平台,设计具有层次性和梯度性的作业,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内容,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作业完成过程中得到锻炼与提升,扎实学生的数学基础。教师还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布置社会调查类的作业,让学生利用Word、PPT 等电脑软件,制作调查报告、展示调查成果,发展学生的信息化素养。

三、结语

总之,在“互联网+”理念下,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是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与效果。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初中数学教师要以“互联网+”理念为指导,把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有机地整合到数学教学中,提高数学课堂的实效性,激活学生的数学思维,夯实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互联网+微课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