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平
(甘肃武威第十九中学,甘肃武威 733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投入体育锻炼中,健康生活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身体素质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复兴。初中阶段是青少年身体和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积极鼓励他们参加体育锻炼,激发他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不仅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但是在体育教学实践中,很多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缺乏兴趣,不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甚至逃避上体育课,对此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原因,展开有针对性的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参与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首先,学生对体育的意义、体育健身的价值理解不够、认识不足,是造成其体育意识淡漠、体育兴趣缺乏的关键因素。很多学生在思想上对体育课不够重视,认为体育课就是放松和游戏的时间,对教师教授的动作要领不认真学习,以应付的心态完成教师要求的达标任务。
其次,中学生升学压力大,学习任务重,认为参加体育锻炼会浪费学习时间。在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学生们每天忙于紧张的学习、复习,甚至需要补课培优,放学后不仅要完成学校的作业,还要进行补习,很难有时间参加体育活动,更谈不上对体育锻炼的兴趣。
最后,有的学生因为自身身体的原因,比如体弱多病等,不能正常参加体育活动,以至于无法达到体育课程的考核标准。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产生一种自卑和畏惧心理,认为自己在体育方面不如别人,不想参与体育锻炼,甚至害怕上体育课。
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或者不新颖等,也容易造成学生体育兴趣缺乏。体育教师大多是体育院校或体育专业的毕业生,其培养目标更倾向于单项运动技能,缺乏对体育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担任教师的工作后,体育教师未能积极通过进修、培训等方式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导致在教学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缺乏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因循守旧”,依然采取传统的“讲解法”和“示范法”,让学生不断模仿和重复练习,这种方式虽然在帮助学生掌握动作技术要领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枯燥、单一的教学方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厌烦情绪,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
此外,师生关系紧张也是造成学生兴趣缺失的原因之一。部分教师由于年龄较大或身体不是很好,很少参与到学生的体育活动中,致使学生和教师之间始终存在一定的距离感。在教学过程中,为了维护课堂纪律,多数教师的态度都比较严厉,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在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或提醒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练习质量不高时,一些教师没有把握好尺度,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师生关系恶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
尽管大部分学校认识到了体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还是有很多学校更加注重文化课,将体育教学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甚至有些学校没有专门的体育教师,体育课由其他科任老师兼任。由于学校大部分资金都用在了文化教育上,对体育场地和体育设施的投资相对较少,造成体育场地面积小、条件差,甚至有的学校连做课间操的场地都不够,学生的体育课活动范围受限,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久而久之学生对体育课也就失去了兴趣。此外,学校的体育器材设施短缺、陈旧,缺少专人维护,这些都限制了体育课的教学效果。学校对体育课不重视,课时安排过少,不能保证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连续性;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单调乏味,过于注重技术教学,忽视了体育教学的创新性,不能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和个性需求,设置相应的趣味课程,这也无法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
身教重于言教,父母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体育行为。如果父母健身意识淡薄,也会直接影响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建立。加上长期“重文轻武”观念的影响,大部分家长更重视文化课学习,认为体育对于中考帮助不大,让学生利用一切时间学习数学、英语、语文等主科,而体育作为一门“副科”被边缘化,学生又何谈兴趣。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对待体育学科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其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当前部分学生存在的错误认识和消极学习态度,教师可以从思想上和兴趣上对学生进行改变。
1.思想上引导。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体育学习观,即从“健康第一”的理念去引导学生,告诉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当代中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它不仅包括运动能力,还包括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其中健康行为素养的培养与体育学科学习关联紧密,它对于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减少运动损伤、保持良好心态、养成良好习惯以及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都有积极意义。特别是在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科目多、学习压力较大,适当的体育活动能够起到一定的调节身心、放松压力的作用。学生在此过程中能够强健体魄,提高自身的身体免疫力,为未来更好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体育课,使学生逐步在观念上做出调整,这样学生才会在行为上逐步做出改变。
2.氛围上诱导。教学氛围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的心理状态,具有认知和情感的双重特征。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学科学习中的状态不仅取决于教师教的效果,还受到教学环境的影响,其中的精神环境主要是指教学氛围,积极的教学氛围下往往是课堂活动井然有序,而学生则是求知欲强烈、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参与主动,师生之间则是情感交流充分,学生的参与面广,双方处于互动积极的状态。从初中生的学习状态来说,他们容易受到外界氛围的影响,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重视在氛围上引导学生。教师要结合初中生的兴趣爱好和身心特点来营造课堂教学氛围,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且充满趣味性的体育课堂,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这样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自然会逐步被激发出来。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教师不仅要设计好课堂教学活动,还要结合学生的需求来有效组织教学,指导和激励学生开展学习,服务于学生的有效学习。这对教师自身素质的要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上,体育教师需要在各方面做出有针对性的调整,如此才能够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具体来说,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做出调整。
1.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对教师来说,观念是行为的先导,针对新课改中的新要求和新变化,体育教师需要做到教育教学理念上的与时俱进,这就要求教师应强化理论学习意识,主动去研究新课程标准、新教材和所面对的学生,这样教师开展的教学活动才会更契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体育教师一定要充分理解生本理念的内涵,即体育教学工作要基于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和发展学生,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去审视学生的需求,而不是教条化地教知识、教教材,以至于出现教与学之间的脱节。树立生本意识还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不仅男生、女生有差异,同一性别的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能力也有差异,教师需要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吸引到体育学习中来。体育教师还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开展初中体育教学工作的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意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而不是为了升学考试或者仅仅掌握体育运动的技能、技巧。只有教师秉持科学的教学观,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的压力才会减少,才更敢于、乐于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2.提升教育教学技能。新时期的体育教育工作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这对教师的教学技能要求更高,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努力给学生呈现出富有个人魅力与特色的体育课堂,这也是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要想达到这一效果,体育教师就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技能,可以尝试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首先,体育教师要强化学习意识并付诸行动中,随着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对体育学科的重视程度也有了较大提升,体育教师仅仅有“一桶水”难以满足新时期教学的需求,而是要能够给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对此体育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教学技能;其次,体育教师要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即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经验,尝试多种教学方法进而优化教学方法;最后,体育教师要注重科研与交流,需要关注学科前沿发展情况,并且重视对教育教学实践的研究,以研促教,进而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
3.丰富教育教学方法。初中体育学科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一些精力充沛且好动的初中生喜欢参与其中。新课标在教学实施建议中特别强调,教师要重视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努力实现由“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变,使学生在充分动起来的过程中享受运动乐趣,形成丰富的运动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初中体育教师要改变相对枯燥的讲授法教学,要在深度研究学情的基础上,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兴趣,如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比赛式教学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等;在学习方式上,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学习内容的差异性开展自主学练、合作学练以及探究性学练活动,重视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的意识。为了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都能够有参与机会,教师一定要注意科学设计学生的运动负荷,注意对体能练习的整合与趣味性设计,减少学生在体能练习中的枯燥感,这也能够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
1.完善保障体系。新时期的学校教育强调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关键阶段,对学生形成健康体魄、良好意志品质以及健康意识都有很大帮助,因此学校在新时期的体育教学中必须做好“后勤保障”。首先,学校要重视体育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学校体育教学需求及时补充专业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同时要给体育教师提供学习、提升的机会,不断提升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其次,学校要规范体育教学工作,保证体育学科的教学课时,让学生重视体育课程;最后,学校要开展多样化的课外体育活动,多给学生参与体育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参与积极性。
2.优化教学条件。学校要尽量改善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的条件,不仅要做好教学场地的建设和日常维护,也要为教师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提供充足的体育教学器材,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的多样化开展,这也是吸引学生的有效途径。
新时期的学生教育工作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亦是如此。学校要加强与家长在体育学习中的沟通,帮助学生家长树立全面发展的育人观,给家长介绍体育锻炼对学生全面成长的重要性,使家长改变观念;同时学校和体育教师要给家长提供具体的实施建议,即家长不仅要做好监督和鼓励的角色,也要从陪伴的角度去帮助孩子养成适合其身体特点、兴趣需求的体育锻炼项目,帮助学生逐渐养成重视体育、勤于锻炼的习惯,这样学生在学校中才会更喜欢体育学习。
总之,在新时期的初中教育中,体育教学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一定要重视从兴趣出发,去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课堂的热情,激发学生的潜能,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体育的育人作用,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