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爱琴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见形形色色的人物,或许是街道的匆匆过客,或许是校园的老师同学,或许是小区的邻居、保安、清洁阿姨……不一而足。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通过相片、影像等方式记录他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但在文学的发展史上,语言文字依然是基础的表现形式,虽然从视角来讲,相片和影像确实直观,但文字更能引发读者的想象力,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因此,让我们看到书本上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多愁善感的林黛玉、勇猛非常的武松、可爱活泼的少年闰土……通过作者书面语言的描述,这些人物仿佛是我们身边的好友一样,那样真实、那样应景。而在我们实际的写作学习中,人物描写是重要的考查方式。不妨以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课文为例,一起来赏析人物描写,感悟人物真情,希望能够为广大学子带来写作上的启示。
一、抓住人物描写,表现真实人物
在文学的历史长河中,文学形象灿若星辰,在我们五年级的教材当中就有这样活灵活现的人物。先看教材中的《景阳冈》一文,该文塑造了勇猛无比的行者武松。古典小说的人物,他们更像我们身边的人一样,充满灵性。《景阳冈》的事件很简单,就是行者武松乘着酒兴上山打虎的整个经过,该文选自大家熟悉的古典小说《水浒传》。武松这个人物,相信大家在影视作品中已经熟悉了。在他的身上涌动着中华民族的自信、勇敢、朝气和活力,那么,在《景阳冈》这篇文章当中,作者是如何呈现他独特的个性的呢?
首先是语言描写,为我们呈现了他倔强豪爽的一面。其一,武松吃饭的量和喝酒的量——一口气喝了十五碗酒,吃了四斤牛肉,可见他虽然不是神人,但肯定不是凡夫俗子了,什么样的人才有这样的肚子呢?而且面对酒家(酒店主人)的“三碗不过冈”的劝说,武松更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说着“加酒”,那种豪侠般的气概让人敬佩万分。其二,面对酒家对榜文中关于“大虫”(老虎)的介绍,分明是公文,他还說:“便有大虫,我也不怕!”言语中透露出了一种侠者风范的大气,而且当他上了冈,又看见了告示,依然满脸的无惧——“我却怕甚么!”当再次看到“阳谷县示”时,虽确信有虎了,但依然说:“怕甚么!且只顾上去,看怎地。”如果说前面的无惧是觉得酒家骗人,后面的无惧就真的是武松豪爽、乐观的性格体现了。其次是动作描写。《景阳冈》最精彩的莫过于武松打虎的整个环节,当老虎扑来的时候,武松是“躲”“闪”,完美地避开了老虎的攻击,可见武松的动作非常灵活、敏捷;而当老虎再扑过来的时候,他双手“抡”起哨棒,从半空“劈”将下来,连那树枝都打将下来了,可见他的武艺十分高强;当他把老虎压在身下时,他“揪住”老虎的顶花皮,“按”住老虎,可见他力大无穷。《景阳冈》让我们穿越了时空,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武艺高强、豪爽侠气的英雄好汉。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刻画了活力充沛的祥子。本文选自老舍的著名小说《骆驼祥子》,故事的主人公祥子本是乡下人,他到了大城市之后,就马上被繁华的都市所吸引了,他积极投入到创业的浪潮当中——当上了一个人力车夫。请不要取笑这种职业,因为在旧社会,这是一个“出色的行当”,能够在残酷的、黑暗的社会靠自己的本事养活自己,不依靠任何人,这本身就是了不起的事情。本文主要抓住了祥子的外貌来写,展现了祥子的生机和活力。首先,立足衣着写人物。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第一印象就是外在的衣着。那么作者是如何描写的呢?他穿着“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这种系住裤脚是为了在拉车的时候不被外面的事物所缠绕,十分符合他的职业本性。其次,立足外形写人物。除了衣着,就是外貌了,他拥有“铁扇面似的胸”,“直硬的背”,宽广的“肩”,作者明显抓住了他身材高大和体态威严的特点。而他的脸部——“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都写出了祥子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信、乐观、开朗。总的来说,这篇节选文段,老舍主要运用了外貌和动作的描写方式,让我们看到一个人物踏实、勤劳、硬朗的优秀品质,让人物跃然纸上,富于情态、充满张力。
二、抓住侧面描写,间接表现人物
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种手法是人物描写的主要手法。所谓直接描写,就是用直观的外貌、动作、语言和神态的描写方式,刻画人物外在形态给人的第一印象,但是有时候,也会通过侧面的描写间接表现人物,这种间接的描写虽没有直接描写来得直观,但它更能挑起读者的想象。比方说《刷子李》这篇文章当中,间接描写让刷子李这个人物表现真切动人。
刷子李不过是一个粉刷匠,就是旧时代一个专门为别人刷墙的工匠。他的本领异常高超,他刷过的墙通透亮丽,他的行为更是十分怪异——刷墙的时候,“屋里什么都不用放,单坐着,就如同神仙一般快活”,更为奇特的是他给自己立下的规矩或者原则,那就是“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而且他在刷墙的时候居然还会穿上黑色发亮的衣服,着实厉害。为了呈现刷子李的过人的本领,作者故意引入了一个人物——曹小三,借他的反应来侧面表现人物特性。
首先,曹小三是半信半疑。曹小三早就听说过师傅那手绝活儿(刷墙身上不留白点),但是他一直都不相信,我们读者也顺着他的心理去进一步阅读文本。
其次,曹小三是心情一落千丈。虽然看完了刷子李的粉刷过程,曹小三觉得刷子李有一股“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但是曹小三在为刷子李点烟时,竟然看见刷子李的裤子上出现了一个白点,这个时候的曹小三的心情是一落千丈的。这个时候,我们也为刷子李捏了一把汗,仿佛感觉他也是在“吹牛”,应该大部分同学的心中对刷子李也是感到不屑的。
最后,曹小三是发怔发傻乃至于五体投地。后来,在刷子李的释疑下,这个白点原来是“抽烟时不小心烧的”。因此,通过曹小三的视角,我们看到了一个自信、技艺高超的人物形象。只不过,作者的写作手法有点独特,为了刻画刷子李技艺的高超,特别用曹小三这个“第三者”的视角来推动人物形象往深处发展,也带动我们读者的情绪波动,这种间接描写人物的方式更能让笔下之人物更加鲜活、形象、具体,这就是间接描写的妙处。
三、选用典型事件,反映人物形象
除了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之外,选用典型的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也是重要的方式。我们知道,在生活中,人和事是不能分割的,一个人往往在学习、工作、与他人相处的时候都会呈现出个人的性格特征来。比方说《军神》里的刘伯承。在世界军事发展史上,能够称为“军神”的人少之又少,这一类人要么是身经百战,面对万千敌人都全然不惧,直面沙场;另外,就算负伤了,他也断然不会像个小孩子那样扭扭捏捏,就像《三国演义》里面的关羽那样,即使华佗对他进行“刮骨疗毒”的手术,他也坦然下棋,谈笑风生。而刘伯承就是当代的“军神”,他的军事能力毋庸置疑,为何他被称为“军神”呢?跟关羽一样,也是来源于一场手术——“摘除坏死的眼球”。第一,他有军人的胆识。面对这样的手术,刘伯承居然提出不用麻醉药,因为他要保持一个清醒的大脑,这让一向从容镇定的沃克医生也“颤抖”了;当完成了手术之后,沃克医生由衷赞叹。而更让人震惊的是他有超人的毅力。他居然还在数沃克医生做手术时的刀数。这种胆识和毅力让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军神”。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刘伯承不但是文学中的人物,更是现实中的人物。
在记叙文当中,人物是其中的灵魂,没有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就没有鲜明的主旨。那么,立足本单元的学习实际,我们要学会基本的人物形象刻画方法:第一,抓住人物特征,通过细致的刻画将其写得具体、鲜活;第二,通过描述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刻画人物;第三,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我们也能让笔下之人物充满真实感,文章的情感表达方面也能动人心弦,让人在阅读之后产生一种仿如眼前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