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张闻天编撰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是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自鸦片战争以来历史的正规教材,也是在革命根据地开展革命史教育的一本重要教科书。该书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升了广大干部和青年的理论水平,其总结的经验和教育理念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
[关键词]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张闻天;教科书;教育思想
[作者简介]李建立,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平顶山学院副教授,河南平顶山 467036。
[基金项目]本文系平顶山学院2023年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延安时期高校政治课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项目号:PXY-BSQD-2023034)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D2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8031(2023)05-0015-05
延安马列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创建专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学校,院长由张闻天兼任,为了更好地办好这个学校,张闻天呕心沥血,精心策划,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材、聘请教师等等,通过行之有效的措施,马列学院培养了一大批理论素质高的干部和青年,在干部和青年教育上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做好干部和青年教育,不仅要有好的教员,更要有好的贴近实际的教材,张闻天认为,“‘供给教材’是党内教育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供给各地教员、教材、教育计划、研究讨论大纲’是党中央和宣传部的责任”。①张闻天非常重视教材建设,到陕北后就指导宣传部编写了通俗的党员教材,当然,最有影响力的当然是他编撰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这是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分析自鸦片战争以来历史的正规教材,也是在革命根据地开展革命史教育以来的一本重要教科书。
一、《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编撰的由来及其特点
为了抓好干部的教育工作,张闻天亲自着手教科书建设工作,“到陕北,张闻天指导我们编写过一本《党员课本》,指示我们要从农村党员的实际文化水平出发,要大家爱读和容易记住,既有故事又有插图,深受党员群众喜爱”。②张闻天不仅重视党员学习教材建设,而且也关心小学教科书的建设。据董纯才回忆:“当时把我调到中央宣传部,负责编写小学语文课本。按照他的意见,编写了教学大纲。后在他主持会议上通过了大纲,编辑出来后,边区教育厅就使用了这个教材。”③在张闻天的有力指导下,语文课本得以顺利使用,当然,最为有影响力的是他亲自着手编著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切入点,来分析历史的教科书。
《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是由张闻天为指导下而编著的革命史教育的教科书。据莫文骅回忆,“张闻天在抗大组织了中国现代革命史研究会,并亲自担任领导,参加人员有:刘亚楼、张爱萍、杨兰史、莫文骅等,由张闻天同志分工,每人写一章,写后交由他修改。我们的讲稿是把张闻天同志的讲稿搬过来后加以修修补补而成的,基本上还是张闻天同志的东西。每个人的讲稿最后整理出来,送闻天同志审阅定稿,这就是1938年出版、铅印成三十二开本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这本书没有署作者的姓名,其实,是张闻天同志主持编写的,是在他的思想指导下而写成的。”④
《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全书共七讲,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语言的通俗性。如在说商人本身就是地主的时候说:“生意钱,一阵烟,锄头钱,万万年”。⑤形象说出了土地是地主依赖和剥削基础,主要的大商人一般又是地主。鸦片战争后,当外国的商品畅行无阻地在中国市场推销时候,他说用“价廉物美的射击力”⑥的通俗用语来表示国外商品对中国的掠夺。
第二,鲜明的阶级性。在第五讲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逐渐发展起来,“无产阶级由‘自在的阶级’的斗争转到‘自为的阶级’的斗争的时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⑦无产阶级鲜明的阶级性和革命性这些优点,也是以后领导革命运动的重要因素,在无产阶级的先锋队—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第三,斗争的透彻性。在第三讲辛亥革命中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革命对反革命的妥协,事后孙中山先生对此是极痛心的。”⑧从中说明革命斗争需要彻底性,不能向代表反革命势力的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妥协,更不能寻求改良主义,而应该紧紧地依靠工人和农民,通过武装斗争夺取政权。
第四,道路的正确性。《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分为七讲,前三讲主要是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后四讲主要是五四运动、党的成立与工人运动发展、国民党改组与国共合作、大革命,内容安排上以时间为纵轴,主题鲜明,讲出了农民运动的失败根本原因,辛亥革命的惨痛教训,由浅入深,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义革命的背景和意义就有了清晰的认识,对于历史为什么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就比较容易理解了,最后得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也就水到渠成了。“显然的,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在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上前进,它在全中国人民面前同时也在中国国民党面前提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⑨
二、《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的内容及其特征
《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的编著,一方面是为了加强教材的建设需要,另一方面,张闻天想通过高质量的教科书来灌输党的理论,达到对干部和青年思想教育的目的。据莫文骅回忆,“经过反‘围剿’,十多年来,轰轰烈烈的革命,还是失败了!不得不退出革命根据地,进行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我们的斗争多么艰苦,杀敌多么英勇,还是失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们许多青年干部都在議论。到底系统的理解是太贫乏了,还找不到根本答案”。⑩
由此,《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革命史教育,提高学员对革命问题的认识,尤其每一讲注重分析事件的原因、来龙去脉、经验教训等,注重通过活生生的事例,由浅入深来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党的政策,启发学员的思想认知,“加以深入浅出的讲述,这就启发我们大体上理解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⑪这就决定教科书的内容特点不仅是通俗易通,循序渐进,而且又富含哲理性,注重规律的总结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在潜移默化中把学员的思想觉悟由感性的认知提升到理性的水平。
(一)教科书内容详实,简洁明了
《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教科书以白话文形式,内容详实,通俗易懂,便于理解学习。如在讲到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不仅对中国领土主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而且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也带来深刻的影响。“过去的农民用豆油点灯,现在改用洋油了,过去农民用土布做衣裳,现在也改穿洋布了。”⑫使得农村自然经济遭到致命性的破坏,农民深受的压迫日渐严重,生活更加困苦。如第四讲五四运动中,讲到世界大战中和大战停止初期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时候,以充分详实的数据来支持自己的观点,让学员读后一目了然。如在讲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从鸦片战争开始,在帝国主义和资本的入侵之下,阻碍和破坏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城市民主工商业处于危机之中,在农村自然经济处于崩塌的边缘,帝国主义通过官僚和地主商人剥削农民,农民失去土地处于贫困的边缘。土地大量集中于地主、军阀和官僚手中,社会中主导的仍然是地主与农民的剥削关系,因此,“像中国这样的经济,我们称做‘半殖民地与半封建的经济’,这种经济决定了中国的任务与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中各阶级的关系,决定了中国共产党革命的动力。”⑬
张闻天编著教科书的特色之处在于用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从社会经济的变化入手来分析社会发展的变化,找到了分析社会变动的钥匙,从人们关注的经济利益入手来窥探社会的变动根源,用干部和青年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白话语言,在层层的抽丝剥茧中向干部和青年灌输了革命的任务、性质、动力等。
(二)教科书的内容通过事例比较,增强了说服力
《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在教材内容上选择上有所侧重,尤其通过事件的比较来增强理论的说服力,来进一步加深干部和青年对事件的理解和领悟。如在讲到戊戌变法时候,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例子,说明他们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来取得成效,但是结果却失败了,原因在于“用改良主义的方法自上而下来改造中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不可能的。”⑭在中国只有用革命的方法方能取得胜利。
同时,与日本的明治维新做了比较,日本的成功在于,“其一,日本封建社会经济结构不像中国那样的对于大工业商品的顽抗,其二,当时的国际环境不同,外国资本主义对于日本的染指较少;其三,日本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当时列强正在忙于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中国,对日本较为放松”。⑮
由于希望改良能够取得革命胜利只能是个幻想,中国的戊戌变法注定是要流产的,同时又与俄国的宫廷事变加以对比,说明只是依靠几个人物来进行改革,只能是一个‘水中花镜中月’,而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发动群众,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党。谭嗣同只能悲痛说:“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⑯
(三)教科书的内容以专题的形式呈现,具有针对性
由于培训的干部和青年来自不同地方,文化水平参差不齐,为了提高授课的针对性,《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在教材内容是以专题形式而展现,便于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教科书一共有七讲,有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戊戌政变和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中国国民党的改造与国共合作,大革命等,每个讲座都是一个事例的展开与经验总结的结合,都是一副活生生的画卷。如第三讲辛亥革命,通过辛亥革命前的革命运动、经过、失败与经验教训,总结出失败的原因在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分裂,没有把广大群众真正动员起来,革命对反革命的妥协,帝国主义者援助反革命进攻革命”。⑰通过专题式设计和讨论式的讲授,既有事例又有理论引导,特别是对于理论水平较低的干部和青年,显然这样设计比起以往单纯知识的罗列,更能提高干部学习的参与性,再加上学员的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反过来,又会进一步提高干部和青年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干部和青年运用马克思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的实践成效
作为中共自主编著的一本重要的革命史教科书,《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不仅依照专题设计进行编写,而且有理论分析和经验总结,容易为学员接受,可以说在当时是很难得的好教材,在教材建设方面取得了好的成绩,对于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启发价值。
(一)注重在潜移默化中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不仅显示了作者在编著教科书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而且体现了作者通过有效的形式来提升干部和青年的理论素质,表达了作者想依靠灵活的方式和充实的理论来提升干部和青年的水平,以便使其尽快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人才。
如讲五四运动,注重在世界形势下分析五四运动,注重“从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世界大战中和大战停止时候中国的分裂,世界大战中大战停止时期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其实际是把五四运动置于世界环境下来谈五四运动的发生及经过,“这运动是新文化运动和群众爱国运动的合流,是爱国运动意识上的表现,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是在这运动中形成起来的”。⑱每一讲都以画龙点睛之笔收尾,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在理论总结中提升干部和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坚守和实践。
这样教材的设计,贴近了干部和青年的实际,做到了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深受大家的喜爱和赞叹;同时张闻天还到课堂讲授有关课程内容,教学相长,不断地完善相关教材内容。据李华生回忆,张聞天讲课生动幽默,善于调动大家参与课堂教学中来,“我听他讲黑格尔的辩证法,从基本原理讲到运用,讲得十分系统,给大家丰富了知识,而且很重视课外的活动”。⑲张闻天注重教法,多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提升学员对理论的学习。“讲形式与内容时候,他用旧瓶可以装新酒的比喻说明,在一定情况下旧形式也可以表现新内容,并且指出我们共产党人要掌握形式与内容的规律,为的是更好地掌握各种形式(包括斗争形式、组织形式、工作方式方法),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奋斗。”⑳
(二)注重在思想交锋中理清认识根源,找准行动的道路
《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在革命史教育过程中,注重通过思想交锋来提升学员的认知水平,注重在思想纠错中辨明真理,用正确理论来充实学员的头脑,让马克思主义理论入脑入心,让学员在正确理论指导下进行行动。
在第七讲大革命中,张闻天谈到:“不能有系统地深刻而广泛地及时地真正地给陈独秀、彭述之等机会主义错误以致命的打击,在后来事变发展过程中,由陈独秀独揽之党的实际领导,不但没有在实际上纠正了过去机会主义的错误,而且还把机会主义发挥到登峰造极,结果使中国革命遭到极可痛心和可耻的挫败。”进一步指出其错误根源,“中国共产党斗争经验的异常缺乏,还没有领导过大革命斗争,因而在大革命复杂的情况下便不能以列宁主义的策略去正确解决各个问题,去领导中国共产党大革命”。
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中,不仅要同外部的错误思潮进行交锋,而且还要同内部的“错误认知”做有力的斗争,以便于批判假马克思主义,批判主观主义。张闻天不仅驳斥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而且也总结了瞿秋白接受国产国际的不断革命论也是不符合国情的,可见,张闻天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讲与对错误理论辩驳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学员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以便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干部的头脑,让干部和青年在生活中自觉追求革命的理论,并转化为改造实践活动的动力,慢慢地转化为干部和青年的自觉实践。
因此,逐步地改正好自己所犯的错误认知,并能够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进行理论的总结,并上升到哲学的认识高度,这也是中国共产党理论不断成熟和实践发展的显著特色。
(三)普及党的基本理论知识,唤醒民众觉悟,开启民智
在教材内容材料的选择上,既有一般事实的介绍,也有经典的理论和经验的总结,更注重宣传普及马克思主义是为人民群众谋幸福的,如讲到太平天国,既有农民的散漫描述,也有失敗原因在于缺乏“先进的阶级和革命的政党”的总结;既有波澜壮阔的叙述,也有对于攻占南京后的概述,“养尊处优,专务于声色货利”的不思进取的奢侈享乐;“今乃彼此睽隔,猜忌日生”的内部不团结之风,正是由于历史条件限制,农民的无组织性而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最后以失败而结束,由此引出在中国农民占大多数,党开展工作主要依靠农民,如何把党的先进要求和农民的情况结合起来,把农民占大多数的中国共产党改造成为先进的政党是革命事业成败的关键,因此,由太平天国的失败引出革命政党的建设重要性和确立无产阶级意识的政党就水到渠成,得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共产党才是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核心力量,进一步加深了马克思主义是为群众谋利益而坚决斗争的领悟。
据邓利群回忆,“张闻天抓住问题的要点,联系当时的革命实际,根据老同志、新同志、有实际经验的同志、有书本知识的同志的不同情况,提出不同问题,请不同的同志回答,从中考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可以看出张闻天编写的教材不仅通俗易懂,理论联系实际,而且上课时候发扬民主,善于运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道理课堂气氛活跃。大家“加深了对马列主义的理解,一次又一次增强了马列主义的信念”。通过教材和课堂学习的结合,提高学员的理论水平,大家毕业后到各地做实际工作,“比较容易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张闻天编著《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最大特点是把干部和青年从狭小的课堂中解放出来,把书本知识、理论讲授和社会实践事例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干部和青年的读书学习和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把知识学习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正是因为做到了“三个结合”,学员们的学习不仅学习劲头高,而且学以致用,成效显著。延安干部学院成为培养人才的火炉,成为推动文化教育的主战场,而其中张闻天编写的教材起了关键的作用。
张闻天编著《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它培育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众多的革命者,为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贡献。当然,在今天看来,此书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因为当时受制于资料所限制。但是,“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干部和青年教育方面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编写中国革命史的一位开山祖”。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根据地开展革命史教育以来自主编撰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通过对这本正规教材的梳理,不仅可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史教育和出版史的相关情况,而且可以为当今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历史借鉴价值。
[注释]
①程中原.张闻天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0:282.
②回忆张闻天[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106.
③回忆张闻天[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111.
④张闻天编著.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416-417.
⑤张闻天编著.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361.
⑥张闻天编著.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6.
⑦张闻天编著.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39.
⑧张闻天编著.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08.
⑨张闻天编著.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88.
⑩张闻天编著.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415-416.
⑪张闻天编著.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416.
⑫张闻天编著.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368.
⑬张闻天编著.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413.
⑭张闻天编著.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66.
⑮张闻天编著.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67.
⑯张闻天编著.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65.
⑰张闻天编著.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07-108.
⑱张闻天编著.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133.
⑲⑳回忆张闻天[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108.
张闻天编著.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301.
张闻天编著.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317.
张闻天编著.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28.
回忆张闻天[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32.
回忆张闻天[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34.
张闻天编著.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