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问题导学法”展开高中数学教学的策略

2023-10-20 08:09:54河北省滦州市第一中学何艳丽
天津教育 2023年27期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学法探究

■河北省滦州市第一中学 何艳丽

问题是活化学生思维的动力,思维是学生学好知识的保障。高中数学教师运用“问题导学法”展开教学,不仅能够促使学生在思考、探究、讨论和实践中形成客观、理性的思维习惯,也在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和高效学习能力的同时,推动教师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质量的双重提高。

数学是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学科,《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设计教学时,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中实现对知识的切实理解和有效掌握,最终形成数学思想。而高中数学教师运用“问题导学法”展开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不仅与新课程标准的内容高度契合,也能促使学生在思考、探究、讨论与实践中实现主动参与,强化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问题导学法”的优势和价值,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究各种高效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

一、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导学法”的意义

“导学法”是一种以教学内容为载体、以引导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传统课堂中单纯以教师为主的授课状态,也更凸显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实现和谐统一。另外,在运用“导学法”展开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教师会更注重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主动去探究问题,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主动展开知识的学习,这不仅符合高中生的思维发展模式,而且在体现高中生自我价值的同时,促进了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提升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问题导学法”的运用原则及其优势特征

(一)运用原则

1.注重问题启发性,激发兴趣。

高中数学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展开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启发性”,让问题勾起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究热情,让学生通过问题实现对知识点的串联,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在问题的选择上还是对提问方式的设计上,教师都要对知识点以及问题本身进行充分分析,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启发性设计,让问题成为推动学生实现进步的重要力量,实现量变向质变的转变。

2.注重问题人文性,服务学生。

教师无论运用何种教学手段都需要遵循“以生为本”的教学原则,让教学服务于学生,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高中阶段的学生与初中生不同,他们不仅已经具备了独立的学习能力,也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学习方法。因此,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充分了解高中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放手”,让学生主导自己的学习,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探究平台,促使学生在充满“人文性”问题的探索与实践中获得发展、实现进步。

3.注重问题层次性,因材施教。

由于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性是多个方面的,如有的学生在理解能力上较强,但是实践能力较弱;有的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但是没有耐心等。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展开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注重对问题的“层次化”设计,让问题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契合。首先,教师设计问题时要有层次,如对综合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计基础性的问题;对综合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计拓展性的问题;对综合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为其设计拔高性的问题。其次,在提问的方式上要有层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连环性”的问题,逐步增加问题的难度,让学生的思维跟随问题的引导实现跳跃式发展,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二)优势特征

1.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知识的“接收容器”,如何教、教什么都由教师说了算,教师所运用的教学方式也只是习惯性的知识灌输,缺乏引导性。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新时代的教育教学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要求这种“互动”建立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之上,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单项服从”,而是“主动探究”。而高中数学教师在实践中运用“问题导学法”,就能够主动地去调整教学方法,认识到学生的主体性,让教学模式成为辅助学生个性发展的有利条件,满足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需求。

2.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升数学教学质量。

兴趣是学生展开一切活动的重要内驱力,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提升整体教学质量的基本保障。高中数学教师运用“问题导学法”展开教学活动,可以通过对问题的趣味化设计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或者通过一些带有趣味元素的游戏形式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保持学习的积极性。而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产生热情,就会在学习过程中充分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一旦接收到学生的正向反馈,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就会更有激情,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是大有裨益的。

3.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创建和谐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学好知识的重要条件。高中数学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展开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在备课阶段就会对学生的反应以及课堂教学过程进行预判,会思考这个问题是否契合学生的兴趣点,问题是否会对学生产生启发,问题的设计是否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适应等。在这一背景下,教师所设计的问题会更贴合学生,也会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就会更和谐。需要注意的是,当学生完成对问题的探究后,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鼓励,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肯定和激励性的语言认可学生的进步。如此一来,既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又拉近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三、“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分析学生兴趣特征,提出“兴趣性”问题,促进主动学习

“兴趣性问题”在“问题导学法”中有着重要地位,从其“名字”中就可以看出,这种问题设计形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基点,注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预习是完整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学好知识、夯实基础的必要环节。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会直接为学生布置“预习下一部分知识”的课前作业,这种预习方式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但是学生的兴趣往往不高,预习效果并不理想。而利用“问题导学法”展开教学活动,教师就可以结合微课技术的多功能优势,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并设计趣味性的预习问题,让学生在对“微课问题”的探究中实现主动学习,夯实知识基础。

例如,在进行“基本立体图形”这部分知识教学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圆柱、圆锥、圆台以及球的定义和结构特征等内容。对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初步认识了几何图形,了解了立体图像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在日常生活中也积累了一定的“空间物体结构”经验。因此,在进行此部分知识正式教学前,教师可以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微课,向学生提出趣味性的问题,如可以在微课中融入“金字塔”“旋转餐厅”“东方明珠”等特殊建筑,让学生从数学角度分析这些建筑物的结构,并思考生活中见到过哪些具有特色的建筑,在正式上课时进行交流讨论。这种结合兴趣性问题的微课预习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对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了期待。

(二)基于教学内容特点,提出“递进性”问题,实现主动探索

前文提到,高中阶段的学生与初中生不同,此阶段的学生有着较强的自主性,而且形成了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清楚自己的喜好,了解自己的能力。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关注的不仅是对知识的教学,而且要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明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年龄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设计“递进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实现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强化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

例如,在进行“集合的基本运算”这部分知识教学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结合实例,通过类比实数运算的方式,理解集合并集和交集的运算含义,掌握集合运算,会使用venn 图、数轴等集合方法表达集合的关系等内容。因此,在教学开始,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实数有加减法运算,两个实数可以相加,集合是否也可以?请观察以下两组几何,分析集合C与集合A、B 之间的关系(如图1 所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具体的集合,发现集合并集的运算实质,获得一定的数学经验。

图1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追问学生:“用集合语言描述集合C 与集合A、B 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掌握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问题的方法,提升学生对“概念”的严谨的表达能力,并引出相关概念,展开更深入的教学活动。通过设计“递进性问题”展开教学实践,既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和善于思考的能力,也深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三)关注学生能力发展,提出“实践性”问题,提升实践能力

“实践性”问题是“问题导学法”的另一种有效的问题设计方式,指的是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实践、合作、讨论等方式进行答案探究,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因此,在实践中,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完成实践性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发展、取得进步。

例如,在进行“诱导公式”这部分知识教学时,诱导公式是圆的对称性的代数表示,也是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之一,是对具有特殊关系两个角的三角函数值之间关系的揭示。对诱导公式的探索过程既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也是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载体,更是数形结合思想的直观体现。因此,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当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掌握了基本的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实践活动学习小组,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呈现几道训练题目,即基础性题目(如图2 所示)、中等性题目(如图3 所示)以及拔高性题目(如图4 所示)。

图2

图3

图4

通过设计实践性问题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不仅提升了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而且让学生在讨论与合作中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素养。

(四)深化学生知识理解,提出“生活性”问题,降低学习难度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发源地”,也是一切知识的“运用场所”。《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在进行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当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数学与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核心,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运用“问题导学法”展开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生活的价值,并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不同的“生活性”的问题,从而引导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探索答案,拉近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

例如,在进行“用样本估计整体”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利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来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以个体估计总体的能力。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元素进行问题设计,如利用多媒体呈现同一时间段中不同城市的“月平均气温图”,让学生根据对图片的观察计算出两个城市的平均气温,并运用数学语言将两座城市的数据波动表达出来,以引出此次教学的主题,展开知识讲解。结合实际生活设计问题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在发展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同时,拉近了学生与知识之间的距离,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这对学生素养的提升和能力的发展大有裨益。

四、结语

总而言之,“问题导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对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养发展具有现实意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与高中生的学习需求和年龄特点高度契合,而且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等多个方面产生了积极作用。因此,高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导学法”的内涵,明确“问题导学法”的运用原则及其优势特征,在此基础上,以课程标准为核心、以教学内容为方向、以学生学情为基点优化创新教学模式,通过“兴趣性问题”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通过“递进性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实践性问题”提升学生能力,通过“生活性问题”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降低学习难度,从而让“问题导学法”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猜你喜欢
问题导学法学法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摭谈初一数学学法指导
甘肃教育(2021年10期)2021-11-02 06:14:24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中等数学(2021年11期)2021-02-12 05:11:46
“二元一次方程组”学法指导
三角恒等变换学法直通车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快乐语文(2018年13期)2018-06-11 01:18:16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等数学(2018年11期)2018-02-16 07:47:42
高二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探讨
未来英才(2016年22期)2016-12-28 17:02:59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