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创新集群建设背景下的苏州科创孵化载体转型发展对策研究

2023-10-20 05:51吴建荣
中国科技产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专业型孵化器科创

吴建荣

(苏州市科技服务中心,苏州 215011)

0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当前,苏州正举全市之力推进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科创孵化载体作为区域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主阵地,如何提升产业孵化和创新集群培育能力,助力高水平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成为了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1 科创孵化载体与产业创新集群的协同作用分析

科创孵化载体和产业创新集群都是催生产业创新的生态系统和组织形态,两者之间具有协同发展和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创新集群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科创孵化载体并不一定是关键要素,但是科创孵化载体的培育创新更能加快创新集群的产生发展。同时创新集群的区域带动作用也能更好地促进科创孵化载体的发展[1]。

1.1 科创孵化载体的发展促进产业创新集群的形成

科创孵化载体是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人才链、服务链和政策链“六链”深度融合的重要节点,是区域构建创新创业生态体系的重要引擎。国内外产业创新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科创孵化载体特别是专业型科创孵化载体在产业细分领域创新集群形成的初级阶段所起的促进作用十分显著,主要是通过对创业的促进和中小企业的培育,间接推动集群的发展[2]。一方面,科创孵化载体最重要的服务对象就是科技人才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他们正是构成产业创新集群的最基本、最活跃也是最重要的主体。随着专业型科创孵化载体的发展壮大,汇集垂直产业链上下游大量专业相似或互补的人才团队和中小企业,从而产生资源和知识的集聚共享效应。随着成员间信任度的增加,默会知识和复杂知识、信息和技能等在集群内快速扩散,创新氛围逐步形成,此时进入创新集群萌芽阶段[3]。另一方面,科创孵化载体最重要的服务功能就是为科技人才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从场地设施、工商注册、财税法律、知识产权、投融资等一站式全要素的创新创业服务。随着科创孵化载体的发展壮大,高效集聚和配置资源能力的不断提高,为产业创新集群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硬件和软件支撑。

1.2 产业创新集群的壮大促进科创孵化载体的发展

产业创新集群的形成和不断发展壮大,能够更广范围地汇聚产业链上下游各类创新要素和资源,提高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利用水平,促进知识在集群内部的创造、交流、转移、应用和扩散,进一步降低产业细分领域的创新创业成本,提高创新创业成功率,将吸引更多的创新主体加盟。一方面可为区域内的科创孵化载体导入更多的优质项目和资源,促进科创孵化载体不断向规模化发展;另一方面,产业链上下游的各类创新主体开展深度协同创新,需要更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更精准的孵化服务,进一步促进科创孵化载体专业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2 苏州科创孵化载体培育产业创新集群的不足分析

自1993 年苏州市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成立以来,苏州科创孵化载体发展猛进。截至2021 年底,苏州纳统的孵化器261 家,众创空间371 家,孵化总面积达664 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10 万家。全市拥有国家级孵化器61 家,位列全国第三;国家级众创空间83 家,位列全国第六;拥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58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388 家,均位列全省第一。苏州孵化载体数量和规模上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全市营造优质创新创业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取得辉煌业绩的同时,苏州科创孵化载体仍在很多方面有待提升和发展,尤其在专业孵化服务和产业创新集群培育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

2.1 高质量专业型科创孵化载体数量不足

与综合型科创孵化载体相比,专业型科创孵化载体在专业资源整合、专业技术服务、创新型组织汇聚和创新集群培育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是区域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重要“助推器”。截至2022 年6 月,苏州全市共有省级以上孵化器137家,其中专业孵化器43 家,占总数的31.39%。从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先进材料四大产业技术领域来看,分别为17 家、8 家、7 家和2 家。全市拥有国家级孵化器61 家,其中专业孵化器16 家,占26.23 %;拥有国家级众创空间83家,其中专业化众创空间仅2 家,只占2.41%。2020 年至2021 年苏州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3 家,其中专业孵化器5 家,与国内一线城市相比,苏州专业孵化器新增数量占比偏低(见表1)。由此可见,无论是存量还是增量,苏州专业型科创孵化载体占比偏低,更缺乏高标准、高质量的专业型科创孵化载体,难以满足苏州四大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迫切需要。

表1 2021年北上广苏新增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情况

2.2 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参与度不足

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位于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的核心,国内外实践经验证明,以“龙头骨干企业(链主企业)+产业垂直孵化”模式是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和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重要范式和有效路径。大企业如何借鉴利用产业孵化的理念、原理、方法与模式来促进开放创新、寻找第二增长曲线,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引起了产业界的重视[4]。

在苏州纳统的261 家孵化器和371 家众创空间等科创孵化服务大军里,几乎见不到苏州本土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身影,与扎堆跨界投资建设房地产项目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也客观反应了苏州本土大企业科技含金量不足的创新短板。缺乏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的深度参与,苏州专业型科创孵化载体难以做大做强,更难以快速培育产业细分领域的创新集群。

2.3 高能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撑不足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专业孵化器的门槛及重要组成部分。《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 专业孵化器需具备专业技术领域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或中试平台,并拥有专业化的技术服务能力和管理团队[5]。高能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是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重要基础,也是专业型科创孵化载体同综合型科创孵化载体的重要区别之一,更是影响科创孵化载体培育产业创新集群效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从2021 年全市43 家省级以上专业孵化器收入情况(图1)来看,“房租和物业费收入”仍然占据了绝对主导份额(占56.88%),而体现孵化器专业化服务能力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收入”和“投资收入”两个核心指标占比很低,分别占16.36%和0.23%,导致广受诟病的“二房东”模式依然盛行。总体上来看,目前苏州科创孵化载体高能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相对滞后,难以支撑专业化孵化服务和产业创新集群培育能力的提升。从建设方面来看,2021 年全市43 家省级以上专业孵化器对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投入总额为6619.5万元,仅占同年孵化器运营总成本的12.9%。没有大量真金白银的投入,高能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总体数量必然不足,尤其能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产业领域提供关键共性技术支撑服务的平台较少。部分孵化载体已建的公共服务技术平台“名专实不专”,专业化服务能力严重缺失。还有相当一部分成立时间较短或规模偏小的孵化载体,还未建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图1 2021年全市43家省级以上专业孵化器收入情况

2.4 高素质专业服务人才供给不足

高素质专业服务人才是科创孵化载体提升专业化孵化服务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然而高素质专业服务人才的缺失是包括苏州在内的全国科创孵化载体所面临的共性问题之一。造成科创孵化载体在科技招商、技术评估、企业诊断、战略规划、成果孵化、市场拓展、供应链管理和投融资等专业化服务无法深入开展,以至于载体在培育产业创新集群方面无能为力,无所作为。

从人才引进来看,截至2021 年底,全市43 家省级以上专业孵化器的从业人员平均每家18 人。大部分科创孵化载体缺乏懂技术、懂市场、会管理、会服务的复合型人才,尤其缺乏有产业技术和管理背景的高素质专业管理服务人才。从人才培育来看,针对专业型科创孵化载体急需的产业孵化服务方面的专业培训课程和师资缺乏,培训渠道和模式尚未建立。从人才合作来看,由于缺乏人脉和利益共享机制,大部分科创孵化载体缺乏有丰富资源和产业背景的创业导师和专家顾问。截至2021 年底,全市43 家省级以上专业孵化器的创业导师和在孵企业的配比为1:14,尚达不到国家级孵化器要求的每10 家在孵企业至少拥有1 名创业导师的配比;全市纳统的414 家众创空间拥有专职创业导师共682 名,仅占创业导师队伍总人数的22.37%,不少导师重复在多个孵化载体名义上挂职,并没有实质性合作。

3 苏州科创孵化载体助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的对策建议

进入“十四五”发展时期,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更蓬勃兴起,数字经济时代的科技创新范式和产业发展模式正悄然发生转变,创新创业的形态和特征也不断演化,科创孵化载体转型发展已势在必行。如何转型升级支撑高水平产业创新集群建设,是苏州科创孵化载体必须打赢的一场“攻坚战”。具体对策建议如下。

3.1 加快专业型科创孵化载体建设,壮大“攻坚力量”

一要扩大增量,鼓励苏州各板块聚焦区域重点产业发展,围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四大产业创新集群的16 个细分领域,加快引进或建设一批高标准、高质量专业型科创孵化载体。二要盘活存量,引导一批有一定规模且具备专业化发展潜力的综合型科创孵化载体向专业化转型发展,面向产业垂直细分领域实施产业精准孵化。三要加大支持,充分发挥政策的指挥棒作用,大幅提高对国家级的专业化孵化器和众创空间的认定备案和绩效评价支持,突出对高质量专业型科创孵化载体的政策支持导向,加大政策资金奖励。

3.2 广泛动员龙头骨干企业参建,锻造“中坚力量”

针对传统产业龙头骨干企业,结合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链“补链、延链、强链”需要,会同行业协会、商会、产业联盟等社会组织机构,动员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利用闲置场地和设备,联合具有产业技术研究优势的高校院所,投资建设高质量专业型科创孵化载体,开放供应链资源,孵化产业链后备军,培育产业创新集群,为企业转型升级和更换新赛道提供技术支撑,加快形成“龙头企业+垂直孵化”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的共生共赢生态。

针对新兴产业龙头骨干企业,结合全市创新联合体和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在相关认定和绩效考核条件里增加专业型科创孵化载体建设情况考核项。鼓励新兴产业龙头骨干企业联合产业基金,围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垂直细分领域加快布局建设专业型科创孵化载体,开放应用场景和创新资源,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

3.3 强化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支撑,打造“尖端武器”

一是优化苏州科创孵化载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相关绩效的考核比重;新增平台投入、平台数量、专职人员、服务收入、服务案例、创新集群培育等细化考核指标;引导科创孵化载体加快构建与自身主要孵化产业领域相符的产业基础性和关键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并不断提高平台的服务能力和运营绩效。二是鼓励自建有困难的科创孵化载体,通过产学研合作形式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或协议引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弥补为在孵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化服务的不足。三是鼓励有一定规模的科创孵化载体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加快与材料科学姑苏实验室、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等一批重大科创平台的柔性合作,提升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四是加快推进“苏州研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与全市专业型科创孵化载体的紧密合作。一方面引导在孵企业充分利用省市两级科技创新券,共享5 万多台仪器、3 千多家服务机构的丰富研发资源,降低创新创业成本;另一方面鼓励载体内已建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深度加盟“苏州研发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对外开展共享服务,提高平台的辐射影响力和资源利用率。

3.4 加强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配备“精兵强将”

在人才培养方面,鼓励专业型孵化载体积极组织从业人员和管理人员参加孵化专业化培训,提高受训人员比例;鼓励专业型科创孵化载体与高校、行业协会、投融资机构联合开展专业孵化服务人才梯次培养,强化产业孵化服务专业化培训;探索将部分学费纳入本市科技创新券的支持范围。在人才引进方面,练好“筑巢引凤”的基本功,用足全市各级人才引进扶持政策,引进一批国内外科技服务业高层次人才;通过待遇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畅通专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提高人才集聚能力,吸引更多具有产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投资背景的专业人才向科创孵化载体流动。在人才合作方面,注重挖掘行业垂直领域的知名产业服务专家、技术专家、经营专家和投资专家等专业人才,探索类似技术经纪人的奖励政策,并通过建立市场化和公益性相结合的柔性引才及利益共享机制,引导他们跨界参与科创孵化载体的建设运营,使更多的外部高层次专业人才“为我所用”,为苏州科创孵化载体转型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文责自负)

猜你喜欢
专业型孵化器科创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科创走廊“乘风起”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科创“小灯泡”:从伞说起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分析创新专业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
DSK—1500CT专业型直喷烟机
孵化器 倒闭潮来了?
甘肃省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型学生社团发展状况调查研究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