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业时代江西农业院校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2023-10-20 18:23徐将王晓刘木华姚明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12期
关键词:研究生智慧农业

徐将 王晓 刘木华 姚明印

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 南昌 330045

0 引言

江西省是农业大省,但农业智能机械化程度不高。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资源的影响,江西省农产品的高产主要是依靠农药化肥的大量投入,部分机械化资源没有被有效地利用,导致大量重金属元素的富集和生态环境的污染。近年来,智慧农业的研究成果有效地改善了传统农业的生产模式,利用实时动态的农业物联网信息采集系统,对农田果园中的农产品进行在线检测,自动控制种植过程中的灌溉、施肥和喷药等行为[1-3]。

2018 年4 月,教育部发布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此项政策推动了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高端智能技术融合至现代农业装备的开发和设计中[4]。2019 年4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联合印发了《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要求重点建设和培育可以主动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优质企业,优先扶持现代农业、智能制造、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内的龙头企业,满足社会对掌握智慧农业服务技能的企业和高端智能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因此,在智能化、信息化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的智慧农业时代,江西省农业类院校的研究生培养体系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调整,以满足江西智慧农业生产和加工装备对高层次农业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

1 农业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现状

农业工程专业硕士培养的目标是根据我国经济、科技、农业发展对农业机械化装备研发的需求,培养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层次服务型人才。

我国部分农业院校的专家在农业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先进的科技成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东北师范大学曹雷等[5]提出了基于课程学习、导师指导、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等四大因素影响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型,分析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实践能力提升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杜新武教授[4]以河南科技大学为例,针对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中的改革需求,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和校企合作等方面探索了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效果,重点分析了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材编撰和实践基地等方面的内容。山东农业大学的侯加林教授[6]结合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实践,阐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介绍了人才培养工作的主要措施、基本原则、保障体系以及培养成效等。

在智慧农业方面,部分设立农业工程专业硕士学位较早的农业院校,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对于近些年刚刚起步建设的中西部地区的农业高校来说,其智能化工程能力的培养仍然存在不足。部分高校开设了智能化实践性课程,对解决智能化服务企业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求不明确。此外,农业工程专业学位授权单位缺乏切实可行、易于考核的实施规程[7]。因此,如何培养智慧农业建设中的高层次服务型人才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主要措施

针对智慧农业中信息数字化服务、大数据建模技术和智能农业装备研发等领域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以培养适应智慧化农业生产需求的创新服务型人才为目标,从思想政治、基础理论、实践创新和师德师风等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培养模式及改革研究思想框图如图1 所示。

2.1 思想政治引领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崇高理想。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明确更高的时代追求。要求农业工程专业研究生的教育必须适应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坚持“四为”方针,瞄准科技前沿和农业领域,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思想政治水平,合理培养建设智慧农业的高层次人才,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农业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肩负着机械化和智能化相结合的高层次人才培养使命,是国家农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基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院校研究生教育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通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在对农业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和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农业工作的决策部署,面向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健康生活的需求,培养适应智慧化农业生产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2.2 基础理论学习

依托智能科技,强化基础教学。在智慧农业的新形势下,立足社会实际需求,借助各种互联网平台,培养研究生勤奋学习的精神。从教学理念、培养方式以及管理办法等多方面入手,不断完善基础理论的教学培养体系。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技能的培养为突破口,全面深化基础课程,强化学生基础知识的实践能力,坚定发展的信念。结合农业背景与自身条件,引导研究生理论创新的正确方向,激发其学习基础理论的积极性。

在农业工程专业研究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需重视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学术研讨技能,重视学术报告书写的制度化,同时应加强团队合作和组织领导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学习探索,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基础科研工作,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能力脱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扎实的理论功底是技术创新的有力保障,要帮助学生学会寻找技术难点背后隐藏的科学问题,将在基础研究中所学到的知识合理地运用到实践问题的解决上,将实践成果以学术研讨和科学报告的形式展示出来,帮助学生提高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

2.3 实践创新培养

结合实践项目,增强创新意识。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建立在灵活运用农业工程领域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通过项目任务方式,培养研究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并通过实践或实验加以验证,着重培养学生解决基础技术难题的能力。在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要根据智慧农业的发展需求,有计划、分层次地引导学生开展技术创新工作,以达到通过科研项目实践来促进创新技能培养的目的。

科学技术研究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活动载体,包含学习基础理论的实践、解决科学问题的实践和验证创新技术的实践。纯理论研究和科研实践活动是提高创新能力的两种重要手段,但有时会出现理论计算数据和实践工作结果不一致的情况,这就需要开展多次实践活动来验证实际遇到的问题。因此,理论结合实践工作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对农业工程专业研究生教育而言,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应该结合本校专业学科和地理环境的优势,帮助学生激发潜在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培养智慧农业所需要的创新人才。

2.4 师德师风建设

明确强农兴农,注重立德树人。积极做好师德师风的建设工作,是维护高校稳定和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8,9]。导师作为指导和培养研究生的第一责任人,自身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根本。因此,必须加强导师的思想道德学习和与研究生的双向互动,交流生活、学习、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目标和思路。学生作为被培养的主体,应积极配合导师提出培养的具体诉求。同时,可以积极引导开展线上线下红色教育活动,构建智慧化师德师风建设平台。

在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培养研究生在创新创业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农业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德育的培养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教导学生了解客观事实;

第二层次是引领学生探究科学规律;

第三层次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兴趣;

第四层次是鼓励学生正视创新成败;

第五层次是协助学生铸造奋斗精神。

研究生应在导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创新实践的全过程,运用科学研究方法,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培养自身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的工匠精神。

3 培养成效

通过农业工程专业硕士培养体系的建设,以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为例,其在实验条件、师资力量和教学环境等专业培养条件方面都取得了发展。到2021 年为止,学院先后成立了江西省现代农业装备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畜牧设施技术开发工程研究中心、农业装备智能制造培养基地等多家科研机构。近三年来,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保持在100%,研究生在校期间共授权专利147 项(含发明、实用新型专利),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3 篇,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类竞赛奖项。

同时,农业工程专业研究生校内导师始终牢记“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教学宗旨。在加强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一直注重个人思想道德、爱岗敬业方面的学习,已经形成了一支思想觉悟高、结构梯次合理、基础研究过硬、科研经费充足的农业机械研究开发团队。

4 结束语

在国家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振兴乡村的战略部署下,江西省涉农院校作为中西部地区双一流专业建设的重要参与者,应当抓住机遇、克服困难、砥砺前行。文章以江西农业大学工学院为例,针对智慧农业时代背景下的农业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从思想政治、基础理论、创新实践、师德师风等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明确了导师和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各自需承担的重要职责。本文提出的相关措施可以为中西部地方院校农业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提供参考,从而更好地为我国智慧农业的科研技术发展提供高层次应用服务型人才。

猜你喜欢
研究生智慧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有智慧的羊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研究生“逃课”需标本兼治
智慧派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