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贝儿
小学低年级是学生打好基础的关键阶段,教师怎样教学才能有效地让学生获取到更多知识,并内化为学生自己独特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呢?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激趣揭题、整体感知、精读理解、回到整体这几个环节是环环相扣、不可随意更改的。这是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阶段特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进行的教学过程,便于学生逐步认识、理解、内化知识。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遵循这一原则。如何在此基础上提高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效率呢?本文以部编版二下语文《大象的耳朵》的教学为例,探讨了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
一、阅读教学与“听、说、读、写”相结合
语文教学紧紧围绕着“听、说、读、写”这四个板块展开,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阅读教学也自然离不开这几个板块,可概括为读有“乐”、说有“理”、写有“法”。这三者穿插在阅读教学中,且关系紧密、互为依托。
1.读有“乐”
读有“乐”在阅读教学中具体表现为:学生乐于参与各种读的活动,并能在读的过程中体会到快乐,产生对该文学作品的兴趣。以《大象的耳朵》这一课为例,教师在课堂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文中的小羊、小鹿、小马、小老鼠这几种动物,分角色朗读“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学生边读边歪着头做动作,表達出动物们疑惑的心情,符合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朗读兴趣。同时,学生在读这句话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其联系上下文,体会这几种动物的耳朵都是竖着的,与大象耷拉着的耳朵不同。因此,它们才发出了: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一定是出毛病了!这样的疑问。这样一来,教师便把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朗读融合,让其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再有感情地朗读。
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时,要重点关注“咦、耷拉”这几个关键字词,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词语的重音,读出不同的感受和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与同桌分角色朗读这段对话。教师在指导学生时,不仅要引导他们体会人物的心情,还要关注问号的使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列表格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回答:“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和竖起来有什么不同呢?”这一问题,让其在文中寻找相关的语句,锻炼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他们的朗读能力。通过重复的朗读,学生能够不断深入文本,对文本有独特的理解,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朗读的快乐。
2.说有“理”
说有“理”指的是在阅读教学中师生的对话要基于文本展开,不可脱离文章主旨。学生在发表观点时要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在《大象的耳朵》这一课中,教师在精读课文环节提出问题:“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交流、对话。在朗读中,教师标红“也”这个字,感受大象听到这么多动物的质疑后,想法逐渐发生了转变,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谈谈“如果你就是大象,你会怎么想呢?”通过交流,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一步感受大象内心的不安与烦躁,感受大象的想法第一次发生了改变,为学生后文的学习埋下伏笔。
同时,教师通过多种理解词语的方式,带领学生理解“自言自语”这个词语的含义,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教学效果显著。在第二课时,教师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大象的想法第二次发生改变的原因,并随文识字“痛”和“烦”,出示古今汉字对比,让学生通过部首理解“痛”和“烦”的字义,并通过这两个字,感受此时大象竖起耳朵带来的痛苦。同时,教师还要抓住关键词“经常”,引导学生感受不是一只或两只小虫子,而是经常有小虫子在大象的耳朵里跳舞,使其更进一步理解大象的头痛和心烦。教师把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课文中自然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生字的构造,教学效果良好。
3.写有“法”
写有“法”包括“字词识写”和“句段仿写”两个方面。在本课中,“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这句话的含义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师应思考如何把文本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在本课中,教师再次创设情境:“这时候,大象再遇到这些动物,它会怎么说?”“大象如果再遇到小狗、小猪,面对质疑,大象会怎么回答?”学生通过想象,先进行交流,再通过“想象写话”,为课文续编结局,进一步感受大象不再理会别人的评价,坚持耷拉着耳朵,做好自己的道理。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的“听、说、读、写”在阅读教学中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语文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
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联系自身的生活谈谈:“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感受吗?”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存在,不必与别人一模一样,做好自己才是最舒服的状态。在课堂最后,教师并非只是简单地总结课文,而是通过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总结故事内容,帮助学生拓展思维。在作业布置方面,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作业,如让学生阅读作者金波的其他作品,感受童话的乐趣。
二、善用插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善于利用好一切教育教学资源,包括社会资源、校本资源等。而教科书作为主要教学资源,更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教师除了从作者角度出发,更应该从教材编写者的角度出发,考虑其编撰意图,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而插图相比文字更易引起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如若用好插图,服务好文本,将会极大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以《大象的耳朵》为例,教师利用游戏“猜一猜”导入课堂,出示文中动物们耳朵的插图,引导学生猜猜“这些分别是什么动物的耳朵?”再通过“哪个动物的耳朵和别人不同?”这一问题深入文本,引出“大象的耳朵”题目。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关注到了课文的插图,还把插图与文本联系起来,为下面的阅读教学打下基础。“耷拉”这一词语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在此环节教学中,教师先出示大象耳朵的插图,并对比其他动物“竖着”的耳朵,引导学生理解“耷拉”的含义。然后,教师进一步结合字形讲解“耷”就是“大耳”,耳朵大便“耷拉”下来了。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充分理解“耷拉”的含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朗读课文这一环节,教师分别出示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的插图,与大象的插图进行对话,更加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朗读兴趣。
三、生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生字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教师把生字教学与阅读教学结合,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掌握生字的奥秘。如教师以问题“大象为什么皱眉?”引导学生交流,引出“跳舞”的“舞”字。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舞”字里的竖是有变化的,这些竖就像小虫子在耳朵里做不同的舞蹈动作,吵得大象“又头痛,又心烦”。“烦”里的“火”字表示这些小虫子让大象心里像着了火一样的“烦”。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不仅学会了本课的重点生字,还在此基础上对课文内容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总之,教师不论是备课还是备学生,都需要对学生倾注更多的精力、花费更多的时间,用多种方式提高其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教师只有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语文、爱上语文,感受文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