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电威
广东电子商务“先进制造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正向纵深发展,电子商务正向供应链全链条延伸。广东作为职业教育大省,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群如何适应产业的发展,为产业提供急需人才被寄予厚望。本文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为例,研究专业群建设与产业协同发展经验,为其他兄弟院校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广东电子商务产业现状
(一)“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格局向縱深发展
广东省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包含产业众多,涉及集成电路、家具、电器、电子元件、生物医药、通信设备、道路运输、综合零售、互联网信息服务等多个产业类别。从产业类别来看,设计与研发模块以产品设计、技术研究与试验为主,相关设计研究成果及技术内涵将应用于后续各类产品制造过程;装配与制造模块以产品装配与制造为主,包括塑料制品、金属制品、药品化学品、电气机械和器材、电子元件、控制设备、日用品、照明器具等;销售与服务模块以提供销售、物流等支撑服务为主,包括互联网信息服务、道路运输服务、仓储服务、零售服务、人力资源服务等。从产业分布来看,先进制造业产业链三大模块的产业占比分别为2.88%、47.74%、49.38%,其中装配与制造、销售与服务两个模块产业占比近半,“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格局向纵深发展。
(二)电子商务行业向制造业供应链环节延伸
2021年,广东省人民政府相继发布《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前者提出“要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初步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后者提出“要培育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智能家电、超高清视频显示、生物医药与健康等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精密仪器设备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要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发展服务型制造,培育一批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和平台,支持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等服务企业以委托制造、品牌授权等形式向制造环节延伸,打造制造业电子商务平台,完善生产性服务业配套,推动商务数据应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服务业态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向价值链高端延伸”。
二、广东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现状
(一)广东电子商务相关专业群现状
根据中国科教评价网数据,截至2022年,全国开办的电子商务、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国际经济与贸易、现代物流管理、会计信息管理专业等与电子商务相关的专业的高职院校分别为929所、84所、225所、717所、109所,高职在校生仅为30万人左右,广东省合计只有86所,复合型电子商务类技术技能人才存量及人才结构明显跟不上两业融合发展需求,人才供给问题仍然非常突出。同时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广东虽然产业基础较好,但真正实现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与产业协同发展还有较大差距。
(二)人才需求分析
本文对主要招聘网站数据分析发现,针对企业服务制造化和制造服务化各类岗位的商务数据应用类技术技能人才需求超过500万人,主要聚焦在数智生产管理岗位群、数智营销岗位群和数智服务管理岗位群,整体覆盖率为66.67%。其中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会计信息管理专业、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对接数智生产管理岗位群人才需求覆盖率为56.25%;电子商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专业人才培养对接数智营销岗位群人才需求覆盖率高达71.43%;现代物流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对接数智服务管理岗位群人才需求覆盖率高达58.33%。面向制造业延伸的电子商务类人才需求较大。
三、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群建设与产业协同发展实践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群以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企业供应链为纽带,以服务乡村振兴、粤澳深合作等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精准对接供应链生产(智能化采购、数字化管理、智慧物流、财务共享)、销售(数字营销、数据化运营、互联网+国贸)和服务(智能仓储、客户服务)等产业链核心环节,融合以商务数据分析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生产管理技术、数据化运营技术、智能物流技术等技术(业务)链,与区域制造业产业链发展形成有效对应、深度融合、有机衔接,通过携手领军企业,搭建产教、专创融合育人双平台,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实施“校企双元、柔性组织、精准育人”实践教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经过几年的建设,形成了服务龙头企业电商爆发式发展和引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格局,对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做法如下。
(一)聚焦商产融合组建电子商务专业群
精准对接制造业供应链,聚焦“服务+制造”,凸显了“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的人才培养定位,经过动态调整优化,组建了包括电子商务、国际经济与贸易、移动商务、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现代物流管理、体现“商产融合”的省级高水平专业群,聚焦专业群优势资源培养技术技能型新商科人才。
(二)创新“商产融合、数字升级、精准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瞄准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呈现出的电子商务与制造业融合并向供应链前端延伸态势,专业群精准对接制造业供应链,聚焦“服务+制造”,凸显“数字化营销、数字化管理、数字化服务”的人才培养定位。
(三)搭建产教、专创融合育人双平台
精准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智能家电、家纺家居、打印耗材等9大制造业细分行业,携手领军企业,成立电子商务专业群产教融合理事会,制定理事会章程和运行管理制度,打造了由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协同育人中心等省级基地组建的产教融合平台及国家级众创空间领衔的专创融合平台,集项目运营、实践教学、技术研发、创新创业、社会服务于一体,实现了“产训研创服”五位一体的良性循环。
(四)“三三模式”创新校企合作机制
紧扣“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瞄准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发展要求,面向广东先进制造业加速增长,面向澳门多元发展、面向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创新三种“菜单式”校企合作模式;与行业领军企业共建产业学院,进行学徒制人才培养;与龙头企业共建协同育人中心,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引入中小企业项目进行项目孵化。
(五) 構建“书证融通”的专业群课程体系
构建了由“平台基础+岗位核心+卓越拓展”构成的“底层共享、中层互融、高层互选”的专业群模块化课程体系。以“公共基础课”和“新商科平台课”为主体构建“平台基础模块”。根据各专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要求,对接中级职业技能证书,设置“岗位核心模块”,满足学生专业化发展需求。按照“就业、创业和升学”三个方向设置“卓越拓展”课程模块:对接高级职业技能证书设置“高阶方向课程包”,对接大赛标准设置“技能竞赛项目班课程包”,精准对接企业需求设置“企业订单班课程包”,依托企业真实创业项目设置“创业项目班课程包”,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六)创新“固定岗+流动岗”教师配置的模块化教学方式
通过“固定岗+流动岗”教师配置,实施校企教师分工协作、一课多师的模块化教学,及时将企业鲜活案例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堂教学,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学。对接X证书标准,以企业具体工作流程、真实项目为载体,整合技能大赛项目,开发教学项目,以“案例分析、情境创设、专题嵌入”等方式,融入思政教育,实施“项目驱动、任务导向、思政融入”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探究式学习;合理整合教学时空,借助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等在线资源,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