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指向探析

2023-10-19 12:45杨婧张艳
理论观察 2023年7期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

杨婧 张艳

摘 要: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目的。把握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内涵,要从中华文化基因的生成逻辑、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等三个角度予以审视,深刻把握其彰显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题中之义、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中国本色以及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共同富裕的价值追求等重要特征。新征程中,面对新问题新挑战,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坚持高质量发展原则以及以构建新型政府与市场关系为关键,从而开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关键词: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3)07 — 0010 — 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1]走自己的路,是党历经百年奋斗得出的总结,是党的行动指南。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摸索中前进的中国共产党从“走自己的路”到“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成功实践,凝结着现代文明的时代精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进步。将共同富裕作为真实写照的这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符合我国社会历史演化的价值取向,破解了西方强加给全世界的现代化“定理”,为人类现代化发展道路提供了全新选择。

一、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基本内涵

现代化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方向目标,体现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现代化的发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的选择”[2],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本土化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不仅适应中国发展,而且为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提供崭新选择,这一全新选择,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具有丰富的内涵。

(一)从文化基因的生成逻辑追溯

第一,积淀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底蕴。传统文化基因是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智慧之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因其独特的精神文化基因,才能形成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人文传统和文化习惯,走出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道路。“共同富裕”一词虽在古代很难窥见,但中外圣贤思想中蕴藏着丰富的“共同富裕”观念。从柏拉图的“理想国”,到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欧文的“新和谐公社”等,这些构思和探索都蕴含着深厚的共同富裕意蕴。我国早期的“共富”思想来自先秦时期儒家对理想社会的概括,虽与现时代中国的现代化追求本质有异,但其中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精神滋养。《晏子春秋》就提出:“其取财也,权有无,均贫富,不以养嗜欲”,体现出“天下均平”的朴素思想;《礼记·礼运·大同篇》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体现出了先秦时期国家发展对“大同社会”的理想追求;《尚书·五子之歌》记载:“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表明了统治者在国家治理过程中不仅重视人民生活的富足,也深刻认识到民众在政治化社会的重要性。

第二,沉浸于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质。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度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一句话,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3]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扩展的本性,实现财富的不断积累,都说明“资本”和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农业文明阶段向工业文明阶段的转向,是在资本主义助推下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科学理论,其彰显出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等鲜明特征,区别于“空想社会”的空中楼阁,其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印证经济的高度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所以从这一理性思考出发,决定着实现共同富裕的现实基础在于“社会生产力”这一客观的物质力量。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体中国人民实现共同富裕的征程中,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保障,从而赋予共同富裕文化基因发展的强劲内驱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减贫事业取得伟大成就。

第三,淬炼于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的奋斗征程。文化创新的灵感、需要、动力都来自于社会实践,文化创新的基本要求、根本途径在于社会实践。所以,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基因锻铸于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实践的奋斗征程之中。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确立了初心使命,坚守初心使命,求解时代命题。初步探索时期,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进程,中国现代化道路进入崭新的一页;创新突破时期,邓小平同志正式提出“中国式的现代化”[4],将经济建设作为中心任务,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进行全方面发展,呈现出了现代化在中国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飞跃,这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逐步出场的诠释;深化拓展阶段,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成熟定型。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生成逻辑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实有力的生动实践,这不仅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也科学有力印鉴着共同富裕文化基因的来路。

(二)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把握

首先,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新时代赓续和拓新。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这更加强调,社会主义必须能够让全体人民获得普遍“富裕”。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说的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6]“共同富裕”体现为“共同”与“富裕”的统一体。主体范围上,富裕覆盖所有人;内容追求上,是物质、精神富裕与生态美好的相互促进;实现途径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从社会主义本质的高度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角度双重意蕴中体现这一现代化内涵,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濟制度相关联,从而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

其次,是对社会主要矛盾发展趋势的深刻把握。进入新的发展历史阶段,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愈加明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趋强烈,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7]这一论断扎根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所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致力于“共富”,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在新发展阶段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对新的发展阶段根本目标的深刻把握。

最后,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主题的深入探索。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实践中,始终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主题,从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两方面一以贯之、深入探索。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8]因而这条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共同富裕之路,是中华民族的复兴路、富强路,是中国人民的致富路。

(三)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特征理解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9]

其一,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人口规模之大。一是从人口数量来看,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发达的国家的人口规模可以与中国相比,实现14亿多人共同富裕,是一个在动态中发展的过程,需要充分估计发展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等。所以要持有历史耐心,必须利用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特色推进;二是从人口福利来看,直接表现为创造出超大规模的经济市场,孕育出超大规模的市场供给,激活了“劳动力”要素,最终促进消费需求,对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产生深刻影响。[3]其二,体现出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党带领中国人民对共同富裕进行持续探索,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共富”之路。共同富裕既不是少数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平均主义,而是通过共同努力、共同奋斗、共同发展,最终实现共享发展成果。其三,体现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协调。这主要体现为经济和文化发展、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全面增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同步改善,是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的现代化。其四,“中国式现代化式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10]共同富裕的实现是在多样性关系协调优化中不断推进,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仅传达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意蕴,也是中国社会整体性文明进步的体现,是一条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文明发展新选择。最后,“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11]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寓于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但中国式现代化与奉行霸权、扩张主义的西方现代化发展模式具有根本性区别,是走和平发展道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和平发展道路,体现出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地有机统一。

二、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追求共同富裕,体现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发展的奋斗目标中,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接续探索的执着追求,体现出了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是创造人间奇迹具有世界意义的自主原创性的现代化道路,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美好的社会愿景出发,让全体中国人民全部获益,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发展的美好图景。

(一)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题中之义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具体实践,是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开展,从而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创新成果,促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进程不断发展。不仅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理论指导,并且加快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步伐。相应的,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成果及其丰富实践,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提供了丰厚土壤。首先,中国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走向共同富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从历史角度出发,二十大报告再次确认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也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最为生动的生产力和生产方式之间矛盾的深刻把握。其次,马克思政治经济学认为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前提,所以无法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在社会主义这一前提下运行。再次,在收入分配领域,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脱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开展的“公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下的分配公平,是对基本经济规律具体分析作出的分配方案。

(二)共同富裕彰显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中国本色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一个各个时期各个民族都孜孜不倦、共同追求的目标。马克思主义因其鲜明的时代特征,共同富裕的理想目标才能够得以合理推演。但是马克思并未给出共同富裕的具体实践,这一具体实践留给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百年来,党领导人民建立追求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循序发展的探索和奋斗的历史,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逐步迈向共同富裕的见证史,也更加彰显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是因为,首先,西方的现代化无法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西方现代化是资本主义的现代化,从根源来看无法根除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平等等顽疾,所以现代化进程中创造的绝大多数财富都流进了少数精英阶层,这导致社会分配不平等以及收入差距持续拉大,进而引发更为尖锐的社会矛盾。其次,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都不能少”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对比西方的“资本逻辑”的现代化主导,中国的“人民逻辑”,以人民利益为主导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之下的现代化的本质区别。从“革命求富”到“建设谋富”再到“改革致富”,党带领人民坚守初心,朝着最终目标迈进。最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贡献,走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发展道路进一步增强了不同国家走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心,丰富了现代化内涵。所以这条现代化新道路是对西方现代化发展逻輯的超越和反思,彰显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的中国本色。

(三)共同富裕贯穿于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过程

共同富裕从开始的设想变为现实性的目标是一个长期性的发展过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了人民的幸福生活而进行了不懈的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人民开展土地革命,使得广大人民群众分到了田地,为共同富裕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将中国的革命任务定为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国家”,这为工业化进程的开启奠定了思想上的准备。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 “这个富,是共同的富;这个强,是共同的强,大家都有份”。[12]1949年以后,党带领人民变革生产资料所有制,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内涵,进行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最初探索。随着对实践形式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深入认识,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调整、发展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目标,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得以建立。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鲜明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构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全面升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初步形成。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更加踔厉奋发,进行了艰辛探索并积极进行理论创新,不仅历史性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而且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对共同富裕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伴随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过程。

三、开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作为一种发展模式,展现了实现现代化目标的一种新实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3]新时代新征程,开启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党的领导是根本,基础在于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原则在于推进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构建新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一)推进更高水平共同富裕的根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习近平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14]中国追求现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从“落后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在越走越宽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中,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追求现代化的發展之路很难坚持。在追求共同富裕的现代化道路中,党的领导是根本政治保证。这是因为,一方面,从党的政治属性来看,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致力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另一方面,从党的初心使命来看,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就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理想追求中,致力于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从土地革命时期确立的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制度基础,再到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共同富裕发展提供宏观把航,再而“三个代表”思想对共同富裕的认识深化,到“科学发展观”思想对人民的回应,成功在世纪之交坚持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之路。百年变局下的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文明发展道路,是在实践中探索全体人民的共富共享之路,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扎实推进。

(二)推进更高水平共同富裕的基础:深化收入分配改革

收入分配制度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休戚相关,不仅影响我国社会发展的稳定性,而且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响共同富裕的重要因子。坚持推进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基础在于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深化收入分配改革,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所以在收入分配格局上要不断优化,要进行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通过不同方式和渠道,最终实现发展成果的普惠全民。首先,要坚持以初次分配、再分配和三次分配为主要内容的基本分配制度。这就要求,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向上,不仅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防止两极分化也至关重要,解决不同领域和地区分配不公、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等问题,使收入分配格局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其次,优化经济结构与收入分配结构,实现收入与消费间良性循环。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的优化是形成共建共享合力重要手段的体现,不仅是厚植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而且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生活良性循环的关键,对于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经济结构和收入分配结构的优化离不开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合力。政府作用的充分发挥,在于关注低收入群体的水平,通过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在深化收入分配改革中,要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继而完善有关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制度,从而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三)推进更高水平共同富裕的原则: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在新的发展阶段,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就必须坚持高质量发展。从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来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在做大“蛋糕”的同时,也要通过高质量的发展,提优增效,使“质”和“量”同向而行。另一方面,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也要关注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向多样化、多方面、多层次转变,所以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必不可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的深刻揭示。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不断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形成中国经济发展新动力。要完善绿色发展机制,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为共同富裕增添鲜明底色。要做好协调工作,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同时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创造实现共同富裕的社会财富,共享理念中,解决好民生领域的“短板”至关重要。其次,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从党的十八大的“创新驱动发展”,到党的十九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再到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科技创新的谋划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在新常态理论、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清晰路径,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使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打造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的科技主体地位,激发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再次,全面深化改革,破除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优化以及增长动力转换攻关期,所以存在许多内生制约因素,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所以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从政府、市场、企业等环节出发,坚持高质量发展。

(四)推进更高水平共同富裕的关键:构建新型政府与市场关系

打造新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首先,准确识变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接续现代化的新道路,是集中体现符合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生产力的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不断创造社会财富,也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构建有为政府,“要创新宏观调控,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15]把握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这一动力,坚持培养创新人才,让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知識、创新精神的人才发挥力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深化市场体制改革,要解放生产力,也要懂得保护生产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使社会生产力成为一种强有力的稳定“国家力”。其次,双向发展推进市场改革与政府改革。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提出:“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优化营商环境。”[16]作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晴雨表,新型政府-市场关系对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具有关键作用。一方面,不断深化市场改革,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市场体系机制,从而使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中发挥更强作用。另一方面,也要通过深化政治、行政体制改革,从而使政府职能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相匹配。总之,需要在市场化改革和政府改革两方面双向同行,通过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来重构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参 考 文 献〕

[1][2][7][9][10][11][13][16]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

[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6.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1975~1997[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714.

[5]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377.

[6]习近平.扎实推动共同富裕[J].求是,2021(20).

[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

[12]毛泽东文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95.

[14]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仪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N].人民日报,2023-02-07.

[15]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23-03-15(001).

〔责任编辑:秋 水〕

猜你喜欢
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材料作文“共同富裕”导写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论全面现代化
全面认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中国式现代化”的如椽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