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神炯 邱恩惠 吴淮阳
当机体的咽鼓管出现功能异常后,鼓室内气压难以获得有效调节,耳内血管可因低气压出现扩张,导致液体的渗出,临床上将该疾病称为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1]。该病在临床上具有较高发病率,主要是中耳处存在非化脓性病变,疾病发生后,患者可出现听力受损、耳鸣等症状,若未经及时有效的治疗,疾病可迁延不愈,听力存在严重障碍[2]。目前针对该病多是利用综合治疗,对中耳积液进行清除,改善咽鼓管的引流功能,其中中耳积液清除最为直接的方式为鼓膜穿刺抽液,在该过程中可将相应药物注射于患病部位。常用的药物有地塞米松、盐酸氨溴索,前者的抗炎作用较强,可对局部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后者在使用过程中改善纤毛功能,进而加快黏液的排出。本研究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0 年3 月—2023 年1 月收治的60 例SOM 患者进行探讨,现报道如下。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2020 年3 月—2023年1 月收治的60 例SOM 患者,以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 例。对照组中男性16 例,女性14 例;年龄20~58 岁,平均(38.69±9.62)岁。观察组中男性17 例,女性13 例,年龄21~59 岁,平均(39.05±9.7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研究按照《耳鼻喉科诊断学》[3]中SOM 的诊断标准为参考内容选取相应病例。(2)研究前均通过谈话或文字等形式告知相关内容,获取患者同意。排除标准:(1)耳部存在其他疾病者。(2)存在1 种或以上严重疾病,病情波动明显。本研究经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注射于鼓室内,治疗体位取坐位,将其头部进行固定,对外耳道及周围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完成鼓膜表面的麻醉工作,在鼓膜穿刺处利用2% 注射用盐酸丁卡因(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93124,规格:10 mg)进行涂抹,涂抹结束后等待10 min,排空10 mL 注射器(河南省健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一次性使用配药用注射器,10 mL)内空气,连接适合型号的穿刺针头,穿刺具体部位为鼓膜前下象限,注射中发现落空感时,将少许空气注入其中,抽出积液,待积液抽净后,冲洗外耳道,在鼓室内注入5 mg地塞米松[ 上海现代哈森(商丘)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1021924,规格:1 mL:5 mg],并嘱咐患者对耳屏进行按压,1 周治疗1 次,需持续接受4 周治疗。
观察组则将盐酸氨溴索与地塞米松共同注射于鼓室内,其余操作步骤同对照组一致,在注射药物的过程中,将5 mg 地塞米松及30 mg 盐酸氨溴索(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1402,规格:30 mg)联合注入鼓室内,治疗频率为1 周1 次,需持续治疗4 周。
(1)治疗效果:两组分别接受不同的药物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展开探究,治疗后因SOM 所带来的相关症状(耳鸣、耳堵等)消失,听力与治疗前无较大差异为显效;治疗后疾病所带来的相关症状得以改善,听力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但未恢复至正常状态为有效;治疗后疾病所带来的相关症状依然存在,且听力无明显改善则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2)炎症因子:于治疗前后取耳积液标本,测量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 细 胞 介 素-10(interleukin-10,IL-10)、白细胞介素-β(interleukin-β,IL-β)水平。(3)纯音测听气导:于0.5、1、2 kHz 对纯音测听气导进行测试。(4)鼓室压变化:对治疗前后的鼓室压情况进行观察。(5)生活质量:即在开展治疗后,依托健康调查简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health survey,SF-36)完成两组生活质量的评定工作,包括心理功能、生理功能、躯体功能、社会职能,单项为百分制,呈正相关。
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或校正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治疗前,两组IL-8、IL-10 以及IL-β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IL-8、IL-10 以及IL-β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ng/L,±s)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炎症因子比较(ng/L,±s)
组别 IL-8 IL-10 IL-β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 =30) 36.39±1.52 21.34±1.31 20.96±3.21 13.03±1.21 5.08±1.54 3.74±0.48观察组(n =30) 36.36±1.56 15.02±1.22 20.94±3.23 11.14±1.07 5.11±1.58 2.32±0.33 t 值 0.075 19.337 0.024 6.409 0.074 13.352 P 值 0.940 <0.001 0.981 <0.001 0.941 <0.001
观察组治疗后纯音测听气导低于对照组,鼓室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纯音测听气导及鼓室压变化比较(±s)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纯音测听气导及鼓室压变化比较(±s)
组别 纯音测听气导(dB) 鼓室压变化(daPa)0.5 kHz 1 kHz 2 kHz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 =30) 23.89±2.52 20.34±1.63 19.53±1.21 -133.03±10.35 -107.08±9.54观察组(n =30) 15.86±2.36 11.63±1.13 9.54±1.23 -134.14±10.61 -80.11±7.58 t 值 12.739 24.053 31.713 0.410 12.123 P 值 <0.001 <0.001 <0.001 0.683 <0.001
观察组不同维度下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4 观察组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组别 心理功能 生理功能 躯体功能 社会职能对照组(n =30) 81.23±3.17 84.29±4.38 79.19±3.69 84.47±4.59观察组(n =30) 87.74±3.68 91.07±4.23 86.63±3.77 90.47±4.26 t 值 7.341 6.099 7.725 5.248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结合现阶段临床的情况来看,当机体存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等情况时,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概率较高。发病后中耳鼓室可出现黏稠的积液、耳部疼痛等感觉;若疾病发生后,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在疾病影响下可出现鼓室粘连严重,对其听力造成影响[5]。对于SOM 患者而言,主要的发生原因在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具体障碍可划分为机械性及功能性阻塞,咽鼓管主要是指中耳鼓室至鼻咽部的通道,在咽鼓管及中耳腔中存在表面活性物质,可降低表面的张力及压力,促进中耳内渗出液的排出速度[6]。咽鼓管内所具有的表面活性物质影响着咽鼓管的表面张力,有助于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当活性物质减少后,咽鼓管表面的张力也会随之减少,咽鼓管的开放受到负面影响,引发咽鼓管障碍[7]。因此在其治疗过程中可增加表面活性物质,降低咽鼓管开放的压力,从而恢复咽鼓管纤毛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8]。当患者存在慢性鼻炎或鼻窦炎时,其分泌物可向鼻咽部进行流动,刺激咽鼓管黏膜,导致炎症肿胀的发生,引起咽鼓管阻塞[9]。中耳炎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为T 淋巴细胞出现免疫失衡,疾病发生后,可刺激淋巴组织增生,B 淋巴细胞的功能在此前提下受到抑制,减少抗体的生成量。机体内的免疫应答出现过度反应,炎症介质得以释放,增加血管通透性,中耳黏膜及咽鼓管处发生水肿情况,增加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概率[10]。目前临床针对该疾病的主要治疗原则在于抑制变态反应,并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恢复咽鼓管黏膜上皮功能,清除中耳内积液,维持咽鼓管正常的生理功能,改善通气情况[11]。在该过程中应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可对血管渗出进行改善,增加血管张力。地塞米松作为糖皮质激素之一,具有起效快、作用强等优点,抗炎及抗过敏作用较为高效,有助于改善中耳通气引流,抑制咽鼓管及鼓室口的炎症反应[12]。但随着现阶段临床上对糖皮质激素的使用频率上升,其不良反应较多,容易导致疾病的复发[13]。针对该疾病常使用的药物还有盐酸氨溴索,该药物作为黏液溶解剂之一,可降低炎症介质的释放,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作用,将其应用于SOM 患者,药物可直接作用于咽鼓管,促进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降低开放压力,对呼吸系统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提升黏液纤毛运动速度,有助于中耳积液的清除,恢复咽鼓管的正常生理功能[14]。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可直接通过注射器作用于咽鼓管、鼓室,达到快速消除水肿的目的。
结合本研究结果来看,将上述两种药物进行联合使用后,其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药物使用的有效率,主要是因为两种药物的联合使用对炎症反应及免疫调节有着较好的改善作用,有助于积液的排出,消除炎症,联合使用可将药物作用最大化[15]。治疗后观察组的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在纯音测听气导及鼓室压变化的观察中,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效果较理想。主要是药物的联合应用有助于协同作用的提升,缓解局部炎症反应,促进通气功能及咽鼓管的开放,改善听力。地塞米松可直接抑制咽鼓管内黏膜的炎症反应,盐酸氨溴索可促进咽喉管表面活性成分的分泌,调节积液的黏稠度,增强纤毛的摆动频率,提升自身洁净能力,同时在治疗过程中将药物注射于鼓室内,药物可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进而发挥作用。
综上所述,目前临床上发生分泌性中耳炎的情况较为频繁,该疾病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还可增加失聪风险。因此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式,将地塞米松及盐酸氨溴索进行联合使用,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助于纠正疾病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与单一使用药物治疗相比,更具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