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杰 陈杰 谭超超 曹友德 袁华敏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是一种被称为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发热、结膜充血、皮疹及淋巴结肿大等为主要临床症状,川崎病的心血管损伤程度与疾病发展程度和预后影响有关,冠状动脉病变是KD 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KD 为出疹疾病,可活化机体炎症细胞,其产生的炎症因子可侵犯全身的小血管,进一步导致冠状动脉发生狭窄、瘤变、扩张等病变[2]。关于川崎病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认为可能与链球菌感染有关。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表明,川崎病的表现与一种动物间致病的耶尔森菌中的假结核型株感染所引起的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相似[3-4]。亦有相关研究表明,KD 合并CALs与机体的免疫炎症反应及血液高凝状态相关[5]。但是目前尚未找到确切的证据来证明。本研究拟通过测定KD 患儿血清中的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以及临床常见的相关炎症指标,研究这些炎症指标在川崎病患儿病情进展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及其相互关系,以确定它们是否可以作为川崎病早期诊断的标志物,以及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能力。
选取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和湖南省人民医院2022 年1—12 月临床诊断为KD 的40 例患儿作为KD 组。纳入标准:(1)均符合KD 相关诊断标准[6]。(2)持续发热≥3 d,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等症状。(3)临床相关资料齐全。(4)入院前未经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及阿司匹林等相关治疗史。排除标准:(1)合并肿瘤、感染性等疾病者。(2)伴凝血功能严重障碍者。(3)继发性细菌感染者。(4)伴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收集KD 患儿住院时的急性期(病程不超过2 周,未经阿司匹林及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血清及全血标本,另通过随机化原则选取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或湖南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年龄相近的40 名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且健康对照组需近3 个月内无使用激素、发生感染和炎症。KD 组男童15 例,女童25 例;年龄1~9 岁,平均(4.15±0.15)岁;体质量9.1~37.2 kg,平均(23.34±1.02)kg;健康对照组男童20 名,女童20 名;年龄2~11 岁,平均(5.21±0.12)岁;体质量8.9~38.2 kg,平均(24.45±2.11)kg。两组性别、年龄、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仪器采用上海科华公司的ST-360 型酶标仪,试剂采用购自上海凡科维公司的ELISA 试剂盒。
收集两组炎症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血小板(platelet,PLT)、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降 钙 素 原(procalcitonin,PCT)。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IL-10、IL-6 浓度。
所有实验数据都采用SPSS 21.0 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冠状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KD 组急性期PCT、ESR、CRP、PLT 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抗炎因子IL-1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促炎因子IL-6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健康对照组和KD 组急性期炎症指标比较(±s)
表1 健康对照组和KD 组急性期炎症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PCT(μg/L) ESR(mm/H) CRP(mg/L) PLT(×109/L) IL-10(pg/mL) IL-6(pg/mL)健康对照组 40 0.37±0.03 10.33±4.36 8.01±0.92 210.00±106.44 743.46±62.94 28.93±6.20 KD 组 40 1.36±0.12 53.31±27.01 79.90±12.76 503.18±150.32 801.36±90.15 40.19±6.22 t 值 - 2.095 2.607 3.617 -10.067 -3.331 -0.788 P 值 - 0.001 0.031 0.020 0.021 0.006 0.073
KD 组急性期根据是否出现冠状动脉病变又划分为CALs 组(n=9)与非冠状动脉病变(non-coron aryartery lesions,NCALs)组(n=31)。两组PCT、ESR、CRP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LT 以及抗炎因子IL-10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促炎因子IL-6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CALs 组与NCALs 组炎症指标比较(±s)
表2 CALs 组与NCALs 组炎症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PCT(μg/L) ESR(mm/H) CRP(mg/L) PLT(×109/L) IL-10(pg/mL) IL-6(pg/mL)CALs 组 9 1.48±0.64 55.29±32.05 89.20±12.43 508.17±163.60 850.15±32.11 41.96±9.92 NCALs 组 31 1.35±0.34 52.57±30.38 68.65±11.07 368.61±117.40 769.95±63.00 36.76±4.54 t 值 - 0.123 0.234 0.958 2.874 5.149 1.527 P 值 - 0.061 0.074 0.065 0.023 0.005 0.071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PLT 的OR 值为1.898,患儿PLT 每增加100×109/L,其发生冠状动脉损伤的风险增加1.898 倍;PLT 是KD 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见表3。
表3 冠状动脉损伤危险因素分析
KD 的发病机制一直是研究热点,KD 病因尚未明确。目前主要考虑以下几种病因:(1)感染因素,现已知KD与多种病原体有关,这些病原体包括肺炎支原体、细菌和病毒等。另外,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感染也与KD 的发病有关[7]。(2)遗传易感因素,有研究揭示了多个基因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KD 以及冠状动脉瘤的发生发展有关。这些发现突显了遗传因素在KD 的发病机制中的重要地位,并且正在成为研究关注的热点。(3)环境因素,川崎病发病存在季节性差异,春夏季节发病率较高,冬季发病率较低[7]。此外,如果儿童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可提高发生KD 的风险性。在委内瑞拉KD 发病率最高的地区是虫媒病毒感染最严重的地区。同时,国外的相关研究也发现,KD 的暴发与虫媒病毒感染的季节性高峰有所重叠,这些病原体可能可以导致KD 的发生[7]。(4)免疫炎症因素,目前认为,引起KD免疫异常活化的主要原因有两种学说,即细胞超抗原学说和普通抗原学说。免疫系统失调和T 细胞功能紊乱在KD 的发生与发展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KD 患儿的主要病理生理特征表现为免疫系统的失控和T 细胞功能的紊乱。当T 细胞被激活后,它会引发强烈的免疫应答反应;同时,T 细胞的激活还会引发细胞因子级联放大反应,这种级联放大反应在KD 中同样出现了异常,导致血管炎的进一步加重和免疫系统的异常活化[7]。T 细胞在KD 的发病过程中可以诱导B 淋巴细胞发生凋亡减少和多克隆活化,释放大量细胞因子,包括IL-6、IL-10 等。这些细胞因子和抗体可以促进炎症反应,使得免疫应答更加剧烈和持久。同时,在这些因子的刺激作用下,可以促使血管内皮细胞表达一些相关黏附分子,导致血管壁进一步受损。此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它可以进一步加重血管壁的损伤。本研究致力于深入探索KD 的发病与进展过程,特别关注免疫系统在这一过程中的角色。
常见的临床检测指标通常包括PCT、PLT、CRP、ESR等,这些指标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大量炎症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缺点是这些炎症指标的特异性都较低。已有研究证实,与KD 的炎症程度呈正相关的指标包括PCT、PLT、CRP、ESR 等[8-9]。本研究结果发现,健康对照组炎症指标明显低于KD 组急性期,CALs 组患儿CRP、PCT、ESR 水平均高于NCALs 组,KD 组急性期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这4 项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KD 急性期时这些炎症因子可作为评估指标,同时也可作为诊断时的筛查指标,但因为特异性偏低,必须具备典型的临床症状并且结合其他相应的临床指标才能确诊KD。比较CALs 组与NCALs 组的PLT,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冠状动脉病变的过程中血小板可能发挥了作用。大量的血小板可通过KD 激活免疫细胞,增强免疫应答,进而损伤血管内皮,胶原蛋白暴露的方式刺激产生,KD 患儿通常可出现PLT 的异常增高,疾病早期,在血小板生成素、IL-6、IL-8 和IL-11 的介导作用下,血小板数量开始升高,最终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10-11]。聚集的血小板和受损的血管内皮之间的相互作用更容易导致黏附,进而激活凝血系统,引发一系列连续的反应,血液因此处于高度凝结的状态,增加了心肌梗死的可能性,以及冠状动脉瘤血栓形成和患儿死亡的风险。KD 患儿的血液高凝状态与血管炎病变的活动性和严重性密切相关。随着血管炎症病变的加剧,血液高凝状态也逐渐加重。患儿处于高凝状态和血管炎症同时存在的情况下,极易出现冠状动脉扩张病变,以及由于冠状动脉瘤内形成的血栓而导致的心肌梗死[12]。ZHOU 等[13]通过研究也证实了KD 患儿的冠状动脉病变与PLT 有着紧密的联系。本研究通过Logistic 回归分析,提示KD 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影响因素是PLT,PLT 的OR 值为1.898,表明患儿PLT 每增加100×109/L,其发生冠状动脉损伤的风险增加1.898 倍,提示当PLT 异常升高时,KD 患儿发生CALs 的风险较高,需尽早使用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小板产生的相关性药物。IL-6 是一种促炎因子,KD 发生后可导致体内单核巨噬细胞和T 细胞过度活化,IL-6 大量合成与分泌,血管内皮出现损伤等一系列炎症反应。LI等[14]研究发现,急性KD 患儿血清中IL-6 活性均升高,但是疾病恢复期患儿和对照组血清中IL-6 活性均未检测到或较低。提示IL-6 可能参与了KD 的发病,并且IL-6 的水平在有无冠状动脉瘤患儿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 作为一种与炎症以及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的一种有效抗炎因子,可通过抑制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系统从而导致不同水平的免疫反应来发挥作用。本研究结果显示,比较KD 组急性期与健康对照组间的IL-10,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那么在IL-10 异常升高时,需要关注患儿有无相关临床表现,提高警惕,尽早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文章中体现了《川崎病诊断指南第6 次修订版》[15]中的临床参考或执行标准。
综上所述,PLT 在预测川崎病的发生以及评估冠状动脉损伤的风险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紧密观察相关指标的变化有利于预判病情的发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