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凯
人力资源是公认的社会第一资源。医疗机构作为疾病诊治、保障人民健康的专业场所,人力资源特别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各级行政管理(后勤)人员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是否能够满足工作所需,直接影响着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服务水平、学科发展水平[1]。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最终依靠的是人才,前提是根据发展目标做好人员配置。医疗机构人员配置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原因在于其人员构成复杂、服务流程多、管理相对薄弱。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先后多次对医疗机构人员编制作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标准较为陈旧,如1978 年《综合医院组织编制原则试行草案》、1996 年《综合医院建设标准》、2006 年《综合医院分级管理标准(试行草案)》[2]。近年来,虽然卫生健康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等不断发布关于部分专科人员的配置要求,但限于缺少系统的人员配置标准,医疗机构往往依据经验对人员进行配置,影响和制约了战略化发展、高质量发展的目标[3]。目前医疗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的主要方法包括职责定员法、定员定额分析法、马尔科夫分析法等[4]。本文利用灰色GM(1,1)模型,对福建省某三甲综合医院人力资源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作出预测,为该院今后5 年的人力资源配置和规划提供依据,也为其他同类医院提供参考。
本研究通过梳理福建省某三甲综合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数据库,主要采用的是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执业医师、注册护士、药剂人员、检验技师、影像技师、行政后勤人员等2015—2022 年的基础数据。利用Excel 2007 完成录入数据,对该院人力资源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采用灰色预测模型GM(1,1)。灰色预测模型由邓聚龙教授首先提出,通过部分或不完整的信息对今后变化趋势做出预测。本研究采用SAS 9.4(version9.4,SASInstitute,Inc.,Cary,NC,USA)进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
第一步事前检验:设原始序列X(0)。
则其级比计算为:
第二步,建立GM(1,1):GM(1,1)根据相应的白化微分方程建立如下。
其中a 为发展灰数,b 为内生控制灰数,当-a <0.3,表明模型可做中长期预测;-a ∈(0.3,0.5),可作短期预测;-a ∈(0.5,1),需对模型的残差进行修正后才可预测;-a>1,则表示原始序列不适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
第三步:模型评价。
模型等级依据后验残差比决定。其中c ∈(0.50,0.65),模型等级为3;c ∈(0.35,0.50),模型等级为2;如果<0.35则模型等级为1,c >0.65 时模型等级为0,其中模型等级1 最佳,0 最差。
从增长趋势来看,该院2015—2022 年人力资源总体人数呈上升趋势,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影像技师人数均为逐年提高;注册护士、药剂人员、检验技师人数2019 年前逐年提高,2020 年有所减少,之后稳步提高;行政后勤人员2017 年减少幅度较大,之后呈增减交替趋势。从增长幅度来看,从2015—2022 年,该院卫生技术人员增加了600 名,增长率为22.0%;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检验技师、影像技师人数增长率分别为23.9%、22.1%、42.2%、73.9%,超过卫生技术人员增长速度;药剂人员增长率为18.2%,低于卫生技术人员增长速度;行政后勤人员出现负增长,降低率为32.5%。从人员比例来看,医护比相对稳定,维持在1.57%~1.71%;行政后勤人员与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从2015 年的12.4%降低至2022 年的6.8%。见表1。
表1 福建某三甲综合医院2015—2022 年人员现状
根据该院2015—2022 年卫生人力资源基本数据,通过前文所述方案构建灰色GM(1,1)模型,事先进行建模可行性分析,计算各职业原始序列积比,具体数值见表2。以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剂人员、检验技师、影像技师、行政后勤人员等7 个方面指标构建GM(1,1)模型,得到各拟合方程和其后残差检验结果见表3。随后进行建模,并计算相应结果,见表4。卫生技术人员、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剂人员、检验技师后验比分别为0.20、0.28、0.26、0.21、0.29,且模型等级均为1,拟合度好;影像技师后验比为0.37,模型等级为2,拟合度合格;行政后勤人员模型等级为3 级,拟合度不理想。所有职业发展灰数-a <0.3,均适用于人员长期预测。
表2 各原始序列的级比
表3 残差检验
表4 模型残差检验和后验比检验参数表
根据构建的人力资源预测模型,计算各职业预测结果见表5。可知该院未来5 年人力资源总体数量以及各类人员数量逐步增长,到2027 年卫生技术人员将增长至4 027 人,增长率为9.5%;执业(助理)医师增长至1 420 人,增长率为12.2%;注册护士达2 020 人,增长率为6.7%;药剂人员、检验技师、影像技师增长率分别为4.7%、22.0%、35.6%,行政后勤人员为负增长。执业(助理)医师、检验技师、影像技师增长率均超过卫生技术人员增长率,注册护士、药剂人员略低于卫生技术人员增长率。至2027 年,该院医护比为1.42,行政后勤人员与卫生技术人员的比例进一步降至3.2%。
表5 该院未来5 年预测值
2009 年新医改推行以来,对医疗机构人员管理、人才培养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5]指出,建立健全人员聘用管理、岗位管理、职称管理、执业医师管理、护理人员管理、收入分配管理等制度,对编内外人员统筹推进。在此背景下,按照国家对于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要求,科学配置医疗机构人力资源,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贯彻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切实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并提高就医体验,成为医疗机构的一门必修课,也是医疗机构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
20 世纪80 年代,邓聚龙教授提出了灰色系统,其中GM(1,1)模型应用最为广泛,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人力资源预测方法。此法的缺点在于对非规律性的因素敏感性不够[6-7]。本研究表明,除行政后勤人员外,其余6 类人员预测效果好,可作为未来5 年人力资源配置参考。行政后勤人员配置,因该院内部管理和机构设置变化,特别是对部分后勤部门工作进行调整,导致人员出现波动,因此模型预测效果不佳,应根据社会卫生状况、医院内部实际情况以及高质量发展要求等因素作出修正,以科学配置适量的行政后勤人员。
预测结果表明,该院未来5 年人力资源数量呈稳步增长趋势,可为医院发展奠定人员数量基础和智力基础。但不可否认的是,医疗服务的核心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健康服务,因此提升医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势在必行[8]。医院应加强医疗质量与安全、政治意识与服务意识、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岗位培训,从人力资源管理角度实现人员向人才的转化,在改进服务的同时推动人才建设、学科建设水平,从而提升医院综合竞争力。
目前,已有不少关于卫生人力资源预测方面的研究,但在精准性和匹配性方面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建立一个精准化的预测模型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的共同愿望[9-10]。本研究按医院卫生人力资源分类进行预测,但对于各学科的人员没有给出精准的预测;另外,在新形势下,医院改进内部管理,急需大量管理人才,按以往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人员配备情况进行预测是不合理的[11-12]。因此,开发基于现实需要、学科发展指向,并与工作量相适应的人力资源需求模型是今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结合该院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和预测结果,以及文献研究,医院结构性缺员的现象仍然较为普遍[13]。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应尽量做到充足稳定、结构合理。目前,党和政府对医疗机构特别是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质量要求、服务成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指明了努力方向,也为医院管理研究者提供了指南。随着今后各类研究的增多,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必定会更加科学化和合理化。
综上所述,邓聚龙教授提出的灰色GM(1,1)模型可以用于医疗机构未来人力资源需求的预测,预测结果也可以作为今后若干年的人员配置标准。但应特别注意模型的适用条件,对建模效果欠佳的人员类别,应做出分析或对数据进行修正,以免影响预测结果。鉴于医院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各学科(部门)间存在较大差异,学科发展水平和发展要求不尽相同,精准预测模型亟待建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于行政管理人员的科学配置和行政管理队伍人才培养,以此为基础推动医院内部科学化和高质量发展,值得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