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草原
(贵州省赤水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贵州 赤水 564700)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具有致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主要发病人群是老年人,严重危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在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后,其危害日益明显,且近年来其发病人群呈年轻化的趋势[1]。二级预防是指针对某些已经发生过的疾病,由于其容易复发,一旦发作危害性大,因此临床上常采用饮食生活控制和药物预防其复发。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二级预防药物主要有降压药、降脂药、降糖药、抗凝药等,但已有资料显示,我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二级药物预防的预期结果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患病人群的用药依从性不及预期[2]。为了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复发及危害,本研究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自2018 年12 月至2022 年12 月期间本院住院部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纳入患者762 例。依据3 个月后的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结果(0 分为高度依从性,1 ~2 分为中度依从性,3 ~4 分为低度依从性),将中高度依从性患者纳入依从性良好组(583 例),低依从性患者纳入依从性不佳组(179 例)。本研究中的研究方案、知情同意书及授权书已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标准:根据2010 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3]诊断,且在本院经头颅CT 确诊。纳入标准:(1)确诊为急性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发病后到院时间<72小时;(3)年龄≥18 岁;(4)临床资料齐全的患者;(5)患者或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及授权书。排除标准:(1)患有出血性脑卒中;(2)患有精神疾病且无自知力者;(3)患有其他基础疾病且病情严重者;(4)患者或家属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及授权书;(5)未完成随访或患者死亡。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标准[4]:共包含4 大项(1、您是否有过忘记服药的情况;2、您是否有过不想服药的情况;3、自觉症状改善后,是否曾经停止用药;4、自觉症状恶化后,是否曾经停止用药),答案包括“是(记1 分)、否(记0 分)”,分数越低表示依从性越高,其中0 分为高度依从性,1 ~2 分为中度依从性,3 ~4 分为低度依从性。患者饮酒情况的评价标准:患者饮酒>5 标准单位/天,定义为过度饮酒,1 标准单位是指50 度以上白酒25 mL、38 度至50 度白酒35 mL、38 度以下白酒43 mL 或啤酒350 mL。
采用本院HIS 系统筛选并导出符合入组标准患者的病历,准确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月平均收入、医保类型、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既往病史、既往用药史、婚姻状况等数据,并由专人监督相关数据的使用仅限于本研究。3 个月后,采用服药依从性量表对患者进行服药依从性调查,由专人回收记录,保证数据准确。
采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相关的专业数据分析。数据正态性采用Kolmogorov-Smirnov 方法进行检验,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进行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使用Mann-Whitney U 进行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² 检验;多因素影响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法;用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共纳入846 人,3 个月内失访70 人,死亡14 人,最终纳入762 人。依据3 个月后的服药依从性量表评分结果(0 分为高度依从性,1 ~2 分为中度依从性,3 ~4分为低度依从性),将中高度依从性患者纳入依从性良好组(583 例),低度依从性患者纳入依从性不佳组(179 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教育水平、月平均收入、医保类型、吸烟情况、饮酒情况、既往病史、既往用药史、婚姻状况。结果显示:(1)依从性良好组中教育水平为初中及以上者的占比、月平均收入为2000 元及以上者的占比、医保类型为城镇职工/ 居民医保者的占比、既往有脑卒中病史者的占比、婚姻状况为有配偶者的占比均高于依从性不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01);(2)依从性良好组中性别为男性者的占比、年龄≥65 岁者的占比、吸烟情况为≥20 支/ 天者的占比、饮酒情况为>5 标准单位/ 天者的占比、既往有抗凝药、降脂药使用史者的占比均低于依从性不佳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01);(3)两组患者中既往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病史者的占比、既往有降压药、降糖药使用史者的占比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的比较[例(%)]
出院时用药人数762 例,依从性为100%。出院3 个月后, 患者的服药总体依从率为76.51%(583 例),其中降压药物依从率最高为69.2%(527 例),抗凝药物依从率最低为46.6%(355 例)。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教育水平、医保类型、脑卒中病史、婚姻状况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具体见表2。
表2 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单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itc 回归分析显示,医保类型、婚姻状况是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独立影响因素。具体见表3。
表3 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多因素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指由各种因素造成的急性脑部缺血,进而表现出神经功能损伤症状,主要包括急性脑梗死(发病24 小时后症状不消失)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病24 小时内症状消失)[5]。该病的主要特点是容易复发,发病人群以老年人为主,发病率高且大部分患者有明显的后遗症。进行二级药物预防的目的是降低患者的复发率和致死致残率。有研究[6]表明,二级药物预防依从性是影响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医疗受益情况的关键因素。但相关研究[7]表明,我国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整体偏低,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依从性不佳情况日益严峻,严重危害了患者的健康,加重了社会负担。因此,找出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对临床预防急性缺血性脑血管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针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男性患者的依从性低于女性患者,可能原因在于男性患者的生活自律性和疾病认知程度较女性低。(2)教育水平也影响着依从性,教育水平高的患者其依从性比教育水平低的患者好,原因在于低教育水平患者缺乏对不遵医嘱服药后果的认识,因此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加强对低教育水平患者的用药教育。(3)医保类型为城镇职工/居民医保患者的依从性优于农村医保/自费的患者,原因可能在于享受医疗服务的质量、就医便利性等方面存在差异。(4)具有脑卒中病史的患者其依从性较高,可能原因在于此类患者对于疾病导致的后果比较清楚。(5)有配偶的患者依从性更高,可能原因在于患者具备更强的家庭责任感,其配偶的监督也是不可或缺的原因。
综上所述,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二级预防药物依从性的影响因素有性别、教育水平、医保类型、脑卒中病史、婚姻状况,其中医保类型、婚姻状况是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覆盖人群的范围不大,存在地方偏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