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祥生 韦艳艳 卢秀杭(广西师范大学 541004)
当下,挖掘学科教学中的生命教育元素与资源,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已成为我国落实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版)》提到科学课程进行生命教育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如在课程性质上提到科学课程应帮助学形成基本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今后学习、生活以及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科学课程的学科核心素养中也提到,社会责任体现在珍爱生命,践行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热爱自然,具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通过挖掘科学教材中的生命教育元素,能够更好地指导师生正确开展生命教育,使生命教育与学科课程有机融合。安桂清教授等人从理论的角度出发,将生命教育有关的概念分为“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我”三个维度。笔者将浙江教育出版社(以下简称“浙教版”)的初中科学教材中和生命教育有关的概念和原理与“生命与自然、生命与社会、生命与自我”三个维度建立联系,将研究内容分为13个主题,将这些主题出现在教材中的数目进行编码统计。如表1所示,浙教版初中科学教材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涉及多个主题与知识点,共154条。其中“生命与自我”维度主要涵盖了帮助学生普及身体生理生长发育相关知识、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操作、紧急情况下的自我保护措施等,目的是从学科特点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与保护自己的生命,形成科学的生命价值观;“生命与自然”维度包括自然环境中动植物的生命安全教育、生态保护教育以及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生命与社会”维度涉及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生命伦理道德问题,以及有关生命教育的,学生可在社会的帮助下可开展的探究实践活动。此外,还有一些常见的遗传病、传染病等疾病及治疗防护方式,由于这些内容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较大,且常常与生命伦理有关,笔者也将其划分为“生命与社会”维度。后两个维度引导学生从自己到他人,从个体到社会,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认识生命,学习并理解个体之外的生命之美。
表1 科学教材的“生命教育”元素
根据主题在教材中出现的次数,将生命教育有关的13个主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可得:三个维度中“生命与自然”涉及的内容在教材出现的次数最多;与“健康生活与卫生保健”“环境污染与安全”“疾病防治与治疗安全”等主题有关内容最多,皆超过20次,教材也在不同学段多次出现这些主题相关的内容;与“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动植物生命与安全”“自然灾害”主题有关的内容较少,不超过5次,这些主题大多仅在教材的一节内容中或作为内容拓展部分,作为知识的补充。
从浙教版科学教材有关生命教育内容统计分析上来看,教材在生命教育的不同主题、不同学段皆有涉及,且与知识契合程度较好,但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教材中如“实验操作安全”“环境污染和安全”等,与生命理论和生存技能有关的内容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而有关学生“心理健康”“青春期性道德观”等培养学生生命情感、生命态度的内容涉及较少,在内容设置上出现不均衡的现象。仅重视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生命教育不是一种全人教育,只有让生命教育滋润学生的心灵,让生命教育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才能实现生命教育的真谛。因此,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应注重学生生命情感与价值的培养。
初中科学课程中生物学的内容只占了一小部分内容,却承担了整个学科大部分的生命教育教学任务。其他学科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很少,且大部分是需要教师进一步挖掘和拓展的。生命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应该是全方面的,是多学科的,如果只从单一学科对学生进行教育会造成生命认识的片面化和窄化。不同学科可以让学生领悟到生命不同方面的美,学生通过学习物理学中生命的性质,生命的运动等内容感受生命活力之美;通过学习化学中生命的结构,生命的转化等内容领悟生命变化之美;通过学习地理学中生命的环境,生命的发展等内容认同生命责任之美,科学教材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将生命教育与多个学科进行融合。
浙教版科学教材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主题多且分布广,但部分主题存在内容重复的现象。如有关臭氧层破坏等气候污染的内容在“天气与气候”“空气与生命”等章节都有涉及;有关环境资源保护的内容在“水与水的溶液”“可持续发展”等章节也都有提到,这些重复的内容在知识的广度与深度也相差不大。重复的内容会浪费师生的时间,增加学生的负担,生命教育也就无法达到好的效果。因此,生命教育需在横向和纵向上贯穿教材。相同的生命教育主题,既要从横向上利用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深化,又要在纵向上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进行梯度设计,这种体系可以让学生从浅入深,从宏观到微观进行思考,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与发展。
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都指向科学生活与生产过程,涵盖许多科学合理的生命教育元素。但由于学科的性质与特点,有关生命教育的知识往往具有隐蔽性,教师需要深度理解并挖掘材料中这些“隐性知识”,将科学教材与生命教育相契合。
如在“地球与宇宙”章节中,可以通过和学生探讨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以及自身特点,讨论太阳系中只有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让学生了解在浩瀚宇宙中地球能够出现生命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同时,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存在地外生命与文明的可能性,对地球生命又会带来哪些影响。学生通过学习天文学知识了解地球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引导他们珍惜与爱护生命;在学习“汽车的停车距离”概念时,可通过比较人在不同状态下开车所造成的“反应距离”大小,让学生了解到酒驾、疲劳驾驶等错误的开车方式会导致反应距离增大,从而发生交通事故,能够使学生感悟到正确规范驾驶就是在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初中科学课程是一门体现科学本质的综合性课程,根据研究对象不同,可将科学分为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等分支。且与分科教学不同的是,教学常根据大观念或大单元的形式进行展开,往往需要不同学科的知识相互迁移和相互渗透,从而帮助学生深度理解知识。这就需要教师教学过程中利用跨学科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达到学习目标,落实核心素养。将生命教育与跨学科教学相融合,能够使学生从学科融合的角度,建构起生命教育有关的知识框架,深入理解生命教育的价值。
例如,在学习“天气与气候”一节时,可以通过物理学里大气压的角度探讨出现“高原反应”的原因,并引导学生共同讨论进入高原地区之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可以缓解“高原反应”给人带来的不适症状;可以通过地理学与化学的角度,解释“酸雨”“雾霾”等恶劣天气的本质及形成的原因,呼吁学生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清楚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最终也会危及自己的生命;通过生物学的角度学习与天气有关的疾病形成的原因及治疗措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健康生活理念来预防这些疾病的产生。
想要让学生真正理解生命本质和意义,有关生命的探究实践必不可少。科学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在探究实践的过程学生能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发展基本的科学能力,形成基本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在科学实践中贯彻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生命成长的有效途径。
例如,可以参考初中科学教材提供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来开展生命教育的探究实践。在开展“调查生活地区的水质污染情况及其原因”“调查水土情况”“调查酸雨情况及其影响”等实践活动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观察、调查等活动,理解水对生命具有重要的作用,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影响着水的质量与使用,最终危及许多人的生命。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明白多饮水才能保持健康的身体,提高节约水资源,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性;可围绕与生命教育有关的社会热点议题,引导学生开展相关的学习活动,如以“转基因食物的利与弊”引导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撰写小论文,做手抄报,开展辩论会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正确看待转基因食物对人们的生命与生活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