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若华 阎萍
高中历史新教材陆续在全国推广使用,我们如同走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其全新的视野、高质量的编排,处处彰显精彩。然而,新教材意味着新知识、新理念、新要求,这就需要对新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重新梳理整合。本文从近代化的视角对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进行初步探索。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相对而言可以用一个“乱”字来形容,但我们在带领学生学习时不能乱,一定要帮助学生梳理出一条主线,形成系统的认知,这样才有助于学生整体掌握这段历史,并引导他们从近代历史发展进程的角度去审视这段历史。在复习该专题的知识时,学生首先应该知道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哪段时期,即这段历史时期的起止时间是什么。只有知道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起止时间,我们才能在中国历史长河的纵坐标中理解该段历史的影响和意义。辛亥革命后,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北洋军阀是民国军阀势力之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因此,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主要是指1912年3月袁世凯取得政权后至1928年6月国民党攻占北京(另一种说法是1928年12月“东北易帜”)的这段历史时期。这一专题的重点是袁世凯复辟帝制与护国战争、民国初期的经济发展、民国初期社会生活新气象。难点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军阀割据和新文化运动。中华民国建立后很快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学生要明白这段时期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还要明白这段时期的特征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形成的,以及明白这段时期的特征对以后的历史有什么样的影响。中华民国建立后,没有能在较短的时间内重建社会秩序,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相继爆发,军阀混乱和割据,政治上分崩离析,国家不统一。这些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最大的特征,因此,可以用一个“乱”字来简单总结。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0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用一课内容概括了北洋军阀十几年的历史,容量较大。但如果把这段历史放在近代化的视野下去审视,去粗取精,可以让学生明显感受到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看到北洋军阀黑暗统治下的光亮一面。
一、开篇营造气氛,培养整体认知历史的习惯
学习本课,客观全面地认知历史非常重要,所以讲授新知识前的预热要做好。可以通过名人评述来让学生形成先入为主的印象。
先呈现一段话,让学生体会“乱”的缘由:革命派缔造了民国的基石,袁世凯得到了民国的名器,这是当时中国社会选择的结果。但前者并不甘心于这一种结果,后者并不满足于这种结果,于是,开始于清末的民主和专制之争,注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展开新的肉搏。而古老的中国,仿佛又进入了一个乱世。
再呈现一段话,使学生认识到乱世下有光亮:这是一个空前混乱的年代,但又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年代,英雄群起逐鹿中原的混乱时代,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黄金时代,一个说真话的时代,一个出大师的时代。
通过材料对比,使学生初步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存在的两面性。
二、渗透历史概念,逐步拓展历史学习的深度
通过阅读上述两则材料,学生对北洋军阀统治下的历史学习有了些许期待,然后老师可以切入近代化的概念,带领学生从中国近代化的视角来审视这段历史,那么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就不只是黑暗二字所能概括的。
所谓近代化,是从传统的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农业社会逐渐向商品经济发达的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过程。以工业化为核心,由工业化带来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为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上的科学化、理性化及军事、外交等方面的近代化。在北洋政府統治时期,这几个方面都有明显的表现。民主与专制的反复拉锯、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民主与科学旗帜的飘扬、社会生活新气象的涌现等都为该历史时期增添了亮光。斗争也罢,发展也好,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三、分类自主学习,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劲头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调动学生自主参与远比老师灌输要有效得多。在明晰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两面性后,学生自主探寻历史真相是较好的方式。老师可以通过设问来引导学生探究的方向:政治上乱在何处?乱的原因有哪些?政治动荡中有没有符合时代潮流的因子?经济和思想文化的亮点又体现在哪些方面?老师也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来减少学生自主学习的盲目性,如民主与专制较量的表现、军阀割据的表现、新文化运动的概况等。
在老师有序指导下的分类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触摸历史,也可以省下时间让老师做进一步的深化引导。比如,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正反映了民主共和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民主共和的潮流势不可逆;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根源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而府院之争的背后其实是列强之间的斗争。
四、把握历史律动,倾听近代化发展的回响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事上割据混战,政治上分崩离析,对外投靠列强、出卖国家利权,对内镇压人民,是近代中国的黑暗时期。但在近代化浪潮推动之下,也是在这个时期,闪烁出不少新时代的火花。
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不管是物质基础还是阶级基础,都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需要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发展的进程深入分析,因为五四运动也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至于新文化运动,可以从袁世凯为复辟帝制而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说起,结合鲁迅小说《故乡》里的人物闰土来思考辛亥革命在反封建思想领域的缺失,突出新文化运动在思想解放方面的巨大作用。
五、鼓励追根溯源,激发学生深入分析的欲望
历史的发展有因果,本课学习有多处知识点需要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引导他们全面认知历史现象。如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教材主要从原因和表现等方面来阐释。与以前教材不同,《中外历史纲要(上)》并没用“短暂春天”来进行概括,而且正文部分也没有整体描述民族资本主义从产生到逐渐发展的过程。因此,学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概念比较模糊,对其发展特点难以把握。教师有必要通过地图、数据图等多种形式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对比,让学生逐渐形成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整体印象。如民族资本主义的分布特点、轻重工业的比例等。
至于新文化运动,有必要让学生对其发生发展进行全面的了解。相关电视剧中陈独秀关于新文化运动演讲的视频固然要用,但也需要补充相关知识让学生对这场思想解放运动中的激进一面做进一步的了解。比如,通过几位新文化运动干将的论述来认识其存在局限性的一面,即在一定时期内对东西方文化存在绝对肯定或否定的现象,而且群众基础尚不够广泛等。
一堂新课,如果照本宣科,显得过于平庸,在个性化教学视域下,适当拔高并延伸,既能对之前学习的辛亥革命的影响有更深入的体会,也能为后续知识点的学习做好铺垫。站在近代化的视野下学习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历史,能使我们摒弃头脑中的固化印象而重新审视这段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岁月。毕竟,时代的发展没有因军阀割据混战而停止,新的政治、新的经济、新的思想在与落后势力斗争中不断淬炼,为新的革命时代的到来孕育着力量。
注:本文系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2022年度第14期立项课题“基于高品质学生成长的高中历史个性化作业设计”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2021JY14-L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