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涩:大孩子和小孩子的故事
在师范读书的时候,心理学课程王老师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课堂上,她妙语连珠、笑意盈盈,原本枯燥的心理學课堂变得活力奔放而又意趣盎然。那时的我就在想:我也要成为像王老师那样有才学有活力的老师。
师范毕业,我这个18岁的大孩子回到了盐城市盐都区那个儿时就读的乡村学校,校长是我小学时的语文老师,他的教学基本功在20世纪80年代就闻名乡村。很幸运,在他的影响下,初上讲台的我不自觉地会模仿他纯正的发音和充沛的情感。第一次公开课,我执教现代诗《瀑布》,在孩子们一遍遍的诵读中,我们在想象中观瀑布之形,闻瀑布之声,伴着音乐,情感升腾。在听课的师长们赞许的目光里,和孩子们一起品味文字的满足感和愉悦感油然而生。
1999年,我被派去参加盐都区的优质课竞赛。当时乡村小学因为偏远,信息相对闭塞,教师赛课从未突破过三等奖,而我工作才3年,能否获奖,心里真没底。记得那次抽到的课文是《草原》,24小时的封闭备课,我几乎没有合眼,反复斟酌核心目标和难点突破。课堂上,围绕目标,我们在读中议,在读中悟,小组合作,思维碰撞,课堂呈现出活跃的氛围。在理解“勾勒”“渲染”这两个对于农村孩子比较陌生的词语时,我在黑板上画简笔画帮助学生理解,这个环节获得了当时盐都区教研室主任陈德明的肯定。那次赛课我获得了一等奖!教学设计在当时是颠覆传统的教学方式,没有什么理论指引,全凭我这个大孩子的主观感觉:站在小孩子的立场,从小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选择合适小孩子的学习方式,因为,适合的就是最有效的。
站在小孩子这一边,成就了大孩子的梦想。2014年,我迎来了教学生涯中一次刻骨铭心的比赛——盐城市小语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记得比赛的最后一项是课堂展示,我抽到的课文是《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备课时,我想起了泰戈尔的那句话:一切教育都是从我们对儿童天性的理解开始。三十分钟的课堂,一定是儿童已有经验的再发展,一定是儿童个性的再成长……所以那节课我以一个问题“这是一棵怎样的樟树”统领,引领学生在读中自主学习生字词,从关键句中体会樟树特点。课堂简约清晰,气氛活跃,整节课成为孩子实实在在的“训练场”。当我知晓自己获得了一等奖时,心中充满了喜悦和感动。比赛之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那就是,大孩子要永远站在小孩子这一边。
成熟:大孩子和大大孩子的故事
2000年5月,我很幸运地获得一次高端学习的机会——去徐州参加“于永正教学经验研讨会”,那是我第一次走出偏远的乡村,去外面感知更广阔的语文教育世界。那次会议,集中展示了于永正的教学艺术,凝练了于永正的“五重”教学思想。于老师虽已满头银发,却童心璀璨、童心依旧,俨然是个大大孩子!他在课堂上生动幽默的语言、活灵活现的演读,如一缕清新的风,吹醒了我这只井底之蛙:原来,岁月可以发黄,但童心依旧,大大孩子的童心会让语文课如此精彩!
会后,于老师还在我购买的《教海漫记》扉页上亲笔写下“永葆童心”四字箴言。大师精湛的教学艺术、语重心长的箴言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我的语文课堂应该呈现什么样态?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当一直要以自己的童心唤醒小孩子们的童心。
2004年,我调入一所位于新区的学校。在这里,我有了更多学习的空间,接受了更多未曾谋面的大大孩子的教导:潜心学习教育杂志上的名家文章,通过光盘去学习名师的课堂。慢慢地,我的校级公开课陆续受到了身边老师的好评,有人甚至感慨:“王老师,你的课把我的眼泪都唤出来啦!”教学语言的情感力量何其强大,我深受鼓舞!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苏教版课文全国美文诵读大赛的通知,于是寄去了自己的诵读作品(光盘)。没想到作品从三千多份初赛作品中胜出,进入前三十名的决赛。那次比赛,盐城市教科院陈小平副院长亲临指导,全程陪赛。当时他打趣地说:“我是大大孩子,你是大孩子,我们都要和小孩子在一起。”陈院长深深启迪了我,我再次变身大孩子,将心灵融入小孩子的世界,去诵读自己的参赛作品——我获得了特等奖!比赛过后,我反复回味着当时的评委——著名播音员佟亚坤老师的示范诵读,回忆着来自全国的选手们的精彩表现,他们大大孩子般的言行谈吐,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上,我也明白了:“教学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大孩子融入小孩子的修炼,永远在路上。”
绽放:大孩子书写小孩子的故事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育写作,写作是我们大孩子绽放的舞台。我的写作是从公文撰写开始的。2014年,我进入学校教务处,从此,各种汇报总结的撰写占据了大量的时间,也让我从写作“小白”到日渐顺手,并涉足教育写作。当时恰逢学校成功立项省基础教育课程基地建设项目,许兵校长对我说:“几年的公文写作历练了你,现在你又负责这个项目,何不把小孩子成长的故事变成文字发表出来?何不把它做成课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忽然感觉一条崭新的道路在我面前展开了。于是,我一边统筹学校的特色课程建设,一边将自己的思考、发现、困惑变成文章,变成新的课题。渐渐地,一篇篇文章陆续在《江苏教育研究》《江苏教育》发表了,教学论文还获得了2022年“教海探航”教学论文比赛的特等奖。与此同时,我还相继主持了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这些文章和课题之所以被专家学者肯定,内核和秘诀只有一个,就是站在小孩子立场上思考规律,创新教学,书写小孩子的故事。
我很喜欢名师王开东的一段话:每个人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生命河流,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河流的唯一开拓者。教师的生命河流和学生的生命河流互相交织,成就彼此的波澜壮阔,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在我的教育生命河流里,我将以孩子的心来感受他们的生命温度,触摸他们的心灵脉动,陪伴他们快乐成长。我希望,我的孩子们,时时有发现和创造的快乐,能情动而辞发,让言语的发展像滔滔流水一样注入生命的河流。我也希望,自己能厚积而薄发,让专业的发展像红日般喷薄而出,照亮每个学生的生命河流。
始终站在孩子这一边,跟孩子一道书写自己的进阶故事,同时谱写孩子的成长华章——这就是我的初心、信心和决心!
(王开玲,盐城市日月路小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贾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