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描写

2023-10-18 01:25蔺丽燕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3年37期
关键词:蝈蝈节选自露珠

蔺丽燕

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一般分两种: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恰当的自然环境描写往往能起到烘托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心情、渲染故事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等多重作用。

左读经典

1.天气已经将近四月了,一堆接连而来的晴天,中间隔着几次小雨,把园中各样树木皆重新装扮过了。各样花草都仿佛正努力从地下拔起,在温暖日头下,守着本分,静静地立着,尽那只谁也看不见的手来铺排,按照秩序发叶开花。开过了花还有责任的,皆各在叶底花蒂处,缀着小小的一粒果子。这时傍到那一列长长的围墙,成排栽植的碧桃花,正同火焰那么热闹地开放。还有连翘,黄得同金子一样,木笔皆把花尖向上矗着。

沿了一片草地,两行枝干儿瘦瘦的海棠,银色的枝子上,缀满了小小的花苞,娇怯怯的好像在那里等候春天的吩咐。天空的白云,在微风中缓缓地移动,推着,挤着,搬出的空处,显得深蓝如海,却从无一种海会那么深又那么平。把云挪移的小风,同时还轻轻地摇动到一切较高较柔弱的树枝。这风吹到人身上时,便使人感到一种清快,一份微倦,一点惆怅,仿佛是一只祖母的手,或母亲的手,温柔地摩着脸庞,抚着头发,拉着衣角,还温柔地送来各样花朵的香味,草木叶子的香味,以及新鲜泥土的香味。

(节选自沈从文《春》)

2.天上繁星如豆,闪烁跳动,数不清的多、说不尽的热闹。银河斜着一大道灰白,两边都是深厚的幽蓝,星星则如悬挂在幽蓝绒布上的珍珠。珍珠般的露珠吊在玉米叶片的边缘和尖尖上。蝈蝈站在新秀出的玉米缨子上响亮地鸣叫,节奏分明,像一条刻度清晰的有机玻璃尺子。远处传来“吭吭”的大狗叫声和“昂儿昂儿”的小狗叫声。玉米的叶片和穗子纹丝不动,一点风都没有。

(节选自莫言《十三步》)

3.六月十五那天,天热得发了狂……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晒化了,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那些拉着买卖的,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地走。每一口井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奔过去,赶不上新汲的水,就跟驴马同在水槽里灌一大气。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栽到地上,永不起来。

……天上的那层灰气已经散开,不很憋闷了,可是阳光也更厉害了:没人敢抬头看太阳在哪里,只觉得到处都闪眼,空中,屋顶上,墙壁上,地上,都白白的,白里透着点红,从上至下整个地像一面极大的火镜,每一条光都像火镜的焦点,晒得东西要发火。在这个白光里,每一个颜色都刺目,每一个声响都难听,每一种气味都搀合着地上蒸发出来的腥臭。祥子不知怎么是好了,低着头,拉着车,慢腾腾地往前走,没有主意,没有目的,昏昏沉沉的,身上挂着一层粘汗,发着馊臭的味儿。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赏读

恰到好处的自然环境描写犹如一幅画,却又比一幅画更能带给我们视觉上的享受、情感上的触动、心灵上的震撼。

选段一从整体上落笔,写花园中各色花木在春日里的状态:“各样花草都仿佛正努力从地下拔起,在温暖日头下,守着本分,静静地立着,尽那只谁也看不见的手来铺排,按照秩序发叶开花。”接着写围墙边的碧桃花和连翘,写海棠的枝干、花苞,这是局部描绘。再由地上转到天上,写天空、白云和微风中摆动着的高枝。这一切都是视觉所见。文段最后则是触觉所感、嗅觉所得,将春天的温和与娇媚写得生动可感。

选段二描写了夜晚的星星、银河、露珠、蝈蝈、玉米叶等乡村化的自然事物。“星星则如悬挂在幽蓝绒布上的珍珠”“珍珠般的露珠吊在玉米叶片的边缘和尖尖上”“蝈蝈站在新秀出的玉米缨子上响亮地鸣叫,节奏分明,像一条刻度清晰的有机玻璃尺子”等贴切生动的比喻,凸显出了星星的璀璨、露珠的晶莹、蝈蝈叫声的清脆,使一个清新诗意的乡村夜晚如在眼前,令人神往。

选段三是《骆驼祥子》中的经典片段。作者集中笔力,重点描摹了六月的天气。先用一个拟人化的句子总写“热”,然后描写柳树、马路、尘土、狗、骡马、小贩、车夫等人、物在极热的天气下的各种状态,从侧面烘托出了天气的燥热难耐。第三段聚焦太阳的白光,运用比喻、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正面摹写了天气之热。

借鉴

一、调动多重感官。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要想描写好自然环境,首先要让五官充分打开,将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嗅到的、嘴巴尝到的、双手摸到的這些所见、所闻、所感生动地描写出来,环境描写自然成功了一半。

二、注意视角转换。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描写自然环境时,应注意视角的转换,或由高到低,或由中间到两边,或由整体到局部。成功的视角转换,会让自然环境描写更加立体形象、真实可感。

三、灵活运用修辞。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若恰当使用,就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化呆板为生动,变抽象为具体,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阅读体验。

右写作文

1.我来到观景台,眺望东方,天空中还留有月亮的残影。过了一会儿,黑暗渐褪,淡蓝隐现。不久,一束金黄的光点亮我的眼眸,天空的蓝伴着日出的红,似有淡紫、淡粉夹杂其间,一时间,整个天空都是五彩缤纷的。

光芒越来越耀眼,向天空更高处蔓延,橙红色的太阳被镀上了一道金边,就连云雾与飞扬在空中的尘土里都有淡淡的光在闪烁,像昨夜陨落的繁星。

观景台下有一片树林,静下心来,似乎能听到鸟儿的啼鸣,不由得,我心中充满喜悦。

(节选自刘嘉璐《云破日出》)

点评

段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按照时间顺序展开,俯仰结合,视听兼容,有动有静,生动有序地描绘了日出的景色及小作者观日出的喜悦。色彩词的使用,增添了文段的意境美。

2.不久,天色暗了下来。我抬起头,墨色的浓云挤作一团,不停地在灰色的天空中翻滚。雷声从遥远的天际传来,仿佛成百上千只被不断捶打的腰鼓,又似万马驰骋过草原。

不过几分钟,一条银蛇撕裂了昏暗的天空,掠过厚重的云团,将大地照得雪亮。不多时,暴雨便倾泻而下。从天空到大地,灰蒙蒙的一片,也不知是谁模糊了世界。

(节选自吴艾琨《暴雨来啦》)

点评

天色、浓云、雷声、闪电,这些都是促成一场暴雨的“必备要素”。

小作者将眼中所见的黑云翻滚、闪电撕裂天空等景象与耳中所听的震耳欲聋的雷声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其间还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如“被不断捶打的腰鼓”“万马奔腾”“银蛇”等,使所绘景物如在眼前。

【以上片段的小作者均系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第九中学学生】

猜你喜欢
蝈蝈节选自露珠
你听,蝈蝈在唱歌
节选自简·奥斯汀的Pride and Prejudice
节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集Hearts and Hands
制造露珠
小露珠去哪儿了
我的蝈蝈
一对蝈蝈吹牛皮
十月
露珠
名家写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