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祯晶
(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生殖中心,湖南 衡阳 421200)
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较高,静脉血栓的形成与脱落可增加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预防性抗凝是防治围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的基础[1],因恶性肿瘤患者自身伴有不同程度的凝血功能障碍,术后出血风险较高。选用合适的抗凝药物,对于恶性肿瘤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至关重要。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LMWH)均为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本研究,对比分析了两种药物对妇科恶性肿瘤围术期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 年1 月至2023 年2 月我院治疗恶性肿瘤患者80例,按预防性抗凝药物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 例。对照组年龄36~69 岁,平均(51.23±4.08)岁;体质量指数19.21~29.43 kg/m2,平均(24.17±3.65)kg/m2;肿瘤类型:输卵管卵巢癌14例,子宫内膜癌19 例,宫颈癌7 例。研究组年龄34~72 岁,平均(51.96±4.34)岁;体质量指数19.02~29.78 kg/m2,平均(24.03±3.46)kg/m2;肿瘤类型:输卵管卵巢癌16 例,子宫内膜癌18 例,宫颈癌6 例。两组的一般资料可比(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围术期均予以心理疏导、药物指导等常规干预。(1)对照组予以LMWH 抗凝治疗。术后12 h 皮下注射LMWH(河北常山生化药业;H20063910;规格:0.4 ml:4100AXaIU),1 次/d,0.4 ml/次,持续注射5d。(2)研究组予以利伐沙班抗凝治疗。术后12 h口服利伐沙班(Bayer HealthCare AG;H20181086;规格:20 mg×7 片),1 次/d,10 mg/次,持续服用5 d。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下肢血流情况、凝血因子水平、总并发症发生率。下肢血流情况评价标准:治疗前后经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瑞沃德,RFSLI ZW/RFLSI Ⅲ)测量患者下肢血流速度,经皮尺测量患者下肢周径。凝血因子水平评价标准:治疗前后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离心后经全自动生化仪(孚诺科技<大连>,FC800)测定患者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24.0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χ2检验,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对比两组下肢血流情况 治疗前,两组下肢血流速度、下肢周径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下肢血流速度均加快(P<0.05),研究组下肢血流速度更快(P<0.05);两组下肢周径均缩小(P<0.05),研究组下肢周径更小(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下肢血流情况 (n,±s)
表1 对比两组下肢血流情况 (n,±s)
注:组内比较,*P<0.05。
组名/n=40下肢血流速度/(m·s)下肢周径/cm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1.23±0.11 1.87±0.15* 19.43±1.46 17.29±1.18*研究组1.19±0.14 1.95±0.17*t 值1.4212.232 P 值0.1600.029 19.28±1.54 0.447 0.656 16.61±1.02*2.757 0.007
2.2 对比两组凝血因子水平 治疗前,两组Fib、APTT、PT、D-D 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Fib、D-D水平均降低(P<0.05),研究组的Fib、D-D 水平更低(P<0.05);两组的APTT、PT 均延长(P<0.05),研究组的APTT、PT 更长(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凝血因子水平 (n,±s)
表2 对比两组凝血因子水平 (n,±s)
注:组内比较,*P<0.05。
组名APTT/sPT/s D-D/(mg·L)对照组/n=40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81±0.54* 29.14±3.2335.36±4.27*11.09±1.2612.58±1.73*2.49±0.481.47±0.29*研究组/n=40 t 值3.25±0.42* 29.35±3.4739.68±4.81*11.02±1.1913.42±1.87*5.1770.2804.2480.2552.085 2.37±0.56 1.029 P 值Fib/(g·L)治疗前5.96±0.83 5.92±0.75 0.226 0.822<0.0010.780<0.0010.7990.040 0.307 0.92±0.13*10.945<0.001
2.3 对比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 对照组中下肢发热2例,皮下淤斑1 例,局部血肿3 例,深静脉血栓2 例。研究组中下肢发热1 例,皮下淤斑0 例,局部血肿2例,深静脉血栓1 例。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10.00% vs20.00%,χ2=1.196,P=0.274)。
妇科恶性肿瘤细胞可分泌组织因子、癌促凝物、微粒体、炎症因子等多种促凝物质。肿瘤细胞合成的癌促凝物无需借助凝血因子Ⅶ即可激活凝血因子Ⅹ,释放的炎症因子可激活内皮细胞和单核细胞过度分泌大量的组织因子,直接启动内外源凝血途径;肿瘤细胞可与宿主细胞中内皮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等正常血细胞相互作用,通过血小板活化因子的分泌、细胞间的粘附作用等机制来激活血小板,诱导血小板聚集;通过诱导中性粒细胞释放胞外捕获网来诱导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促进肿瘤细胞生长及新生血管生成,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多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血栓发生率约5%~10%,是非肿瘤患者的4~7 倍[2]。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在血液高凝状态、补液不足、血流阻滞、术后长期制动、手术创伤应激等因素作用下,极易伴发静脉血栓栓塞症,患者深静脉腔内血液异常凝结,血凝块可导致静脉腔狭窄、闭塞,致使静脉回流障碍,诱导相关器官发生缺血性病变,加重患者器官功能障碍。
妇科恶性肿瘤细胞可通过分泌肿瘤坏死因子、血管性穿透因子等物质来损伤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同时恶性肿瘤生长转移的过程中可侵犯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加重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膜下的胶原纤维在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后充分暴露,导致凝血系统激活,诱导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本研究中,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下肢血流速度更快,下肢周径更小,Fib、D-D 水平更低,APTT、PT 更长,表明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可改善患者血液循环,调节凝血因子水平。究其原因:LMWH 是临床常用的抗凝药物,对凝血因子Xa 具有较强的生理抑制作用,对凝血因子Ⅱa(凝血酶)的生理抑制作用较弱,药效学研究表明LMWH 对体内、外血栓和动静脉血栓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但对于血小板的活化聚集及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结合过程抑制作用较弱。利伐沙班是一种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高选择性的抗凝药物,对凝血因子Xa 具有直接抑制作用,无需抗凝血酶Ⅲ等辅因子即可发挥活性,可通过直接抑制凝血因子Xa 的生理活性来阻断凝血瀑布的内源性和外源性途径。利伐沙班可直接阻断凝血酶的合成,有效预防血栓形成,改善机体凝血功能,促进患者全身静脉血液及淋巴液回流,改善全身血液循环[3]。袁进等[4]研究表明,利伐沙班辅助治疗恶性肿瘤患者,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改善内皮细胞功能,与本研究基本相符。本研究中,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差异,表明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唐莉鸿[5]研究表明,利伐沙班对于妇科肿瘤术后深静脉血栓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LMWH,与本研究相符。
综上,与LMWH 相比,利伐沙班用于妇科恶性肿瘤围术期血栓预防,可改善患者血液循环,调节凝血因子水平,促进内皮细胞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