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艺
1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浙江杭州 310020
2 浙江省中医院 浙江杭州 310020
急性周围性面瘫发病骤急,严重影响患者工作生活[1]。临床以激素、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为主,但有效率一般,且容易出现病情反复。笔者采用隔姜灸治疗,获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9例;平均年龄(42.31±3.57)岁;平均病程(3.24±1.28)天。观察组中男17例,女6例;平均年龄(44.07±3.89)岁;平均病程(4.01±1.09)天。两组一般资料均衡(P>0.05)。
1.2 诊断标准:①符合《实用神经病学》中关于急性周围性面瘫的诊断标准[2];②风寒证辨证:可见患者突然眼睑闭合不全,伴恶风寒、发热、肢体拘紧、肌肉关节酸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2.1 对照组:予以甲泼尼龙片(4mg/片,批号:H20150245)口服,根据患者体重,每日总剂量为每千克1毫克,连续治疗1周后,用量减半;甲钴胺注射液(1mL:0.5mg/支,国药准字J20170016)肌注,每日1针。连续治疗2周。
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合谷穴隔姜灸治疗,将鲜生姜切成约5mm薄片,用针在其中心刺孔,上置直径8mm、高1cm 的艾炷,放于面瘫侧的合谷穴。点燃艾炷后在合谷穴皮肤涂抹万花油防止灼伤,若患者反映存在灼痛感,上提姜片或加小薄姜片,直到皮肤全部潮红为止,注意及时更换艾炷,每次3壮。连续治疗2周。
3.1 观察指标:①采用H-B面神经功能评级判定疗效。所有区域面肌功能恢复正常为痊愈;临床症状显著改善,面肌功能恢复至H-B 分级轻度功能障碍为显效;面瘫症状轻度改善,面肌功能恢复至中度功能障碍为有效;未达上述标准为无效。②应用Sunnybrook 面瘫评定系统(SFGS)评价治疗前后患者面部情况。
3.2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SFGS评分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FG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SFGS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治疗后74.25±6.26*∆62.53±5.33*例数23 23治疗前38.71±3.26 37.59±3.45
中医学认为,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当风邪侵袭面部,则会导致经气阻滞,筋肌弛缓不收,引发风寒型面瘫,故治疗应以扶正祛邪、助阳散寒为主要原则。隔姜灸以治疗虚寒为主,是治疗风寒外侵疾病的有效方式。隔姜灸能发挥生姜与艾灸的协同作用,更好地达到扶正祛邪、温通经脉效果,进而调和面部气血,促进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此外,与传统针灸法相比,隔姜灸能改变多数临床医师只针不灸的弊端,保留针灸的治疗特色,加强祛风活血通络效果,从而更好地改善病情。合谷穴也被称为虎口,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为经络远端取穴。合有汇聚的意思,谷为两山之间存在的空隙,合谷是指大肠经气血汇聚之处。对该穴位施以隔姜灸有助于推动气血运动,从而治疗身热、头痛、口眼歪斜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