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安全背景下兵团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研究

2023-10-18 07:02叶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研究所
农场经济管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种粮兵团耕地

叶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研究所)

一、引言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坚决守牢确保粮食安全、防止规模性返贫等底线”“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出“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是落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部署,维护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现代化强国转型的重要基础。兵团全面释放粮食生产潜力、进一步巩固提升粮食产能,既是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和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忠诚履行兵团职责使命、高质量推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二、全国粮食安全形势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当前,从总体上看我国粮食安全形势整体较好,粮食供应能够满足人民群众日常消费和相关产业发展需求。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粮食产量连年丰收,人均粮食占有量远高于国家粮食安全标准线,库存消费比远高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警戒线,稻谷、小麦库存量能满足我国居民一年以上的消费需求。在面对疫情、灾情等多重困难挑战的情况下,2022年我国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比上年增长0.5%,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从粮食播种面积来看,2022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17.75亿亩,比上年增长0.6%。由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粮食生产结构进行了主动调减,部分地区玉米播种面积下调,增加了大豆、马铃薯及优质饲草料的生产。我国粮食实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2022年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86公斤,高于人均粮食占有量400公斤的国际水平。

然而,我国粮食安全仍然面临着粮食增收难度加大、粮价下行压力较大及粮食流通补短板领域仍然较多等风险挑战。在国内粮食生产取得十九连丰、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的背景下,2022年我国粮食进口量仍达到14687.2万吨,处于历史第二高,仅次于2021年。大豆是我国对外依赖度最高的产品,对外依存度高达85%,且进口来源国高度集中。稻谷、小麦是我国两大口粮作物,受价格倒挂等因素影响,小麦饲用替代增多,产需形势由宽裕转为趋紧;玉米因饲用消费和加工消费增加,供求关系也由基本平衡转向趋紧,对外依赖度提升较多。

三、兵团粮食生产现状与特征

(一)粮食产量在波动中达到新高

对兵团2011-2022年12年间的粮食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粮食产量呈现总体稳定增长略有波动的态势。从图1可以看出,兵团的粮食生产变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1-2016年,该阶段呈现持续增长趋势,粮食产量由162.31万吨上涨到255.37万吨。第二阶段为2017-2019年,该阶段呈现震荡趋势。第三阶段为2020-2022年,该阶段兵团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农业生产,深入贯彻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要求,粮食产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分别达到241.44万吨、280.88万吨和315.35万吨,连续三年实现增产,2022年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300万吨大关,较2021年增加34.47万吨,增长12.3%,总产增量占全国增量近十分之一,占全疆增量近二分之一。

(二)粮食播种面积在调整后恢复快速增长

兵团2011-2022年粮食播种面积变化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1-2016年,与粮食产量变化基本相同,保持持续增加态势,粮食播种面积从367.04万亩增加到了468.35万亩。第二阶段为2017-2019年,该阶段与粮食产量的震荡趋势不同,呈现出持续下降态势,粮食播种面积从401.33万亩下降到了346.01万亩。第三阶段为2020-2022年,该阶段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受稳粮政策及粮食价格上涨预期的影响,粮食作物种植意向有所提升。兵团各级层层压实粮食生产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支持复垦撂荒地,开发冬闲田,粮食播种面积从389.85万亩到511.95万亩实现三连增,2022年创1994年以来新高。

(三)粮食作物单产在冲高后略有回落

兵团粮食作物单产的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2011-2019年,该阶段呈现持续增长趋势,粮食作物单产由442.21公斤/亩增加到666.11公斤/亩,这也是2017-2019年在粮食播种面积不断减少的背景下,兵团粮食产量仍能保持基本稳定的原因,主要得益于农业科技的应用、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农业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等因素影响。第二阶段为2020-2022年,该阶段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粮食作物单产在2019年达到新高后略有回落,分别为619.32公斤/亩、623.89公斤/亩和615.98公斤/亩。但2022年兵团粮食作物单产仍居全国第一,比全国平均高出229公斤/亩,彰显出兵团粮食生产优势。

(四)粮食结构调整后玉米成为第一大作物

玉米、小麦和水稻是兵团三大粮食作物。2021年兵团粮食生产结构为玉米154.12万吨、小麦99.85万吨、水稻15.43万吨、薯类6.54万吨、豆类2.22万吨、大麦0.06万吨,占比分别为54.87%、35.55%、5.49%、2.33%、0.79%和0.02%。与2016年兵团粮食生产结构对比,玉米从第二大作物调整为第一大作物,主要是受2020年以来玉米价格大幅上涨,种植效益提高,职工种植玉米意愿增强影响;小麦从第一大作物调整为第二大作物,水稻产量有所减少,豆类和薯类均有所增加,详见图2。

图2 2016、2021年兵团粮食生产结构

(五)粮食良种选育提供强大支撑

良种是兵团粮食稳产、增产和丰收的关键支撑。据农业农村部官网数据显示,我国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5%。2022年兵团有24个粮食作物新品种通过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粮食育种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供种保障能力稳步提升,“新冬52号”等一批良种大面积推广。兵团积极落实制种大县奖励政策,粮食作物制种面积超过62万亩,种子总产达到30万吨,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种子生产基地,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六)积极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

“十三五”以来,兵团大力倡导绿色植保理念,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积极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工作,使用结构呈现化肥和农药用量“双降”、有机肥和生物农药用量“双增”的趋势。2016-2021年兵团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呈现持续增长趋势,从73.66万吨上涨到78.95万吨,增长了7.18%;2020-2021年则在粮食播种面积快速增长的同时实现了化肥用量的快速下降,农用化肥施用折纯量分别为77.29万吨和72.89万吨,2021年比2019年下降了7.68%,为实现农业生态环境安全、生产安全和粮食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

四、兵团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的制约因素与挑战

(一)粮食生产的资源约束加剧

粮食生产对耕地资源、水资源等的依赖程度较高。近年来,兵团严格落实耕地保护政策,耕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但粮食生产仍面临耕地后备资源有限、耕地质量仍待提高和灌溉用水供给偏紧等挑战。兵团粮食种植虽然集约化程度高,但小麦种植在冬春季用水时,由于很多耕地离水系较远,受水资源约束明显,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低。

(二)农业基础设施仍待完善

一些种粮团场存在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老化和缺少维护的问题,个别以前完全依赖打井灌溉的种粮团场因地表水使用限制政策的调整及灌溉渠系配套不完善出现了部分撂荒地,对持续保障粮食稳定生产有一定影响,也制约了粮食生产抵御旱涝等自然灾害能力的提升,加快推动农业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需求更加迫切。

(三)粮食生产效益偏低影响种粮积极性

近年来,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造成粮食生产成本增长快于种粮收益增长的速度,粮食生产比较效益较低,种粮的收益低于其他经济作物收益,更低于外出打工的收入。虽然财政连续多年给予种粮补贴,但仍难以抵消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加之粮食夏收后还需要复播其他作物来提升经济效益,费时费力,影响了兵团职工的种粮积极性。

(四)粮食生产全周期服务体系仍待健全

我国粮食生产先进省区陆续推出了育秧、翻耕、机插、管理、防治、收割、烘干、存储、加工、销售“十代”社会化服务模式,激发了粮食生产新动能,构建了粮食生产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全周期服务体系,有力提升了粮食生产经营现代化水平,带动了农民增收。与之相比,兵团的粮食生产服务体系仍待健全,部分团场的粮食生产仍较粗放,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有待提升。

五、兵团巩固提升粮食产能的对策建议

(一)做好耕地保护,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坚决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严格耕地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坚持耕地“占一补一”“先补后占”“占优补优”等制度,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按照《兵团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依法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严肃追究责任,并定期检查各师市目标完成情况。保障耕地利用优先顺序,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小麦、玉米、稻谷三大谷物的种植面积。

(二)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创建粮食高产示范田

以提升粮食产能为首要目标,强化资金、政策、技术等基础保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从追求数量向量质并重、质效优先转变,鼓励各师市创建粮食高产示范田。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补齐个别种粮团场灌溉渠系建设的短板,大力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坚持依法治水管水,因地制宜地确定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按照建设标准化、装备现代化、应用智能化、经营规模化、管理规范化“五化”要求,融合“5G+智慧农业”先进技术,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升级版”,并优先用于保障粮食作物生产,更好发挥高标准农田对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关键作用。

(三)鼓励以粮食为主导的三产融合,提升粮食价值链

鼓励各师市、团场创新发展以粮食为主导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充分开发农业经济、生态、文化、艺术等多种功能,发展粮食产品加工业、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等,延长粮食产业链,提升粮食价值链,拓展兵团种粮职工多元化收入渠道,提高种粮职工综合收益。

(四)建立辅之以利、辅之以义机制,抓好粮食生产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兵团要建立粮食生产“辅之以利、辅之以义”机制,重点是建立完善种粮职工收益保障机制和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种粮和各师抓粮积极性。贯彻落实好最低收购价、生产者补贴等政策,让兵团职工种粮有钱赚、多得利,保障兵团职工种粮收益,同时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在粮食安全上的义务和责任,扛稳粮食安全政治重任。构建完善涵盖粮食价格、收入补贴、作物保险等的兵团粮食综合扶持体系,持续提升兵团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五)研推新品种技术,完善粮食生产全周期服务体系

深入实施“藏粮于技”战略,加大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政策支持力度,使新品种新技术能较快推广应用。按照“职工需求、产业需要、农事对接、服务及时”原则,加快粮食生产全周期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大力推进种业振兴,继续加强粮食新品种的研发推广。充分利用兵团农业科研优势,培育推广一批高产优质的突破性新品种,在粮食种业创新中占领新高点。二是加强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要从传统的资源消耗型发展转向创新绿色的高质量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大力推进粮食生产、物流、仓储等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确保“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做到粮食良种、良法与良田的有机结合。三是支持发展合作社等粮食生产经营服务组织,促进兵团粮食在生产、储运、加工、购销及技术、资金、信息等环节的有效管理和经营,提高兵团粮食生产服务能力和水平。

(六)做好粮食生产抗灾减灾,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近几年,受气候变化影响,霜冻、冰雹、干旱、强降水等极端天气天数明显增多,对兵团粮食生产造成不小压力。兵团要提高粮食生产抗灾减灾能力,一是加强农业生产防灾减灾技术的推广应用。兵团各级农业部门应以分类指导和强技强管为主要措施,加大粮食科学化管理的技术支持与资金投入,借助兵团农业科技优势,运用大数据、智能化完善兵团粮食精细化管理。二是加大农业保险等制度保障。深入贯彻落实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精神,扩充保险服务的覆盖领域,争取将极端天气、疫情灾害与不可抗力的影响因素等纳入粮食生产的保险范畴,满足兵团种粮职工的多元化保险需求。三是提升对病虫害、冰雹等自然灾害的监测预警能力,重点是完善沟通渠道,及时将灾害预警信息传递到团场、连队和种植户,提高防治能力。

猜你喜欢
种粮兵团耕地
兵团记忆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兵团记忆
保护耕地
河南父子种粮打“擂”科技实力添“金”
稻茬麦翻旋浅覆栽培技术 种粮大户年增收50万元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股田制让种粮效益最大化
画画就如种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