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陈桦
(江苏师范大学科文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农业发展、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生活改善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旨在探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意义及相关策略,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我国农业机械化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贡献力量。
2021 年,农业农村部印发的《“十四五”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提出了通过农业机械化发展促进乡村振兴与农村现代化建设。国家统计局关于我国主要农业机械年末拥有量数据如表1 所示,数据显示:2017—2022年我国农业机械总动力(万kW)稳步增长,农用大中型拖拉机数量波动下降,小型拖拉机数量波动上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农具,2017年10 700 281部,2021年4 796 902部,下降明显。
表1 主要农业机械年末拥有量
主要农业机械数量如表2 所示,可见:拖拉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耕整机、旋耕机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播种机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与东北地区,水稻插秧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排灌动力机械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联合收获机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机动脱粒机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
表2 主要农业机械数量
传统农业依赖人力与畜力,效率有限。机械化改变了这一状况,通过农机设备替代人工完成农事活动,如耕种、播种、收割等,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将农民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可投入更多时间在农业技术与管理方面,提高生产水平。农业机械化还引领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精确农事操作,如GPS 定位、无人机监测等,优化资源利用与产量控制,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推动农业产业链整合,助力农业产值提高,为农村经济注入活力。在机械化新时代的过去十年里,粮食生产迎来了“动力变革”。以山东省禹城市2023 年夏收夏种为例,农业机械为夏收夏种提供了一体化、智慧化收获与播种,联合收割机、秸秆还田机和智能复式播种机能够同时在农田作业,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1]。
机械化设备可实现农作物的精确播种、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有效减少了浪费和损失。精确播种和施肥使养分得到了充分利用,不仅减少了过量施肥造成的浪费,同时也降低了农药使用量。农业机械化还提升了农产品采收效率,减少了采收损失。机械化收割、脱粒等操作快速高效,防止农作物在采收过程中受损和掉粒。通过节粮减损,农业机械化为农民增加收入,为国家提供更多粮食供给,为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在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区元固镇西屯庄村的千亩示范方里,采用智能北斗导航收割机进行小麦收割,操作一气呵成,实现切割、脱粒、分离、卸粮等工作,智能导航系统能根据小麦湿度和地块边界自动调整,实现精准作业,大幅降低机收损失[2]。
机械化技术在种植、管理、收获等环节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确保粮食丰收。农机设备的高效运用缩短了农作物种植周期,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成果收获及时。农业机械化使农民从传统人力劳动中解放出来,降低了生产风险,提高了粮食生产稳定性。同时,机械化收割减少了损失和地面残渣,保障了粮食的高品质。通过农业机械化的有力支撑,农民能够更好地收获丰收成果,确保粮食供应稳定,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以安徽省怀远县为例,其在麦收期间赶上了阴雨天,全县1 000 多台粮食烘干机连续作业,保证了夏收一线的小麦抢收,减少了产后损失[3]。
着力提升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水产养殖机械化水平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策略,旨在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转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促进农民收入增加,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4]。首先,针对粮食作物,着力提升其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在种植、收割等关键环节,推动新型农机设备的研发和应用,使其适应不同粮食作物的生产要求。通过推进粮食机械化生产关键环节减损提质,优化播种、收获等作业流程,实现减损增产。其次,大力发展经济作物的机械化生产。针对主要区域和重点作物农业机械化薄弱的情况,加快补齐机具短板,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完善生产模式和技术路线,推进全程机械化生产。例如,在棉花作物的生产机械化方面,推广棉花标准化种植技术、机械化采摘技术以及适宜机采的长绒棉机械化收获技术等。最后,加快发展畜禽水产养殖机械化。建立完善的畜牧业机械化技术标准体系,推动规模化养殖设施装备配套技术规范。构建水产养殖全程机械化体系,推进设施装备运用与绿色养殖方式发展相适应。同时,推广绿色高效养殖装备技术,推动农牧配套、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模式[4]。
积极推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方向[5]。为此,需要采取以下措施:首先,着重推进绿色高效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装备的研发应用。这意味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和精力,开发新型加工设备和技术,以降低农产品加工过程中的能耗和资源消耗,实现绿色环保的生产方式。在这一方面,应该加快推进太阳能、空气能等清洁能源的绿色高效农产品初加工技术装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其次,加强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体系的建设。这包括推进粮食减损等农产品初加工机械装备的成套化,探索示范成套装备与配套设施的集成一体化发展,以提升农产品初加工的工程化水平。探索发展“互联网+初加工机械化”,推动农产品初加工重点环节装备应用实时信息采集和智能管控系统,鼓励生产主体进行设施与装备物联化、智能化升级改造,以促进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与信息化、智能化的融合发展[6]。
加快补齐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短板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旨在推进丘陵地区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转型,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产品产量,改善农民生产条件和收入水平[7]。首先,进行适宜装备研发推广。针对丘陵地区特殊的地形和地貌特点,积极发展适合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高效专用农机。推动通用动力机械装备及特色作物生产、特种养殖需要的高效专用农机研发,增加装备供给。强化需求引领,加快协同合作,推进协调研发和推广应用,以适应丘陵地区农业生产的多样化需求。其次,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农田平整度不一,为了适应不同地形特点,需要根据田间道路、田块长度与宽度等条件,明确田地宜机化改造的要求,提出适宜不同地形特点的改造技术方案。通过农田宜机化改造,提高农田的机械化程度,优化耕种作业流程,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最后,推进作业服务模式创新。积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全程机械化”等多样化的机械化生产、社会化服务模式,引领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通过建设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提供机械化作业、技术咨询、设备维护等服务,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促进农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8]。
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旨在提高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推动农业生产向高效、环保、可持续的方向转变。一方面,推动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发展。通过引进和开发智能农机装备技术,实现农机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高农机作业的精确性和效率。利用先进的导航、传感和控制技术,使农机能够自动导航、自主作业,并能根据农田环境和农作物需求实现自动调整,实现精准作业,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推动农业机械化绿色化发展。绿色化包括推广使用清洁能源、优化施肥和用药方式、减少废气排放等措施,以降低农机作业对环境的影响。采用绿色能源驱动农机,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机械作业的碳排放,推广应用高效农机和智能化农机,减少资源浪费和污染[9]。
完善农业机械化产业群、产业链包括以下方面:首先,着重壮大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培育发展农机作业服务公司、农机合作社和农机专业户等社会化服务主体,鼓励创新服务模式,使农机社会化服务覆盖农业全产业链,支持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其次,推进农机销售、维修及零配件供应产业发展。创新农机流通体系,提升农机售后服务水平,便利农民购买、维修和使用农机。最后,推动农机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发展。建设农机职业技能开发体系,加强基础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充分利用企业设备和场所提供培训服务,发挥农机培训机构、生产企业和农机合作组织等社会力量的作用,扩大农机实用技能培训规模,让更多农业从业人员掌握先进技术[10]。
本文深入探讨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战略和方向以及在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等方面的推进措施。与此同时,也要正视当前农业机械化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如设施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农民培训意识薄弱等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因此,应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和科技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一体化服务体系的建立,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智能、绿色转型,为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