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与实施

2023-10-18 21:55张景丽
安徽教育科研 2023年26期
关键词:组员新课标交流

张景丽

(合肥市南门小学森林城校区 安徽合肥 230000)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按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学习能力,在他们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将全班学生组成若干学习小组,每组学生在一起研究和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群,教师巡视、点拨、参与讨论和及时反馈信息,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助合作学习。它是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改革与创新。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一)培养自学能力

早就有教育专家提出,我们未来社会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由此可见,培养未来人才的自学能力非常重要,而是否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则成为衡量教师教育教学水平高低的又一把标尺。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向来主张“在课堂里教学语文,最终的目的是要达到‘不需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老师教,自己能阅读”。这强调的就是我们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所谓自学能力,就是指学习者依据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有效地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培养学生这种自学能力的主阵地。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带着学习任务自学,后面的小组讨论和集体汇报都是建立在个人充分自学的前提下的。当然,其中离不开自学方法的指导。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我们应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在课本上圈、点、画、批等习惯(把生字、难理解的字词圈出来,并且主动查字典、词典;在文章中优美精彩的词、句、段下面加上点;把有疑难的地方画出来;在有感悟、体会,有个人想法的词、句、段旁边作上批注)。如此自学方法,使学生更容易抓住文章的主旨,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这些学习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而且会让他们更好地进行课外学习,使其终身受益。

(二)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期是成员个人自学,是在组长的调控下进行组内自由交流,每位组员都积极、自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听取他人的见解。学生在有限时间里对组内的信息进行辨析、取舍、重组、创新等,通过这一过程,形成思考的方法和习惯。对于那些不善思索的学生来说,这可以使其体验到别人解决问题的经历,分享小组集体成功的喜悦,从而深刻认识到大胆设想、积极探索和敢于创造的价值。而对于优秀的学生来说,这种学习方法给他们提供了更宽松自由的平台,能充分发挥其辐射力,带动周围的同学共同进步。

小组合作学习的后期,即全班汇报环节,将会带有竞争的味道,这种竞争让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既紧张又愉快。为自己所在小组而阐述与辩论,充分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自信心和集体荣誉感。发言的学生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全面地表达本组的观点,同时也要聆听别人的想法,这就开放了学生的思想,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还学到了人际交往、沟通等更多方面的方法和技巧。

小组合作学习本着人人参与学习过程、人人得到学习进步的原则,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精神,实现了交流与提高的学习目标。这一学习方式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单维交流,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带动、提高个体的学习能力,从而达到完成预设的学习任务的目的。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通过相互交流、研讨掌握基础知识,优化思维品质,完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

(一)预设学习任务群

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预设学习任务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备课的时候研读教材,细致思考,根据作者的创作内容与表达方式、编者的编排意图、小学语文学段的教学目标等方面内容,设置本课中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从而达成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目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组建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进行的教学活动,是进行合作学习的有效保障。教师通常要兼顾组员的学业水平和能力、个性特点等方面的差异,构建组内异质及组间同质的学习合作小组。组内异质为组员间相互交流学习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保证了公平竞争的环境。

笔者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据座位将学生每4人分为一组。1号组长,能力强,组长统筹;2号副组长,记录员;3号中等生;4号潜能生。每个成员必须明白自己在学习活动中承担的任务,明确职责,即组长根据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群进行分工,4号提疑问或观点,2号、3号交流讲解,最后由能力强的1号修改、补充、归纳,提出更多更好的意见,进一步完善、升华将要汇报的内容;其中2号负责填写学习任务单,任务单包括自学指导及探究活动。展示环节中,1号交流汇报,其他组员可补充。等小组合作学习流程适应熟练后,组员之间的任务和职责可轮换。精心分组,促进互动;角色分配,各司其职;分工明确,鼓励参与。学习合作小组成员人人都参与,人人都思考,人人都发言,人人都进步。

(三)开展小组学习

在课堂上以4人为一小组开展学习活动,并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和展示学习成果。首先在4人小组内进行个人自学、互助、完善总结,然后由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或与别的小组积极讨论、竞争辩论。具体做法:①明确任务。学习任务单中可标明学习任务及要求,合作探究中的各种疑难问题或思考总结的成果等,都可由各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展示、答疑补充。②及时点评。课堂上组间互动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过程、思维方式、态度情感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这种过程性和综合性的评价结果是评选优秀小组的重要参考依据,也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一种引导。

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建议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初期时,在黑板上出示表达的流程,比如先说什么、后说什么,以及说清个人的观点、理由和探究的过程。经过这样的练习,学生的表达能力就会渐渐提高,一段时间之后便能很流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全班汇报交流

常见的小组汇报形式有三种:(1)补充式。由组员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对比自己的理解进行补充或阐述不同观点,最后由组长取舍归纳,得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比如“掌握易错的生字词”“概述主要内容”等基础型学习任务可以采用此方式。(2)辩论式。由组长统领安排,根据学习任务依次进行交流,其他组员和教师都可提出不同的观点。类似“解决重难点问题”的发展型任务群可采用此方式。(3)择优式。每位组员都可以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由其他同学和教师一起评选出最佳答案。择优式可应用于一些较为灵活的、发散思维的拓展型任务。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平等地与学生对话,让学生感受到尊重、理解和信任。在这种真诚、信赖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更易形成尊师而不畏师、重本而不唯本、好思好疑好问的良好学风。

(五)进行学习评价

新课标在课程评价中明确指出评价包括有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尤其强调过程性评价。每一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等,都是过程性评价的考查点。为此,在学习小组成员合作学习、讨论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应制订评价标准,引导学生合理利用评价工具,公正客观地形成评价结果;要关注到小组成员的分工方法、研讨过程和对不同意见的处理等,以及每位学生在交流过程中表达与倾听的规则意识、交际修养,借助有效评价促进学生反思,实现自我提升。

评价要侧重学习过程、学生主体的参与度,考查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学习活动中是否真正发挥到了主体作用。应综合学生自评、组员和组间互评、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打破传统教育教学中的“一把尺子”的评价方式,落实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评一体的理念。同时将各学习小组4名成员共同努力的成果作为评价内容,组员之间自然就能形成主动督促、互助、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新课标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引导学生勤于思考,乐于表达与交流,勇于合作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致力于促进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充分发挥义务教育中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教师应积极探索,切实发挥其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
组员新课标交流
你的不开心,让园艺温柔治愈
如此交流,太暖!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小组落幕
还是不错的
成长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