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平法识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23-10-18 15:14王新征陈玉超
科教导刊 2023年22期
关键词:平法普通本科导向

赵 禹,王新征,陈玉超

(南阳师范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河南 南阳 479061)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面对产业升级进程的加快,建筑行业对从业人员的创新素质和应用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应充分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需要,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切实为行业输送学历层次较高、实践能力较强、综合素质突出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平法识图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本课程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和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G101 系列图集的基本知识(以下简称“G101 标准图集”)和钢筋用量的计算方法,并具备正确识读实际工程图纸和指导实际工程钢筋翻样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质量安全意识,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同时,课程讲授的“平法”是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从事工程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咨询等工作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体现出较强的实用性和实践性。面对行业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平法识图课程在教学改革方面需要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与研究。

1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在平法识图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平法识图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多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强调课程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备性,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行业产业发展与职业需求[1]。通过对用人单位进行跟踪调研发现,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建筑结构施工图识读能力薄弱的问题,体现出众多本科高校基于本课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尚未得到有效实施。

1.1 教育导向不够明确

教育导向不够明确是平法识图课程在教学上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课程的教育导向体现为三个“不明确”,即高校发展导向不明确、职业应用导向不明确和毕业设计导向不明确。其根本原因在于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对国家教育改革的理解不彻底、对社会发展需求的判断不准确、对教学短期目标的设置不系统。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在思想层次上忽视了应用型人才是国家现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重点这一根本导向,在高校建设上盲目追求学术型发展,忽略了自身科研实力不强、硬件设施缺乏的现实条件,因此在行为层次上就体现为培养方案太陈旧、理论教学不实用、实践环节不深入等特点。对于实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平法识图课程来说,倘若在教学中偏离了课程特点就会出现与工程实际相脱离的情况,无法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1.2 专业教材缺乏创新

专业教材缺乏创新是平法识图课程在教学上存在问题的直接原因。平法识图课程的教材存在三大问题,即教材滞后于新规、教材同质化严重[2]和教材表现力缺乏,其根本原因在于多数课程教材均简单节选自G101 标准图集。由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更定的22G101 图集已于2022年6 月正式出版,但目前大多数教材依旧以16G101 图集作为标准进行节选汇编。从教材编写依据来看,行业技术标准和法规条款是不断发展完善的,修订时间难以确定,且教材从编写到出版需要一定时间,导致教材的滞后性广泛存在[3]。从教材编写内容来看,本门课程教材版本繁多,但大部分是基于G101 标准图集的简单节选和拼凑,易造成教材内容重复枯燥。尤其是标准构件及节点构造作为重难点内容,从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两方面来说都存在一定难度,若教材直接简单引用标准图集中的二维图示,会造成知识重难点的展示不直观、不立体,授课和学习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1.3 课程环节过于单一

课程环节过于单一是平法识图课程在教学上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平法识图的课程环节存在两大问题,即在教学环节上无配套的实训环节和在考核环节上无灵活的考核机制。相对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高专层次院校来说,大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在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上仍以讲授法为主,缺乏实践教学和实训环节。虽然教师可通过课件、视频等方式展示教学内容,但由于学生立体感官能力不强并缺乏工程经验,导致从学生视角来看,课程中的二维图例很难和三维实物形成很好的对应关系。而且,在单一的课程环节下,对于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往往采用传统的“平时成绩+理论考试”的考核方式,缺乏“以考促学、以学促用”的推动性和评价的全面性。

2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平法识图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2.1 树立两级目标导向

推动平法识图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入两级目标导向,即短期毕业设计导向和长期职业应用导向。

在短期毕业设计导向中,教师要让学生做到“两个认识”,建立“目标激励”手段。第一,要让学生认识到毕业设计的重要作用,明确毕业设计是本科阶段的最终检验,也是毕业生社会化与职业化发展的重要演练。第二,要让学生认识到平法知识体系在毕业设计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毕业设计中最关键的内容之一就是利用平法知识进行结构施工图的识读、绘制和修正。

在长期的职业应用导向中分别要做到学生和教师层面的“两个培养”,建立“双向促进”手段。第一,要积极进行学生层面的职业技能培养。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平法知识体系在职业生涯中的重要地位,其次教师可利用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不同授课方式引导学生联系工程实际。第二,要深入贯彻教师层面的职业素质培养。为了更好契合课程特点,需要教师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实践教学指导能力。所在学院可通过挂职、交流等具体形式提升任课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和综合素养,将“理论型”人才逐步转变为“双师型”队伍,反哺学生层面的职业技能培养。

2.2 配套三级综合实训

推动基于平法识图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教学环节中可配套三级综合实训项目。依据课程特点及内容设计实训内容,即工法楼参观实训环节、可视化模型创建实训环节和构件微缩模型绑扎实训环节。

实训环节一,通过工法楼实训基地参观环节启发并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在本实训环节中,教师可现场向学生展示并讲解现浇混凝土结构中梁、板、柱、剪力墙、楼梯和基础等构件的本体及节点构造,使学生从课堂理论教学中的感性认知初步上升为认识环节的理性认知。

实训环节二,通过可视化模型创建环节提升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软件应用能力。框架梁、柱平法识图是本课程的重难点章节,依据环节要求,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建筑信息可视化软件按实训书要求建立难度适中的构件模型。对比实训环节一,本环节可进一步将获得的理性认知通过专业软件直观化、立体化。

实训环节三,通过微缩模型绑扎环节提升学生实操和翻样的能力。在本实训环节中,学生将已建立的可视化模型按一定比例缩减,通过扎钩、扎丝、12#镀锌铁丝、16#镀锌铁丝等器材和材料进行标准梁、柱构件的微缩模型绑扎,可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将理性认知实体化。

本配套三级实训利用任务驱动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真正做到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的深度结合[4],强化了课程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综合性和创新性,不仅提升了课堂品质,也为专业课程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实训素材。

2.3 丰富课程教学模式

推动基于平法识图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教学模式中可引入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将传统授课模式与多种教学形式进行融合互补,也是现代教育技术融合互联网信息技术等多种技术手段对教学资源进行优化整合并灵活运用的新型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顺应了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也可与本课程抽象性强、知识点繁杂的特点形成有效互补。

针对本课程来说,在授课形式上可利用“学习通”“雨课堂”等作为网络教学平台,在组织形式上可尝试嵌入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作为传统讲授法的补充形式。混合式教学可优化整合教学资源,契合了高等教育改革的趋势,是推动课程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以本课程为例,课前,教师可在教学任务中发布某一节点构造详图和录制的微课视频,要求学生自主预习。课中,学生可通过分组讨论、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节点构造特点分析,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成果的汇报讲解,最后由教师总结重难点并统一讲授释疑和归纳总结。过程中可利用平台移动端穿插进行课堂测验、随机选人等活动。课后,教师可查看习题作业和情况反馈,并依据学生接受程度进行个性化辅导。可见,混合式教学突破了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完成了教师由传统讲授者到组织引导者的转变,强化了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4 改进优化考核办法

推动基于平法识图课程的教学改革,在教学考核中可优化考核办法,即综合考核办法和分部考核办法。

综合考核办法应增加过程性考核比重,即将“理论考试+平时成绩”的单一考核方式转变为“理论考试+实训成绩+平时成绩”的全面考核方式。对于以上三部分成绩的评定可分别按照50%、40%、10%的比例进行设置,旨在突出理论知识为重、实训环节为主和平时表现为辅的量化评估模式。

分部考核办法要对理论考试、实训成绩和平时成绩进行比重分配。在理论考试成绩方面,要明确本课程知识考查体系主要分为以制图规则为主要考核内容的“识图部分”和以构造详图为主要考核内容的“算量部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因主要从事工程设计、施工管理或技术开发等工作,需要着重突出“识图”的地位,因此“识图部分”和“算量部分”考查分值可分别按照70%、30%比例设置。在实训成绩方面,考虑到三级综合实训的难易程度和课时量安排,可对一至三级实训分别按照25%、25%、50%的比例进行设置。在平时成绩方面,按照个性化评分要求根据课堂表现和课程作业以50%、50%比例设置。

3 结语

在建筑行业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双重背景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平法识图课程要依据课程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在教育导向目标中,要明确高校转型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任务,树立短期和长期目标导向,建立“目标激励”和“双向促进”手段。在课程环节设置中,要依据课程性质配套综合实训项目,将理论与实践深度结合。在教学模式上,可积极尝试混合式教学,拓展网络教学空间,整合优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在突出实训环节和多元化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改进优化考核办法。总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的平法识图课程改革要遵循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需求的顶层设计,推动院校层面、课程层面对于教育教学活动改革的基层建设。

猜你喜欢
平法普通本科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普通本科院校:于“普通”之处见精彩
“偏向”不是好导向
SSE教学模式在普通本科-儿科专业后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抗震框架梁钢筋工程量计算解析
浅谈框架结构钢筋安装的几个要点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国家创新体系下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转型的国际化思考
浅谈平法表示与钢筋算量模块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