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朽木不可雕。”但是在山东菏泽市曹县,许多人看不上眼的朽木、软木,经过曹县木雕匠人的雕琢,却能转化为精致的工艺品。如今,经过融合创新发展,这一传统手艺已转型升级为新型手造产业,产品畅销海内外。
非遗传承人以木为纸,以刀为笔,把许许多多松软的泡桐、将要腐朽的树根雕刻成花鸟鱼虫及木雕屏风,它们琳琅满目,惟妙惟肖,带来了不错的经济效益,也颠覆了“朽木不可雕”的传统认知,不失为一个传统工艺上的奇迹。无独有偶,在中國国家版本馆,依靠最高级别的恒温恒湿保藏条件,经过古籍保护专家的精心设计,很多历经千百年的珍贵古籍得到了更好保护。传统认识中“纸寿千年”的极限想象也被进一步拓展,古籍纸张的保护年限不再困于千年。从“朽木亦可雕”到“纸寿逾千年”,文化传承、文化保护的奇迹令人欣喜。
篆刻、剪纸、雕版印刷技艺、蜡染、苗绣、木雕……这些历经千百年延续至今的古老技艺是中国人“记得住的乡愁”,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文化遗产,对于接续一个地方的文化传统、提升一个地区的文化品质、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都具有重要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2023年7月27日)
素材解读
1.传统文化的创新。传统的未必是落后的,民族的往往是世界的。“朽木亦可雕”“纸寿逾千年”等的突破,是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不断发展、在守正中不断创新的产物,体现了文化遗产、传统工艺从抢救性保护到保护利用并重,再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趋势。
2.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促进传统文化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展现出与时俱进的独特魅力,创造出更多颠覆传统认识的奇迹。
适用话题
文化传承 文化创新 非遗保护 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