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特殊群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探究

2023-10-17 16:35崔记周
今天 2023年18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群体心理健康

崔记周

(平凉市崆峒区广成学校 甘肃 平凉 744000)

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育工作者利用心理学相关知识与技能,通过日常教学工作渗透、相关心理教育活动开展等手段和举措,建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运用科学的心理学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对特殊群体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培养小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特殊群体的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包含学校、家庭及社会三方面,教师、家长和社会心理辅导人员应从学生身心发展实际规律出发,应用心理教育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解决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推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各方面可持续性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特殊群体小学生”的概念界定

“特殊群体小学生”包括父母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离异或者已故的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孤残家庭学生、残疾人子女、无人照管跟随亲戚就读的孩子和因其它原因导致心理行为出现问题的学生。这几类学生一般家庭背景较为特殊,学生的家庭教育现状不足,心理健康方面存在这一些问题,不良行为习惯亟待矫正和规范。因此,做好特殊群体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要足以引起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参与,以形成合力,取得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促进特殊群体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2.“特殊群体小学生”的共性问题

特殊群体小学生为什么“特殊”,“特殊”在哪里?一般是人们关注的重点。相较于一般群体的小学生,这类学生的“特殊”一般可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2.1 特殊的家庭背景

和一般小学生完整、和谐、温暖而充满亲情和关爱的家庭不同,特殊群体小学生的家庭一般都具有比较特殊的背景,主要表现为家庭的不完整和不和谐。有的小学生父母离异或者一方甚至双方身故,使其成为单亲或者孤儿,有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孩子跟随爷爷奶奶或一方生活,有的因为天灾人祸等原因,家庭极度贫困,有的因为父母或者孩子先天残疾或者有生理缺陷,还有的孩子,父母一方或者双方不履行抚养孩子的义务,出现只生育不养育的情况……诸如以上种种情况的存在,都使得孩子的成长和教育受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和冲击,给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困难、问题和挑战,也给孩子的心理蒙上了严重的阴影。

2.2 家庭缺乏亲情和关爱

特殊群体小学生由于生活在不完整、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因而,他们普遍存在缺乏亲情和关爱的情况。由于父母离异、身故、常年外出或不尽抚养义务等原因,这些家庭的孩子从小就缺乏父爱或母爱,缺乏家庭的温暖,缺乏亲人的关爱。长期身心处于缺乏温暖的家庭环境和氛围中,对孩子的情感和心理的伤害很大。这些孩子精神上逐渐会变得自卑,常常觉得自己及自己的家庭不如别人,他们内心的孤独、苦闷长期无法宣泄、无处诉说,因而性格会逐渐变得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逐渐会将自我封闭起来,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同伴、同学交往等。

2.3 心理问题缺乏疏导干预

特殊群体小学生由于家庭育人环境的原因,缺乏家庭温暖和亲情关爱,他们过早地担起了本不属于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家庭责任和使命,过早地背负着精神方面的压力,这致使他们的心理健康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问题,急需要疏导和干预。例如由于长期缺乏家庭温暖和亲人的关爱,学生长期身处压抑的氛围中,因而他们的心理健康方面会逐渐出现一系列问题。如果再得不到老师的关爱及同学出现焦虑、自卑、敌对心理。特殊群体小学生的心理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干预,会逐渐形成一些心里方面的疾病,严重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2.4 行为习惯亟待矫正和规范

由于亲情缺乏和家庭教育的不足,特殊群体小学生一般在思想和行为习惯方面都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例如长期在不如意、不顺心的家庭环境中生活,他们的一般脾气比较暴躁,性格比较急躁,部分男生喜欢打架,不喜欢上学,有厌学或逃学行为。由于缺乏温暖和关爱,他们一般性格比较任性、自私、冷漠和偏激,有时候缺乏自信,有时候却盲目自信等。他们身上的这些行为习惯,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矫正和规范,就会逐渐演变成思想、性格上的缺点和不良行为,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不利。

3.“特殊群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策略

3.1 多一份关心和关爱

特殊群体小学生家庭背景特殊,缺乏亲情和关爱,因此,教师一定要尽自己的努力,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用自己的爱心和实际行动去融化孩子内心凝固已久的坚冰,帮助他们走出亲情的荒漠。

3.1.1 多进行家访,用老师的关爱感化孩子

对于特殊群体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转化,首先要从详细了解孩子的家庭现状和背景入手。只有打开孩子的心扉,走进孩子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才能真正拉近和孩子的距离,才能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转化的措施和方法。班主任老师一般要利用放学后孩子回家的机会或者课外孩子在家时间,经常性地深入孩子家庭进行家访,多和孩子及其监护人沟通交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孩子的家庭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帮助,解决一些生活方面的实际困难,赢得家长的认可。同时,对孩子及其家人多进行鼓励和安慰,多讲讲国家的“两免一补”、困难救助等助学政策,帮助孩子及家长树立信心,让孩子有好好上学的坚定决心,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力和上进心。同时,在家访中,多向家长了解孩子个人的一些实际情况及性格、思想和行为方面的优缺点,此外,还要设防想法促使家长改变思想和教育观念,多关心孩子学习,多关爱孩子的成长。

3.1.2 一视同仁,用班级关爱暖化孩子

特殊群体小学生由于家庭情况特殊,存在缺陷,因而,他们的内心极为敏感,总觉得自己不同同学,在同学面前老有“矮半截”自卑心理。因此,老师要在自己多关心和帮助特殊群体小学生的同时,私下要对所有学生提出严格要求,禁止任何学生以任何方式歧视特殊群体孩子,不论是语言上还是行为举止上,都坚决不能歧视和伤害这些孩子,还要私下对班干部叮嘱,让全班同学在有意无意中从生活、学习等方面帮助这些孩子,还要鼓励同学们多和这些孩子交朋友,多和他们一起玩耍、做游戏,一起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让他们变得开心、每天在班级生活中过的顺心。这样,在不知不觉中他们就会融入班级大家庭。老师和同学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让特殊群体的孩子感受到来自班级的温暖,改变他们内心的自卑心理,用爱照亮他们内新的阴暗,使他们逐渐变得和其他孩子一样,阳光快乐地健康成长。

3.2 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干预

特殊群体小学生心理健康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集中在冷漠、孤独、厌学甚至逃学、言语偏激、喜欢打架、有暴力倾向等方面。老师一旦发现他们出现此类心理波动,必须及时矫正。首先要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学会明辨是非。无论是班主任、科任教师还是心理辅导老师,都要善于及时发现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偏移现象,及时关注他们在校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特殊举动和偏激言行,了解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的原因,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其次,心理健康教育疏导必须引起学校要的足够重视。现在,自上而下,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各级教育部门通过多种途径和各类培训,为学校配备了心理健康教师,以便专门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各校也都专门设立了心理辅导室或者心理咨询室,每周都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经常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举办心理健康讲座等。这很好地解决了学生日常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及时消除了学生的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有益。其三,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的主要精力放在特殊群体小学生身上,每周定期或者不定期对他们开展心理健康咨询,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和干预,及时化解和排遣这些孩子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避免因心理问题导致生活、学习以及思想行为等方面出现更严重的问题和倾向。

3.3 及时矫正和规范不良行为习惯

特殊群体小学生由于家庭教育缺乏,思想和行为习惯方面缺乏必要的约束和规范,这使他们形成了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除过在生活学习上对他们充分关爱,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之外,要矫正和规范他们的思想和言行,坚决改掉他们身上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和缺点。在日常规范和矫正过程中,要遵从宽严相济的原则,既不能太严格,避免他们因一时适应不了而出现反作用,又要让他们知恩明理、有正确的是非观念,能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勇于改正缺点,弥补不足,逐渐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规范到《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来,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念,树立自强自立的信心,逐渐使他们的思想和行为习惯转入到正常轨道上来。

结语

总之,特殊群体小学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点。在日常学校教育中,作好特殊群体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教者用爱心、耐心和信心真正作好特殊群体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这部分学生也能和其他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在学校师生的关爱、尊重、鼓励和帮助下端正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群体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