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2023-10-17 10:54
大众文艺 2023年16期
关键词:传统节日中华思政

安 莉

(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太原 030000)

中华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延续流传下来的优秀文化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醇厚的传统节日和异彩纷呈的节日习俗,犹如一条无形的纽带,既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又连接着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的情感期盼,引发所有中国人的心理共鸣和思乡情怀,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主义接班人,将优秀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开辟新的教育途径,既是传承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需要,也是培养新时代青年人才的题中之义。

一、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及特点

传统节日文化是以节日为载体的文化资源,具体表现形式体现在庆祝方式、饮食习俗、活动方式等内容上,是民族文化的具体展示,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价值。[1]我国的节日文化历史悠久,传承了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岁月的检验和洗礼,愈发成为中华文化的中坚力量,极具民族特色与国家情怀。深入挖掘发扬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资源,能够进一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传统节日文化的继承性。中华文明最早起源于农耕文明,人们对大自然怀着敬畏的态度,根据日升月落、四季轮回安排生产生活,因此许多传统节日也多跟节气相关。按照节气安排农耕,开垦劳作,让古代社会“聚族而居”,形成了团结协作的优良传统。古人对大自然十分崇外,因为自然环境的好坏很大程度影响着农作物的收成,因此从古代就开始了用仪式活动祭拜天地,祈祷风调雨顺,感谢大自然的馈赠,久而久之,这些仪式活动发展成了固定时间的节日传统。春节最开始就是祭神祭祖活动,相传舜即位,他常在农历正月初一带领满朝文武百官和自己的族人来祭拜天地神灵保佑国民安康,保佑风调雨顺,保佑生灵不受涂炭,保佑衣食无忧,保佑繁荣昌盛。后来这祭祀活动被后人继承下来不断发扬光大,在民间也流传开来,民间把这个祭祀活动慢慢变成了庆团圆,享美食,逛庙会,给亲人送祝福,随后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

其二,传统节日文化的包容性。一种节日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与当时人们的知识基础、生活习惯、精神信仰、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中华大地面积广阔,民族众多,各民族在融合发展、团结协作、交流互鉴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民族文化。[2]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是在中华各民族文化交融中形成。例如蒙古族,以游牧生活为生,与中原文化差距较大,饮食习俗生活习惯都与汉人不同,他们习惯大口吃肉,大碗饮酒,而汉族人喜欢烹饪做工复杂,卖相精美的美食,然而在长期的交往协作中,蒙古族过年也开始包饺子,汉族人也喜欢尝试手撕羊肉。正是由于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包容性,让各民族文化相得益彰,传承繁衍,和谐共生。

其三是传统节日文化的人民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指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群众观点。同样,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创造者也正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日常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了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传统节日文化形成后反作用于人民群众,指导人民的生产实践,给予人民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价值支撑。人民群众是传统文化的创造者,同样是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实践者,传统文化传播的主体正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日常的生活中受到传统节日文化的熏陶,影响着人民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当中,使得传统节日文化历久弥新,在不同时代不断被注入新的内涵与价值。

二、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在漫长的民族进程中深深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与人们的思想观念融为一体,发挥着基础而又深刻的思想力量。[3]因此应提炼出传统节日文化中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耦合性,将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融入思政教学,助力高校立德树人工作的开展。

(一)有利于弘扬传统美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可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来源,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不断发展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是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方式,在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传统节日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如天地合一、忠孝仁义、天道自然、诚实守信等精神品格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益价值参考。同时通过传统节日已经默默渗透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人们日用而不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社会和个人层面的要求也是互联互通的,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选择和精神追求。另一方面,传统节日的活动形式和习俗习惯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载体,为培育和滋养文明社会风尚提供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具有强大吸引力和感染力的传统节日,以其多样的活动形式、丰富有趣的习俗体验激发着广大群众参与其中,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群体,高校利用传统节日文化开展思政教育,能够营造接地气、贴生活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趣味体验中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熏陶,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准则牢记于心,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合格的新时代接班人。因此,高校思政教育者要利用好传统节日的周期性、全民性的特点,将传统文化节日融入教学实践。

(二)有利于坚定文化自觉与自信,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青年人是国家的未来,青年人有理想,民族才有希望。当前世界局势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期,文化软实力的较量是综合国力竞争内容之一,在这个关键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牢牢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维护好意识形态安全,为大学生树立好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激发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积极向上、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4]高校思政工作者应讲好传统节日故事,让学生领会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寻找到民族文化认同和情感价值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自觉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例如端午节,端午节在传统节日中占有重要地位,关于端午节的传说最著名的是为了纪念楚国时期的屈原。屈原一生都在坚守高洁的信仰,宁死不与小人同流合污,正是过于正直的性格,使得屈原在朝堂中屡被排挤,最后壮志难酬,亲身经历了国破家亡,屈原看着自己的国家灭亡,不愿苟且于人世,最终投江而死。百姓为了避免鱼儿咬坏屈原的尸体,纷纷往江中投喂食物,最后这种食物演化为了粽子。屈原忠君爱国,正义凛然的高洁品格也被歌颂了千年,端午节也成了纪念屈原,赞扬其气节的传统节日。当后世人读到《离骚》中那句“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们都会回忆起千百年前这位以身殉国的壮士。

三、中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

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是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素材。[5]在中华传统节日文化的博大精深中,高校学子能够吸取文化自信的力量,树立远大理想抱负。

(一)拓宽思政教育阵地,以传统节日文化激活课堂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拓宽思政教育阵地,要利用传统节日文化激活课堂教学。首先要开设传统节日文化相关的课程。全国高校中大部分课程并不涉及传统节日文化的普及,学生对于传统节日的了解也仅仅限于家长阐述或者书记漫画,并没有规范的获取信息的渠道。除此之外,部分高校领导也并不重视传统文化课堂的设置,以至于传统节日文化教学缺失。针对此类问题,相关责任部门应该责令高校整改课程,不能过于功利化教学,要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对于传统节日文化应如何应用于思政教育,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方面,应组织相关教师编写与传统节日文化有关的校本书籍,结合本校教学实际以及本区域特色教育资源进行编写,为学生提供了解中国优秀传统节日的系统化学习资料。另一方面,要探索节日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理念的价值共通之处,让传统节日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实现价值深度契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引入传统节日文化的相关内容,分享学生感兴趣的节日起源和故事传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了解传统节日文化蕴含的深刻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其自觉融入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扬中,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二)增强教师知识储备,提供传统文化进修平台

“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的素质越高,文化内涵越深厚,越能更好地承担起育教学育人的任务,尤其对于思政教师而言,其教学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人格和价值追求的形成,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在“大思政”的背景下,不仅对思政教师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提出了要求。由于每位教师的文化素养、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程度更不相同,所以为高校教师提供相应的进修平台是必然要求。例如可以定期开展学术沙龙,各位老师相互交流如何将节日文化运用于实际教学的心得,鼓励不同单位、不同学科的老师相互吸取经验,取长补短。在理解学习传统文化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要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将春联、包粽子等传统习俗搬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动手体验,吸引学生兴趣以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只要先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和文化素养,才能将传统节日文化与现代课堂实践有机结合,做好思政育人工作。

(三)创建网络平台,积极宣传传统节日文化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网络媒体已经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在日常生活的使用中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产生了较大影响。自媒体短视频以“人人都是信息创造者、传播者”的特点备受现代青年人的青睐,利用几秒钟的时间提供新鲜、热点、刺激眼球的内容吸引用户停留观看,让大众在工作学习之余浏览短视频成为生活的常态。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也应该以这种“见缝插针”的形式,将传统节日文化中的精神内涵注入其中,让学生在浏览过程中感受传统节日文化魅力,让学生自觉承担起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同时思想教育渠道不能仅限于短视频软件,应建立起涵盖抖音、微博、微视频和思政网站一体的融媒体中心,做到师生信息共享,更好地交流学习,有利于思政老师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将一些处于萌芽状态的错误价值观及时遏制,让思想教育工作发挥更好地前瞻性和主动性。需要注意的是,高校要针对校内中国优秀节日文化的宣传做好监管,杜绝虚假、夸大、恶俗、不合理的宣传,同时还要做好校内社团对中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引导宣传工作,为中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播创建良好校园环境。

(四)开展线下实践活动,创办校园传统节日活动

课堂教学是思政教学的基础环节,除此之外更应重视课堂外的线下教学实践,积极开展校园传统节日活动营造浓厚节日氛围是关键。校园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大学生群体参加最为广泛的活动之一,利用传统节日创办校园活动,能够引起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使命感。例如举办中秋主题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鼓励学生排练嫦娥奔月的舞台话剧,将传统节日文化搬上表演舞台,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与活力。举办“赏月诗会”,体会乡愁情怀,抬头望天上的明月,品读“低头思故乡”的滋味。中秋节是月圆之夜,是亲人相聚的团圆时刻,和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是最治愈的时刻,月亮也被赋予了强烈的“思乡”的情感。将传统节日文化中所蕴含的乡土情怀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能让大学生了解乡土文化、体验故土魅力、升华爱国爱家情感,又能够激烈新时代青年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力。

结语

中华文明是四大古老文明中唯一一个不曾中断的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繁衍的精神动力,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与中国优秀传统节日文化相融合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要锲而不舍地努力探索以传统节日为载体进行思政教育改革的新途径,扬长避短,坚守正确思想立场,守住“红线”,将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发扬光大,精准把握学生需求和思想动态,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支撑和人才保障。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赋予青年人的伟大使命,因此我们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中华文化向更大的舞台传播,让全世界人民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以不辱时代使命,做社会主义合格的接班人。

猜你喜欢
传统节日中华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