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跨界融合

2023-10-16 21:11禚小伟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5期
关键词:跨界融合互联网+教育背景

摘要:目前初中音乐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课程设置数量不足以及学校对音乐学科的关注度不够。尤其是当学生步入初三后,面临中考的压力,有部分学校会用其他考试类型的主课直接替换音乐课,因而剥夺了学生从音乐课堂中获取音乐知识的机会。其次,通过对初中音乐教学情况进行分析发现,部分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程中,相關知识的教育相对片面和浅层,学生难以逐步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基于此,本文将探讨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跨界融合模式,以期提升学生音乐素养,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学到更多音乐知识,同时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校对音乐学科的重视程度。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背景;初中音乐欣赏课教学;跨界融合

通过探讨“互联网+教育”的跨界融合,希望在初中的音乐欣赏课教育当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融入更多的资源内容,让学生真正体验音乐的魅力。“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在于多种渠道的融合,借助各种平台资源,挖掘更多的学习资料,使教师能够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带来不同的体验。同时,可以不断提高音乐鉴赏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的同时,帮助学生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学习的深度。

一、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的内涵分析

许多初中音乐教师对于音乐欣赏存在误解,他们认为音乐欣赏只是简单地听音乐,或者仅仅涉及音乐鉴赏课程的内容。但音乐欣赏不仅仅是听觉的体验,它还包含了借助其他感官和辅助手段,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层次探索的能力。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真正从精神层面领会音乐作品的内涵。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师需要普及乐谱知识、作曲家的经历、作词的背景以及演唱者的个人经历等一系列的知识内容。通过这些知识的传授,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整个音乐作品。大多数音乐教师认为学生的音乐欣赏只是单纯地对乐曲进行欣赏,并更加注重鉴赏的层面。然而,要想真正地鉴赏音乐,学生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分析能力,及具体的历史文化背景。在新课改下的初中音乐课堂中,音乐知识教育应更注重学生的体验感,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教师应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理解多元的音乐文化,真正喜欢音乐学科。因此,在音乐欣赏课程中,不需要过于强调高深的音乐知识,而是更加强调创设浓郁的课堂研究氛围,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文化。

听音乐是一种休闲娱乐活动。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非常快,生活压力也很大,通过听音乐可以作为一种生活调剂[1]。音乐欣赏不仅让人从思维和心理层面感知音乐作品所传递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可以带来个人的精神领悟。音乐鉴赏更多的是对音乐本身的品鉴,而音乐欣赏则更像是从多个角度去感受音乐作品,每个学生都可能有不同的领悟。在初中音乐欣赏课程中,教师需要有效地设计课程内容,确保所有教学环节围绕音乐欣赏展开。教师应将“欣赏”的概念融入各个教学环节中。然而,在音乐欣赏课程中,并不仅仅是要求学生简单地听音乐,也不是要求他们进行高级的鉴赏,而是要强调丰富学生的体验感,提高课堂的多元化程度。这样,学生能够在不同层次上体验知识,真正欣赏音乐作品所带来的魅力。

二、“互联网+教育”的优势分析

在音乐欣赏课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设定明确的教育目标,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同时,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反馈,避免产生过度讲述的现象,促进互动。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来搜索相关的教育素材,了解最新的教学目标,并调整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超越教材的范围,以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促进科学发展为目标,搜寻更多的知识素材。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教育工具,制定适合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法,营造浓厚的音乐欣赏探究氛围,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融入一些具有地域性和民族风格的音乐元素,以多感官的方式引发学生的兴趣,营造共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设备,并借助“互联网+教育”的工具,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获得更丰富的体验。

教师在评估教学成果时,可以突破传统的考核方式,创新考核模式,并利用“互联网+教育”的工具让学生了解个人的学习情况。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学生在音乐欣赏课程中的学习成果,以互联网数据的形式呈现。同时,在进行教学评价时,也应强调多元化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总的来说,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应从“欣赏”的意义出发,创造全新的教育理念,并明确教育目标。在音乐鉴赏教育中,音乐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感受,通过良好的课堂氛围创设,使学生能够将音乐欣赏与自身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突出优势[2]。

三、基于音乐本质对跨界融合进行分析

音乐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论是汉族音乐作品还是其他少数民族的音乐作品,都与创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和地域特色等息息相关。因此,可以说音乐是多门学科的大融合。在初中音乐欣赏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相关作品的欣赏应该从跨界融合的角度进行深入挖掘,探究音乐的本质。虽然许多初中音乐教师都是经过专业培训的专业人士,教授一些基础音乐知识并不困难。然而,如果学生希望获得全面的发展,教师就必须普及前沿领域的音乐知识,这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一项挑战。教师需要站在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并根据学生的理解和兴趣来设置教学模式。作为引导者,音乐教师应该扩大学生的音乐知识涉猎范围,提高学科的融合程度,并借助“互联网+”工具,实现跨界融合的目标。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跨界融合教育已成为音乐欣赏课程的必然趋势。这也要求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特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达到对音乐知识进行全面教学的目的。

四、在初中音乐欣赏课程当中“互联网+教育”跨界融合的方法

(一)从音乐与地域的关联当中进行跨界融合

音乐与地域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不同地域的人们拥有各自独特的音乐文化和音乐风格。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方式,教师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将各地的音乐文化引入课堂,丰富学生的音乐欣赏体验。在音乐欣赏课中,可以通过观看来自不同地域的音乐表演视频来引导学生了解和欣赏不同地域的音乐。例如,选择中国传统民乐、美国爵士乐、巴西桑巴舞曲等曲目。通过观看这些视频,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地域音乐的独特魅力,进一步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利用“互联网+教育”,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地域音乐文化学习资源。通过在线音乐库、音乐文献数据库等资源,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例如,了解中国各地的民歌、少数民族音乐等,他们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此外,“互联网+教育”还可以开展跨校、跨地域的音乐交流活动。通过视频会议、在线演出等方式,学生可以与来自其他地域的音乐教育者和学生进行交流,了解不同地域的音乐教育实践和成果。这样的交流可以丰富学生的音乐视野,拓宽他们的音乐思维。在欣赏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作品本身了解背后的风土人情、地域环境、时代特点、生活习惯等,从而全方位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这将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并推动教师的教学水平提升[3]。比如,在引导学生欣赏西北音乐作品时,教师可以通过地域划分将中国分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区域,并从这四个区域着手对音乐作品进行欣赏,探讨不同地区的地理特色和风俗习惯。针对初中学生可能没有亲身经历其他地域生活、不了解其他地域的气候特征、风俗特点和人文习惯的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教育”的工具,带领学生了解其他地区的风貌。通过选择优美的图片或视频素材,教师可以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进行简要介绍,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特色,并感受在该地区环境下人们的生活面貌。同时,学生也就能理解西北地区音乐作品中相关演唱技巧和表达形式的原因。西北地区的音乐作品通常具有嘹亮而高昂的声音,音乐风格深远而明朗,这与西北地区的风土人情和地域特点密不可分。

(二)从音乐与民族的关联当中思考跨界融合

音乐与民族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通过将不同民族的音乐元素融入跨界创作中,可以创造出独特而美妙的音乐作品。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可以相互交融,形成全新的音乐风格。跨界融合可以通过音乐来展示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比如,将西方古典音乐与非洲民间音乐相融合,创作出融合了两种文化元素的音乐作品。这样的跨界融合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也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相互理解。跨界融合可以通过音乐来展现民族的多样性和包容性。通过将不同民族的传统乐器、音调、节奏等元素融入音乐创作中,展示各个民族独特的音乐特色。同时,跨界融合也可以通过音乐来宣传和传承民族文化。通过融合不同民族的音乐元素,创作具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向世界传达民族的价值观、历史传统和民间故事等。这样的创作不仅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特定民族的文化,也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做出了贡献。此外,跨界融合可以通过音乐来促进和谐共生的理念。通过合作演出、音乐节等活动,将不同民族的音乐艺术家聚集在一起,共同创作并共同表演音乐作品。这样的跨界合作不仅能够激发创造力和灵感,也能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艺术交流和友谊,为构建一个和谐、多元的社会做出贡献[4]。

以《青春舞曲》的课堂教学为例,该作品是典型的新疆音乐作品,也是根据新疆民歌编唱而来。对于非新疆人而言,感受歌曲的意境,了解歌曲背后的人文特色可能相对困难。如何让学生真正理解音乐的内涵,必须先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感受其中特定的文化氛围。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选择一些关于新疆的特色视频,让学生先了解新疆地区的作品风格和文化特色。同时,将音乐和舞蹈融合在教学中,让学生亲身体验这首歌曲独特的4/4拍节奏魅力。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借助音乐的节奏变化和旋律推进来把握音乐作品的情绪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会欣赏音乐作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变化音的独特魅力,了解新疆音乐风格,同时也提高个人的音乐欣赏能力。

(三)从音乐基础知识传授角度谈跨界融合

当前,一些学生对音乐知识的了解相对片面,对音乐作品的评价也仅限于简单的词汇如欢快、低沉等。由于音乐课程相对较少,教师在帮助学生进行音乐知识拓展方面的空间有限。学生在音乐课堂上的参与度也相对较低,这对音乐课程的发展造成了限制。因此,教师需要利用“互联网+教育”的方式,跨界融合不同新媒体和现代设备的优势,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借助多媒体的力量,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形象和具体化[5]。比如,当教师引导学生欣賞葫芦丝音乐独奏作品《月光下的凤尾竹》时,学生很难快速理解节奏型和抽象化的音乐知识。此时,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将音乐符号制作成动态的卡通符号,通过视觉上的感官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不同节拍和节奏所带来的变化。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自行搜索相关音乐,研究演奏家的生平事迹。这样,学生在观看葫芦丝演奏视频的基础上,能够对该乐器有一定的了解,并对作品的演奏特色拥有认知。这种多角度的学习方法能够使抽象的音乐作品变得更加具象化。通过这样的“互联网+教育”的方式,使学生可以更深入地进行音乐欣赏,并从中获得更多的音乐知识。视觉化的音乐符号和葫芦丝视频让音乐的学习过程更具趣味和可感知性。同时,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的形式,激发自身好奇心和研究能力,提升音乐欣赏水平。

(四)从提升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角度出发进行跨界融合

音乐欣赏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的重要途径,而跨界融合则可以为学生带来更广阔、更多样化的音乐体验。通过跨界融合,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音乐风格、音乐文化和科技手段,从而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提升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下,教师可以将多种技术有效地融合起来,为学生创造更加有趣和愉悦的音乐欣赏体验。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学生可以通过在线音乐平台、音乐游戏和交互式应用程序等方式,与不同风格、时代和地域的音乐进行互动和沉浸式体验。

以南派乐曲为例子,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南方地域特色和南派乐曲的人文特征。江南一带的音乐作品普遍以柔美细腻为特征,而南派音乐则更具温婉的特点。了解南派音乐与北派音乐的区别,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欣赏水平和理解力。在“互联网+教育”的模式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区分不同的音乐风格,引导他们进行深度学习,调动音乐情感和感知力。这样的跨界教育方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还增加了教师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为了有效教授音乐欣赏课程,教师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包括远期目标和中短期目标。音乐欣赏课程应被看作是一种长期的培养过程,只有逐步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让他们了解曲风、舞蹈作品特色以及乐器演奏形式,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力。然而,最重要的是,音乐教育应该让学生真正热爱音乐、喜欢音乐,并主动去学习音乐,培养个人的音乐爱好。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音乐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受到不同音乐风格的影响,调动个人的情感,从而更好地欣赏和理解音乐作品。这才是初中音乐欣赏课程教育的根本目的。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音乐作为一种高级艺术形式,不仅源自人们的日常生活,更是人们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审美情结的体现。在进行初中音乐教学时,教师应该肩负起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音乐核心素养的责任和使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结合教材内容,融汇更多的音乐知识和元素,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基础,拓宽他们的音乐欣赏视野,提供丰富的音乐体验,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音乐的魅力。

作者单位:禚小伟 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育才中学

参  考  文  献

[1] 夏凌.赏出高度 感至深处——谈信息技术融入初中音乐欣赏课的实践与思考[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09):124.

[2] 孙光宇.慕课背景下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探究[J].当代音乐,2021(07):46-48.

[3] 马嘉蔓.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欣赏课的作用及策略[J].甘肃教育,2016(14):67.

[4] 张丽.互联网+背景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探究[J].北方音乐,2020(21):242-244.

[5] 黄珊.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音乐欣赏的有效性教学分析[J].北方音乐,2019,39(13):214-215.

猜你喜欢
跨界融合互联网+教育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在偏远农村实现“互联网+教育”的新型教育模式的设想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基于SCP范式的“互联网+教育”产业组织分析
“互联网+教育”视阈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IP模式:中国电影产业实践与资本抉择
打造内外兼修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