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教学的调控

2023-10-16 07:30李乙才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9期
关键词:整本书研讨红楼梦

李乙才

一、明确读书目的,掌握读书方法

整本书阅读是一个有序的、多层次的、递进式的阅读过程,“读”不是终点,“会读”才是目的。

著名学者胡适在《为什么要读书》一文中说:“为读书而读书,为求过去的知识而读书。不错,知识可以从书本中得来的,但读书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不读书不能读书,要能读书才能多读书。”在先生的表述中,我们能体会到“以读书为己任”的自我意识,读书的理由就是为了多读,这种赤诚的表达,点亮了教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明灯:建立学生“阅读主体意识”。

阅读主体意识,即以书为主要对象,在阅读的过程中激发精神的潜能,达成新的认知。可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教学活动中常常充斥着机械行为与功利主义,主要表现为指向考试测评。纵观市场上以“整本书阅读”为主题的指导类书籍名目繁多,以《红楼梦》的指导为例,有《阅读与研习手册》《阅读与检测》《整本书阅读》等十余种图书。笔者相信,这些教辅书籍的作者一定是花很大的气力来研究的,对学生是有益的。可是,如果学生在阅读《红楼梦》之前就读了这些参考书,就容易丧失“阅读主体意识”,提前形成了对经典的固有认知,不利于阅读过程中建立起自己对书本的解读。

读者与作品之间有一种微妙的联系,即意识的共鸣。俗话说:“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书中的精要往往并不需要外人传达,在阅读的过程中便能自行生成。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带着期待和崇敬之心捧起一本书,用自己的心智去领略作品的内涵,不必害怕曲解或误读。南宋诗人刘辰翁曾云,“观诗各随所得,或与此语本无交涉”,正是这个道理。

“整本书阅读”最大的误区就是认为只吃透规定的《红楼梦》和《乡土中国》即可,这便在另一个侧面沦为了功利主义的附庸。笔者认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价值在于“以一带多”,即通过阅读一两本经典,养成阅读习惯,提升语文素养。新课标要求将这个学习任务群穿插在其他任务群中,就是出于这个目的。阅读《乡土中国》之后,学生掌握阅读学术作品的方法和能力,在赏读《红楼梦》的同时也能涵泳其他文学作品,对经典含英咀华。总而言之,“一”是途径,“多”才是目的。

二、发挥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的调控作用

学生的阅读是凛冽寒风中的一支寒梅,颜色是娇艳欲滴的,却时时受着摧折。学业压力使阅读时间压缩成了“海绵里的水”,总是要挤才流出。除此之外,教师逐章逐段精心地讲解,苦心孤诣地渗透,不可谓不用心良苦。然而,这也许成为学生的又一个压力来源。

因此,教师应适当给学生的阅读进行“松绑”,不必设置过多的条条框框,让学生以最合适自己的方式进行自主阅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中失去了主导地位,正因为给了学生极大的自由,教师的调控作用才愈显重要,是不可或缺的“旋钮”。

整本书阅读需要登堂入室,教师需要将学生领进门,这种引路人的角色是重要且必要的。不同的文本类型需要不同的阅读方法,饱读诗书的教师积累了许多阅读经验,为了学生获得高效的阅读体验,教师需要直接教授。否则,学生将一部学术作品读成了一本小说,一本小说读成了一篇散文,一篇散文读成一首诗,如此混乱是不堪想象的。

教师应该为学生设定阅读目标,如《红楼梦》人物赏析课可将目标设定为:探究人物心理,赏析作者塑造人物的写作手法,探究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与价值,对人物进行对比解读。这些目标既针对文本,又考虑到学生的学情。这样的导读,有利于学生快速进入整本书阅读状态。

整本书阅读过程中需要做阶段性梳理,教师应给予学生一个研讨课题,作为阶段性阅读的一个“支点”。不要小看这个“支点”的作用,一个好的“支点”能将阅读成果迅速提高到新的境界。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差序格局在当代生活中的价值”的研讨课题,学生可以在邻里生活中运用学到的知识去重新审视周围的环境。由此,学生可以从审视生活的角度二次理解作品。微观视角和宏观视角相结合,教师可以为学生指点阅读迷津,较好地帮助学生开阔阅读视野。

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的阅读笔记,对学生阅读的干预程度应当适度,尤其不能刻意地改变学生的阅读习惯。保证阅读的流畅性也是教师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中的重要职责,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的阅读能力产生信心。比如,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时,可以以“现实与梦想的抉择”为阅读线索,不必拘泥于细枝末节的辅助细节,有的放矢地进行专题阅读。

三、建立高效且符合学情的整本书阅读评价体系

许多教师习惯使用标准化试题来检测学生的阅读成果,然而一味地使用考试测评学生,容易把整本书阅读教学拖入功利化教学的泥淖。因此,教师应当建立起一整套系统、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测试方法——既不能放弃标准化测试的直观结果,也要挖掘整本书阅读给学生带来的潜移默化的隐性效果。

整本书阅读的基础目标就是通过阅读提升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积累阅读经验。针对这样的目标,比较可行的方法是读书分享。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享读书心得,交流读书困惑,交换读书方法。教师每天在班级中选定一位同学对自己当前的读书成果进行公开展示,从而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教师也可以采用读写结合的学习方法。这里的“写”可以是读后感,可以是书评,甚至是书摘、批注,只要是读过书之后写下的相关文字,对整本书阅读的效果都是大有裨益的。正所谓“雁过留声”,这样的阅读能够盘活知识储备,激发读写灵感。此外,教师可以开展基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思辨读写,助力学生走出整本书阅读所面临的困境。教师需要整理、检查学生的文字笔记,进行点评,组织学生互评,对学生阅读任务的达成程度做到了然于心。

整本书阅读的进阶目标是形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那么,我们怎样检测学生阅读能力到了何种程度呢?先看下面一道简答题。

《红楼梦》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奶奶的千秋,我惹得奶奶生气,是我该死”“我服侍奶奶这么几年,也没弹我一指甲;就是昨儿打我,我也不怨奶奶,都是那娼妇治的,怨不得奶奶生气。”请问说话者是谁?相关情节是什么?你对这个人物的行为有怎样的看法?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作品“管中窥豹”的能力,学生要通过零碎的信息,推导出人物及情节。这就需要学生对作品达到熟稔的程度。从说话者语言中的“奶奶”,我们可以知道,这个人的身份应当是仆侍,并且推断出这应该是一场殃及池鱼的无妄之灾。如此,只有读过原著的学生才能推知具体人物,把握情节中所展现的人物性格。并且,题目给予学生一定的评价自由度,有助于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解。这一类考题立足作品整理,难度适中,更适用于整本书阅读的阶段性测评。

整本书阅读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由读而写”的语言运用能力,其表现为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提升其思辨性写作的水平。以2022年全国甲卷的作文题目为例,相较于其他类型的作文题,全国甲卷的作文题目更契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任务群的理念。它以《红楼梦》的文本为依托,唤起学生对经典文学作品阅读的记忆,从阅读出发去构建一篇文章,这必然考查了学生阅读的成果,同时也真正做到让学生学以致用。此作文题既有试题的规定性,又给予学生自主性,更为重要的是,这种考查在未来的教学中具有可操作性,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依据。

围绕整本书阅读的基础目标、发展目标和终极目标,教师应该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并适时做出调整:以主观题测试为主,辅以学生交流读书经验、读写结合等手段,将整本书阅读评价规范化、系统化;针对学生不同的阅读成果给予准确测评,并进行分层管理,为下一階段的阅读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整本书阅读策略。

总而言之,整本书阅读必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学生只有攀登在旨在提升语文能力的书山上,最终才能看到“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的瑰丽与壮阔。一方书桌,半卷诗书,学生在阅读中汲取世间真理,并走上人生正道,当为我辈教师快慰之事。※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汉开书院高中部)

猜你喜欢
整本书研讨红楼梦
《论语》整本书阅读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论《红楼梦》中的赌博之风
从《红楼梦》看养生
《〈红楼梦〉写作之美》序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别样解读《红楼梦》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