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标题的教学价值探析

2023-10-16 07:30:41章成洋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23年9期
关键词:拟题课文内容课题

章成洋

统编版教材中的课文标题(以下简称“课题”),或为作者原创,或为编者所加,长短不一、形式多变。它们或涵盖文章内容,或作为行文线索,或暗示写作方法,或展现作者的情感倾向等,但都映射着文章的灵魂,为全文服务,是走进文章、走近作者的路径之一。合理开发与运用课题资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阅读教学效率的提升,能使语文教学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以题为纲,梳理文脉

“居文之首,勾文之要”,课题多为全文主旨的高度概括或文章情志的诗意表达。若能抓住课题展开教学,学生便能以题为纲,沿着课题的线索,窥见作者布局谋篇的匠心所在,理清全文脉络。

1.借助学系统,明确行文思路。有些文章的内容紧扣课题进行选材,对于这类课文,教师可以借助课后习题或是阅读提示等助学系统,围绕课题提出相关问题,学生缘问求索,便能将课文内容及行文思路梳理清楚。

三年级上册的《大自然的声音》,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教学时,教师可以紧扣课题,结合课后练习,让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阅读过程中,学生依循课后习题给出的树形图和关键语句的提示,联结第六单元的学习经验,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和提炼,知道课文是从大自然中的风声、水声和动物的声音三个方面来描写大自然声音的丰富美妙。随着问题的解决,课文“总—分”的行文结构也印刻在他们的心间。

又如,《月迹》是五年级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学生了解阅读提示的要求和意图后,理清月亮先后出现在中堂、院中、河边,对内容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2.循情感线索,理清文本脉络。有些文章的内容虽然紧扣课题进行选材,但具体内容与题目的关联有隐显之别。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明显与课题有关,而其他部分内容,看似与课题无关,但经过教师点拨指导后,学生不仅能够发现这些内容与课题的关联,还能因此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以五年级上册的《父爱之舟》为例,全文围绕父爱写了七件往事,但其中与课题有关的,写到“舟”的事情仅有三件,分别在课文的第3、第8和第9自然段,教学内容的课时划分成了教学的难点所在。特级教师郭昶在教学《父爱之舟》时,巧妙抓住课题中的“舟”,将课文内容一分为二,第一课时带着学生学习与“舟”有关的三件事,初步学习单元语文要素“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的阅读方法;第二课时让学生带着问题“课文的题目叫《父爱之舟》,其他几件没写到小船的事情为什么也能写在这个题目下”去阅读余下段落,以此巩固第一课时习得的阅读方法。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便能明白,其他事件虽然与“舟”无关,看似形散,实则神聚,一切都因父爱这根无形的线把它们串了起来。在场景的推进和细节的呈现中,作者早已将父亲深沉的爱以及自己对父亲的爱和思念融入其中。如此,学生对课题《父爱之舟》的理解,一点点推向高处,挺进深处。

五年级下册的《梅花魂》是一篇典型的借物抒情的散文。教师可以参考郭昶老师的设计思路来落实教学目标。首先,引导学生概括文中叙写外祖父的五件事;其次,分析与课题有关的三件事——“惜画发愁”“郑重赠画”“含泪递绢”,体会外祖父言行中所表露的对梅花和梅花精神的偏爱与赞美,理解梅花魂不单是指梅花不畏冰雪、凌寒怒放的精神,也是指外祖父漂泊海外仍然坚守的爱国之情,更是指中国人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再次,体悟外祖父“难归痛哭”“含泪递绢”下的那颗滚烫的心——对故乡、故人、故国的眷念之情。至此,学生便会对这三件事乃至课题“之所以这样拟”有更为深入、清晰和全面的认知。

二、以题为镜,明察主旨

当由作者创作的原文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入选教材时,编者往往会根据教学需要,对文章进行适当的调整。对原文的调整,自然包含了对课题的适当修改。同一篇文章,在作者原文与编者选文之间,会有诸多区别;同一篇文章,在不同版本的教材中,经不同编者之手,也会有不同的增删。课题,也是如此。

1.同中比异,把握要义。例如《“诺曼底号”遇难记》在原苏教版教材中的课题为《船长》,《巨人的花园》被巴金先生译为《自私的巨人》,《祖父的园子》在原苏教版教材中课题为《我和祖父的园子》,原冀教版教材中的课题则为《祖父·后园·我》,诸如此类。

鉴于此,在教学有多个版本课题的课文时,教师可以尝试创设一个比较阅读的环节——学生带着对文本的完整学习体会,赏析品鉴不同版本的课题,或说自己内心的喜好,或论诸版课题的短长。在这样的比较视野下,学生以题为镜,对于不同版本课题之间的“幽微隐约之处”,往往会有不少全新的、深刻的和独特的见解。这些豁然开朗的发现,令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对文章主旨的领会,一步一步地走向更远、更深处。

2.互文见义,领会旨归。有些课题,因为承担着对课文主旨诗意表达的重任,往往具有含义深刻、意蕴悠远的特点,会在表面上与课文部分内容发生“文学性的偏离”,产生类似于陌生化的阅读效果。学生阅读时,并不容易对此有所发现。为此,倘若教师将课文内容与课题的这些关窍所在推到学生面前,能够触发他们对课文的深度思考。

特级教师朱煜在执教五年级上册的《桂花雨》时,在课堂最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课文多处写到桂花的香味,那么,课文的题目能否改成‘桂花香?”他通过质疑课题的方式,引发学生对文章主旨进行再思考。在“桂花雨”和“桂花香”两个意味截然不同的课题比较中,经由对课文内容的通盘考量,学生从更深远、更高位的角度触摸字里行间所抒发的那一份对故乡、对亲人、对童年的思念之情、怀旧之意。

三、以题为范,领悟写法

题目,不仅是文章的眼睛,一个好的题目能凭借形象生动的语言,让人对文章内容产生阅读兴趣;一个好的题目,更是作者匠心独具的思考成果。因而,教师若能指引学生从创作者的视角关注课文题目,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拟题能力。

1.比照迁移,总结规律。特级教师潘文彬在执教五年级上册的《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时,课堂临近结束,对于课题,他是这么处理的:先是将作者罗伯特·E.威尔斯的几个与课题类似的书名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建立对其拟题风格的粗略印象;其次,组织学生自读《恐龙喝的水和今天的一样吗》《怎样知道现在几点了》《为什么北极熊的世界在融化》等文章的题目,初步感知这些标题的形式特点;接着,引导学生回顾课题的表达特点,在此基础上,说说其他文题的呈现形式,并试着总结作者拟题的“秘诀”。在教师层层深入地诱导下,学生洞悉作者的拟题“秘诀”——运用疑问句。其间,学生经历“自主阅读—初步感知—比照迁移—领悟理解”的学习过程,他们对作者拟题风格的认知不是来自教师的直接揭示,而是通过课内外文题勾连,唤醒课内知识的积累,于新旧比照中,达成正向高通路迁移。课内外题目勾连,知识结构由单一向多点整合发展,对他们今后的习作拟题、创意写作乃至比较思维的发展都有所助益。

2.拟题练笔,习得方法。五年级上册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作者巴德·舒爾伯格“矛盾反差式”的取题方法也颇具特色,值得借鉴学习。为此,教师可在教学完课文后,出示作者的若干与课题相似的代表作题目,指引学生联系课文题目,试着从《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文章的一系列题目中洞察作者的拟题规律。学生稍作揣摩后,教师可以为后续的当堂拟题练笔创设这样的任务情境:“现有课题是编者根据教材的需要,模仿作者的拟题风格改写的,课文原题另有名堂。请你根据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把握和对作者拟题风格的认知了解,给课文再取一个题目。”学生集思广益拟出了各种令人印象深刻的题目,或鲜活有趣,或富含创意。教师最后亮出课文原题——“我的绝妙坏诗”。对照课文原题,学生发现自己拟的题目并不比编者乃至作者逊色多少。显然,他们在领悟题目写法的妙处之外,还收获珍贵的创作经验,初尝成功的喜悦,拥有满满的自信。

要言之,课题虽小,但若能充分挖掘其意义和作用,并加以巧妙适切的运用,则可在日常教学中将其作为有效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清文本脉络、领悟课文主旨、习得拟题方法。倘若教师能够时时留意,处处用心,许多久被忽视的教学资源便有可能被重新发现,优化使用,进而让课堂教学更见纷呈的异彩,让学生思维更真实灵动地生长。※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文一街小学)

猜你喜欢
拟题课文内容课题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快乐语文(2021年31期)2022-01-18 05:51:24
必修4 Units 1—2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 5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3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必修4 Units 3—4课文语法填空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当代陕西(2019年24期)2020-01-18 09:14:54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中国卫生(2016年4期)2016-11-12 13:24:04
画外音大蜗牛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高考作文的拟题不可小觑
语文知识(2015年7期)2015-02-28 2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