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融入食品类专业教学的探索

2023-10-16 06:21李富宁
高教论坛 2023年9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广西思政

李富宁,韦 璐,莫 锋

(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7)

一、前言

地方传统文化是劳动人民在千百年劳作过程中形成的思想精华与智慧结晶,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各环节,在哲学社会科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和课程中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1]。地方高校既作为地方产业及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之一,也承担着引领与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将优秀地方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当中,不仅有利于专业教育凸显地方鲜明特色,也是保障传统文化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与文化育人成效的隐形抓手。

二、广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资源的内涵及当代价值

(一)广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

地方传统饮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民族在饮食方面不断探索与文化交融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2]。广西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地方传统饮食文化既有鲜明少数民族特色,又具有农耕文化区域多样性特点。在不断发展及演化过程中,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哲学思想、传统美德、价值理念、食俗文化、加工技艺等宝贵资源,对于当代社会发展具有广泛的借鉴作用。

广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资源不仅对人们当代生活理念具有深远影响,还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挥重要作用[3],作为教育资源或载体运用到各教育阶段当中。对其开展的传承创新及不同维度应用,不仅有利于树立全民文化自信、还有利于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利于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对区域产业升级及经济发展的价值

近年来,广西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地方传统饮食文化的传承与开发,现阶段广西拥有螺蛳粉制作技艺、桂林米粉制作技艺、龟苓膏配制技艺、瑶族油茶习俗、六堡茶制作技艺等国家级非遗项目5项,并设立自治区级饮食类非遗代表性项目129项,市级饮食类非遗项目232项[4],成为广西地域文化新名片与金字招牌。

广西各地充分运用地方传统饮食文化资源实施产业化开发,努力培育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现已打造了柳州螺蛳粉、六堡茶等千亿元级的特色产业,为广西产业结构升级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强劲推动力。同时,各地深度挖掘特色饮食文化,强化餐饮业与农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充分将饮食文化转化为特色鲜明的区域符号,全面提振广西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随着广西特色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也促进区域产业、创新、人才、教育“四链”融合新机制及教育新生态的产生。

(三)对高校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价值

由于食品行业具有极高的质量安全要求属性,同时食品专业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在实施食品类专业人才培育过程中,不仅要重视专业技能运用能力的培养,还需注重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

从资源素材上看,广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资源中教学资源丰富,既具有中华民族传统饮食观念以及食品专业知识,还富含有家国情怀、创新精神等育人元素,对“五育”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将资源中的科学属性和人文属性知识有机融入食品专业教学中,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使专业知识具体化、生动化;并可引导学生树立职业使命、培育人文精神、提升道德修养、落实五育并举[5]。

从学生发展上看,现代食品行业具有产业链长、行业跨度大等特点,间接要求食品类专业学生综合素养全面发展,故专业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需同等重视。传统工科专业教学存在重科技轻人文、重专业轻教养等现象[6],导致学生知识结构不均衡、知识转化综合运用能力弱等问题;通过实施传统文化融入专业教学,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汲取民族传统的文化精髓,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7],并完善个人知识结构,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广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资源融入专业教学的基本原则

现阶段各高校将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教学运用主要体现在思政教育与课程思政两个维度,而地方传统饮食文化融入的教学专业主要为餐旅类专业,运用模式主要为人才培养目标瞄准地方文旅产业,通过建立产业学院、设置专业方向、建设特色课程等实施文化认同教育及技能培养[8]。以上实践经验可为广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融入食品类专业教学提供一定借鉴。资源融入路径按照“教学元素挖掘-思政元素提炼-融入方法设计”三个步骤进行,并需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教学元素挖掘与专业知识契合、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需求统一。

(一)教学元素挖掘与专业知识契合

在教学元素挖掘及选择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教学元素与食品专业课程知识点的关联性,不可生搬硬套或超出专业课程教学范围。同时实施专业教学元素与课程思政元素深度挖掘,并与专业知识紧密契合,实现教学以传统饮食文化元素促进食品专业知识点的全面理解,以专业知识点带动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领会。

(二)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

在实施资源融入专业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多维度育人功能,不仅要在专业教学维度中运用,还需要突出其在课程思政维度的作用。同时专业课程教学与课程思政教学要紧密融合,形成“思-专”融合运用模式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避免出现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脱节的现象。

(三)教学目标与学生发展需求统一

在实施教学载体及方法重构过程中,教学目标要紧密围绕广西地方食品加工特色产业需求而构建,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实施全面梳理。并要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将传统文化资源转化为融合育人的新载体与新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竞争力。

四、广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资源的专业教学元素挖掘与运用

(一)广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的专业教学元素挖掘的思路

专业教学元素的挖掘要根据现阶段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课程标准进行。一是课程内容的选取要充分体现行业发展所需,要紧密结合广西本地区特色食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前沿与岗位实际;二是课程内容的选取要全面围绕学生发展所求,要紧密围绕学生职业发展的理论素养提升和技能素养提升两个方面;三是要充分考虑新建课程内容与整个课程知识结构框架的连贯性与协同性,避免出现课程内容的脱节或超纲;四是开展课程内容的挖掘与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其教学方法及教学载体的使用,与现有教学场所及设施相匹配。

(二)广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的专业教学元素挖掘与运用

全面挖掘广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典型及相关技艺,并根据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分类,在食品类专业课程体系中食品基础理论、食品加工类、食品营养与检测类、经营与管理类、生产实训类、创新创业类等6个教学课程维度中进行合理选择(见表1)。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可将广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相关内容及知识点纳入专业课程的课堂教案、校本教材、教学资源等当中。

五、广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资源的课程思政元素提炼与运用

(一)广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的思政元素提炼思路

对地方传统饮食文化的思政元素提炼要根据立德树人核心目标来实施。一是精确定位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总方向与总目标,让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发展全面贯通,在方向与目标上形成高度统一;二是以学生职业能力提升为出发点,将专业课程与区域文化相匹配,挖掘思政元素的核心内涵与专业课程的育人本质形成高度统一;三是探索地方传统饮食文化的深层次内涵,挖掘文化元素与专业课程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四是在开展思政元素提炼过程中,充分考虑地方传统饮食文化元素融合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与方法以及与其他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与运用。

(二)广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的课程思政元素提炼与运用

通过对广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具体内容及典型案例进行列举,实施要素提炼,最终归纳思政维度,形成文化自信、家国情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奋斗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6个课程思政维度(见表2)。并与其他思政维度和思政主题内容进行有机融合,设计相应的教学方法、教学载体、教学评价方法等,构建系统化、标准化的食品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全面运用于各教学环节当中。

表2 广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的课程思政元素提炼表

六、将广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融入食品类专业教学的探索

为了使广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资源中的专业教学元素及课程思政元素能在教学过程有效转化与落实,可围绕教学资源构建、课堂教学创新、教学载体拓展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展开。

(一)教学资源构建:建设“思-专-创”融合型的专项教学资源库

食品类各专业的专业课程设置上存在较大区别,可专门设计以广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为专项的教学资源库,全面完善教学知识体系。以“思-专-创”深度融合的理念,充分考虑各专业及各年级学生所需,进行科学构建资源库主框架,进而开展各教学单元的设计。全面构建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资源库,包含辅助教材读本、教学微课视频、教学PPT、案例文本等形式。可邀请行业专家、非遗传承人参与到资源建设中,提升教学资源的专业性及丰富程度。在线教学资源库中可设置“八桂乡土”“非遗传承”“传统食俗”“行业前沿”“双创专栏”等学习栏目,对教学资源进行有序归类;还可通过在线教学资源云平台,将各专业知识点及课程思政内容精确链接到相匹配的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子单元中,以满足各专业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及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需求。

(二)课堂教学创新:将课程思政教学与专业课程教学深度协同

教学目标制订上,将“知识与技能”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有效链接,使学生服务广西地方产业的职业目标与个人职业能力提升的发展目标高度重合。在教学内容制订上,理顺广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相关的专业知识点,注重标准化教材内容与融入元素之间的有效协同;同时理顺广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注重课程思政元素相互之间的关联,实现课程思政的系列化、系统化[9]。在教学方法制订上,围绕“专业知识点-思政元素”高度匹配的原则,同时,把握好“量与度”的关系,重新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创新教学手段及方法,在专业知识传导过程中巧妙导入相应的思政元素,达到育人“润物无声”效果;同时,可运用翻转课堂等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0]。

(三)教学载体拓展:活用各类教学载体实施学生综合素养培育

单一理论讲授的课堂教学方式,较难呈现传统文化资源的内涵与魅力,也无法产生相应的课堂吸引力及感染力。可拓展教学课堂以外的教学载体及空间,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效衔接,形成开放式教学课堂的大格局。在教学载体的构建过程中,要充分关注学生在专业技能与精神文化的双需求,在有效提升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对地方传统饮食文化的归属感及认同感。可根据不同节气及节日,开展“节日地方传统美食制作”体验活动,既能掌握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技能,又能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可通过“三下乡”社会实践、实地参观等校外活动形式,深刻了解广西特色食品加工产业的发展前沿;可结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及创新课题等,围绕广西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创新创业项目设计与孵化。

(四)师资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由于高校在研究领域方向及传统文化教学资源具有局限性,在将广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导入食品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可能存在教学实施内容不够全面或与实际存在偏差。在相关课程资源建设、教学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可充分利用丰富的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实践基地、传承人等校外资源,实施“校政企”深度合作,建设食品专业相关的大师工作室、社会实践基地等,引进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参与到课堂教学、创赛指导等环节中。并多举措加强对专业教师队伍培训力度,通过形式多样的培训,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文化涵养,强化文化自觉,加强农耕文化、传统饮食文化等知识储备;通过教师赴企业实践锻炼、开展相关科学研究等,全面提升教师学术及教学能力水平。

七、结语

将广西地方传统饮食文化资源活用于食品类专业教学中,对弘扬与传承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也能更好地服务区域产业发展及输送高素质专业人才。本文提出的融入思路也可为其他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课程思政建设等提供一定的参考。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广西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广西广西
广西尼的呀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