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婧,卢 丹
[1.扬州大学医学院东台临床学院(东台市中医院)妇产科,江苏 盐城 224200;2.扬州大学附属苏北人民医院妇产科,江苏 扬州 225009]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子宫肌瘤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所构成,大部分子宫肌瘤生长在宫体的部位,少数在子宫颈部位出现;病因至今仍不清楚,可能与激素、遗传因素、药物等有关[1]。患者常见的症状为子宫出血,伴随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者经期缩短,部分患者会在经期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常见于肌壁间肌瘤与黏膜下肌瘤[2]。开腹手术作为传统手术方式,在切除肌瘤后同样会对机体造成直接创伤,存在术中出血的情况,导致术后恢复程度较差[3]。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对腹腔内环境的损伤较小,术后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患者的胃肠道等生理功能,医疗费用少。宫腔镜是一种以光纤为光源的内窥镜,是一种微创的妇科诊断与治疗工具,也是一种结合了形态学和组织学的诊疗方式。理论上而言,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能够在腹腔镜与宫腔镜的辅助下,扩大手术视野,使得手术更加精准,手术期间安全可靠,但临床研究尚少。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的有效性与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20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东台市中医院收治的140 例子宫肌瘤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55 例)和研究组(85 例)。对照组:年龄28~48 岁,平均年龄(39.52±6.06)岁;体质量57~75 kg,平均体质量(64.21±6.14)kg;肌瘤直径3.55~5.20 cm,平均直径(4.54±0.58)cm;病程9.5~15.5 个月,平均病程(12.54±2.65)个月。研究组:年龄28~48 岁,平均年龄(38.46±6.14)岁;体质量57~75 kg,平均体质量(65.22±6.25)kg;肌瘤直径3.55~5.20 cm,平均直径(4.66±0.21)cm;病程9.5~15.5 个月,平均病程(12.41±2.21)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经东台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认可。纳入标准:①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治中国专家共识》[4]诊断标准;②肌瘤直径小于5 cm;③手术指征明确;④初诊单发肌瘤。排除标准:①全身急、慢性感染性疾病;②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③凝血功能障碍;④资料不全者。
1.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在术前均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了解病灶情况后,术前30 min 给予抗感染等基本治疗。对照组接受腹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治疗,即给予患者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协助患者采取截石位,将其双腿低平,建立人工气腹,而后更换为头低臀高仰卧位。待麻醉满足后常规给予腹部、会阴部给予消毒、铺巾,术者处于患者左侧,在脐缘上方2 cm 处穿刺,注入二氧化碳气体,维持腹压处于10 mmHg(1 mmHg=0.133 kPa),而后依次置入麦氏点、反麦氏点5 mm Trocar 及左上腹12 mm Trocar,确立患者子宫肌瘤的具体体积、部位等,在肌瘤组织周围肌层注入垂体后叶素(上海禾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1022751,规格:1 mL∶6 U)稀释液(生理盐水40 mL+垂体后叶素6 U)直至肌瘤周边浆膜面苍白。单级切开肌瘤假包膜,切口深至瘤核,将肌瘤钻置入肌瘤内并将其提起,顺延假包膜钝锐结合分离肌瘤,利用肌瘤粉碎器将病灶切割呈条状,取出,开展病理检查。若存在明显活动性出血则用双极电凝止血,子宫肌瘤剥除后,使用0 号可吸收线缝合。对于无活动性出血者,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将器械取出,尽可能排尽二氧化碳,缝合创口。术后置入硅胶负压球24 h,并给予促缩功治疗。
研究组实施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手术在月经后3~7 d 进行,常规消毒铺巾,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静脉麻醉,举宫器摆放子宫后,明确患者病灶位置与大小,置入腹腔镜,了解子宫大小。确认好位置需要根据个人差异,在腹部两侧进行穿刺手术,常规分离粘连组织后,置入宫腔镜,膨宫,将宫底彻底暴露,在宫腔电切镜下剔除子宫肌瘤剔,术中明确肌瘤、包膜的界限,电极剔除肌瘤、囊肿等,在腹腔镜下了解子宫浆膜面变化,出现瘀血、局部组织泛白等,需要停止操作,剔除病灶后,止血、缝合。
1.3 观察指标①手术情况。记录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②卵巢功能与炎症指标。抽取3 mL 空腹静脉血,以3 200 r/min离心速率、10 cm 离心半径,离心处理10 min 后,分离血清,置于-80 ℃环境下保存,在采集后2 h 内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包括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 反应蛋白(CRP)、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③生活质量(QOL)评分[5]。使用QOL 评分调查患者生活质量,单项总分20 分,得分越高则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肛门排气、首次下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s)
?
2.2两组患者卵巢功能比较术后5 d 两组患者E2 水平均降低,FSH、LH 水平均升高,但研究组变化幅度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卵巢功能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卵巢功能比较(±s)
注:与术前比较,*P <0.05。E2:雌二醇;FSH:卵泡刺激素;LH:促黄体生成素。
?
2.3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术后5 d 两组患者TNF-α、IL-6、CRP 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炎症指标比较(±s)
注:与术前比较,*P <0.05。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IL-6:白细胞介素-6;CRP:C 反应蛋白。
?
2.4两组患者QOL 评分比较术后5 d 两组患者各项QOL 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QOL 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者QOL 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术前比较,*P <0.05。QOL:生活质量。
?
子宫肌瘤属于女性生殖器官中常见的良性肿瘤,在肌瘤不断生长后,腹部可扪包块,病灶较大的患者甚至会压迫输尿管,出现肾盂积水情况[6-8]。子宫肌瘤的发生与雌孕激素过度分泌存在较大的关系,会加速宫内细胞增殖,导致肌瘤出现。常规药物治疗意义较小,难以彻底去除病灶,导致手术成为治疗的重要方式[9]。
传统开腹手术作为治疗的重要手段,在手术期间效果良好,但手术切口大,术后会出现较多并发症,导致临床应用效果并不理想[10]。随着微创技术不断发展,已经越来越倾向于切口小且操作简单的手术,虽然腹腔镜具有一定优势,但对于特殊部位的肌瘤治疗难度较大[11]。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的出现,在减少手术切口情况下,能够准确切除肿瘤病灶,手术安全性更高。在此次结果中,发现研究组肛门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证实研究组手术更能够缩短恢复时间,减少下床时间,有利于后续恢复。究其原因,可能就在于单一腹腔镜手术流程相对繁杂、切口与肌瘤剔除后极易出现,遗留无效腔,造成大量出血,造成部分患者需在治疗中转行开腹手术。而联合手术中宫腹腔镜手术切口小,能够避免腹腔长时间暴露,并能够为医生提供更多角度的画面,从而准确切除病灶,减少了对周围组织器官造成的损伤,并减少手术期间的出血量,有利于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缩短住院时间[12]。但手术时间较长,主要是由于宫腹腔镜手术相对复杂,对手术操作者存在较高的要求,因此手术时间也会出现一定延长。在手术期间,由于存在较大创伤,机体会释放一定炎症因子,因此炎症因子水平能够用于评估患者炎症反应[13]。在结果中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出现明显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说明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能够调节炎症因子水平,分析是由于手术期间无需切除太多组织,保留了患者子宫生理功能,以及盆底解剖结构完整性,在小切口下,减少软组织剥离,减轻一定疼痛[14]。且手术在腹腔封闭状态下进行,能够避免对盆腔造成干扰,对腹壁损伤较小,有利于患者恢复,结果中研究组患者E2 水平和QOL 评分高于对照组,FSH、LH 低于对照组,证实宫腹腔镜对卵巢功能影响较少。宫腔镜联合腹腔镜作为安全可行的手术,手术范围明确,操作更加方便,减少了手术对周围组织的损伤;同时能够确保子宫功能正常,术后恢复更快。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实施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整体恢复与住院时间,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卵巢功能,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