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

2023-10-16 07:04
中国医药科学 2023年17期
关键词:三酰尿素氮苯磺酸

付 娜

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新汶中心医院药学部,山东泰安 271219

原发性高血压在近年来的各类调查研究中显示,因社会发展,诱发因素增多等多种原因导致患者的血压水平不断提升,当机体长时间处于血压升高的状态下时,不仅对其心血管健康的稳定性造成了诸多影响,也会对人体内各类重要的脏器结构甚至是功能带来损伤,或诱发诸多严重并发症以及其他的躯体、精神上的伤害,时刻危害着患者的生命安全[1]。当前针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仍然将药物方案作为首选,但关于如何进行药物搭配以达到最佳治疗目的仍然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及分析[2]。结合当前临床工作经验可知,若无法采取安全可靠的方案阻碍高血压病情的进展,非常容易诱发一系列的并发症,例如高血压脑出血、高血压肾病等重要的脏器疾病。当前用于治疗高血压的方法仍然以药物阻碍血压进展以及异常波动为主,可选择的药物包括了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以及钙通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也被称为当前临床工作中所应用的一线降压类药物,不过关于如何搭配用药方案以获得更好的降压效果,仍是内科医生所考量及研究的范围[3-4]。鉴于既往临床工作中所采取的单独药物降压方案效果的局限性,开始考虑采用联合用药方案,以获得更好的降压效果,进一步促进血压的降低,并能够维持在平稳的水平,由此避免对重要脏器功能及结构所造成的损伤及不良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取随机数表法对山东颐养健康集团新汶中心医院2020年4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100例高血压患者分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5例,女25例,平均年龄(60.14±2.34)岁,平均病程(4.25±0.75)年;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平均年龄(60.23±2.19)岁,平均病程(4.30±0.72)年。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批准编号:20190522)。诊断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中相关标准[5];年龄45~75岁;在进入研究前的1个月内未接受过其他相关降压药物的治疗;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标准:合并高血压急危重症者;继发性高血压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或者合并其他肝肾功能障碍者;合并自身免疫性或者严重感染性疾病者;合并存在良恶性肿瘤疾病者;对本研究用药存在过敏史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缬沙坦(湖南千金湘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3521,规格:80 mg)治疗,每日1次,每次80 mg,口服。观察组在其基础上加用苯磺酸氨氯地平(山东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828,规格:5 mg)治疗,每次5 mg,每日1次,口服,两组用药治疗期间均限制了盐类摄入,保持正常的健康生活,均连续治疗8周。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经过治疗后血压<140/90 mmHg(1 mmHg=0.133 kPa),并不会对正常生活产生影响;有效,患者经过治疗后,血压维持在140~150/90 mmHg,或者血压下降降幅>20 mmHg;无效,经过药物治疗后血压降低幅度<10 mmHg[6]。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比较两组治疗前后24 h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及24 h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血压利用袖带加压法,采用血压计对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进行测量,测量前指导患者避免激烈运动或饮用刺激性较强的饮品,于安静状态下不同日测量2次,取其平均值以保证研究结果的精确性。③测量三酰甘油、血糖及尿素氮水平。④评价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血压比较

治疗前,两组24 h SBP及24 h 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24 h SBP、24 h DBP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压比较(mmHg, ± s)

表2 两组血压比较(mmHg, ± s)

注 1 mmHg=0.133 kPa;与治疗前相比,aP < 0.05;SBP:收缩压;DBP:舒张压

组别 n 24 h SBP 24 h DB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25162.51±13.25135.10±15.28a95.72±7.6182.40±4.26a观察组25160.77±15.34120.76±16.33a95.60±7.3377.84±4.12a t值 0.429 3.206 0.057 3.847 P值 0.670 0.002 0.955 0.000

2.3 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血糖及尿素氮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三酰甘油、血糖及尿毒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治疗后与观察组治疗后的三酰甘油、血糖以及尿素氮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三酰甘油、血糖及尿素氮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血糖及尿素氮水平比较(mmol/L, ±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血糖及尿素氮水平比较(mmol/L, ± s)

组别 n 三酰甘油 血糖 尿素氮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5 1.76±0.28 1.74±0.88 5.23±1.87 5.16±1.69 5.84±1.85 5.76±0.66观察组 45 1.74±0.58 1.75±0.59 5.24±1.25 5.13±1.58 5.81±1.14 5.74±0.87 t值 0.208 0.063 0.030 0.087 0.093 0.129 P值 0.835 0.950 0.976 0.931 0.926 0.902

2.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一致,无差异,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n(%)]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作为一种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慢性疾病,较为常见的诱发因素包括了患者的饮食、所处环境、遗传等,大量临床资料显示,若患者的血压长时间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则易对其本身重要脏器的结构及功能带来不良影响,甚至增加各类严重并发症的发病率,增加治疗难度。目前针对高血压的治疗仍然以药物控制血压异常升高或波动、降低血压负荷、控制病情进展为主,减少其他高危并发症的发生风险[7-8]。

血管紧张素Ⅱ作为一种较为强效的收缩血管的物质,不仅具有较强的升压作用,也时刻参与着血压的调节过程。目前针对高血压的治疗仍然以控制血压在合理范围内为主。缬沙坦是一类较新的降压类药物,早在1996年7月就已上市,凭借其较为突出的降压效果以及较高的安全性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70个国家获得了广泛的发展[9]。该药物的作用机制在于能够通过与血管紧张素Ⅱ AT1受体产生选择性的结合作用,由此对抗血管紧张素所产生的大多数的药理作用,并将血压控制在合理波动的范围内。苯磺酸氨氯地平属于一类较为常用的可阻止钙内流的有效制剂,进入人体之后可对心肌以及血管平滑肌之外的钙离子移动及作用过程产生较强的阻碍,避免其进入到细胞内,这也保证了该药物在降压治疗时可获得较为突出的功效[10]。既往已经有相关研究显示,通过两者联合应用治疗高血压可获得更强的作用效果,相比于单独用药而言,不仅可调节并降低异常升高的血压水平,也尽可能地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缬沙坦属于一类非肽类的AngⅡ拮抗剂,在进入到人体后可选择性地作用在AngⅡ受体上,对AngⅡ所产生的收缩血管的作用产生较强的抑制效果,还可进一步地促进血管的扩张,由此进一步降低异常升高的血压水平,同时缬沙坦在应用期间并不具备激动作用,对心肌收缩功能以及心率并不会造成异常影响[11-12]。另外,缬沙坦在进入人体之后能够维持效果将近24 h,且生物利用度也相对较高,达到23%以上,仅有少部分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不过实际临床工作研究显示,单独使用缬沙坦治疗的降压效果欠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当前治疗中的广泛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作为一种较为常用的慢通道阻滞剂,其作用机制在于能够选择性地作用在钙离子通道,由此减少钙离子的跨膜转运过程,还可对动脉血管产生扩张的作用,由此降低血管平滑肌以及心肌细胞内钙离子的转运[13]。同时,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应用还可促进扩张外周动脉血管,调节外周血管张力以及血压水平的异常波动,获得更好的预后。本研究结果显示,苯磺酸氨氯地平与缬沙坦的联合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前24 h SBP及24 h 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4 h SBP、24 h DBP均较低,观察组治疗后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24 h SBP、24 h DBP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可见观察组患者在经过治疗后不仅获得了较高的总有效率,且在治疗后24 h SBP及24 h DBP水平均降低,分析出现此结果的原因,该联合用药方案的应用可通过利用多途径多靶点的优势,充分发挥了较强的协同增强降压效果,与既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14],同时,由于两者进入人体后的作用时间也相对较长,可以维持24 h,而发挥持续性的降压效果。该联合用药方案应用期间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由此证实了该用药方案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后三酰甘油、血糖及尿素氮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 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也无差异,提示联合应用不会对机体造成过度的负担,患者也可因此表现出更高的耐受性[15-16]。

综上所述,苯磺酸氨氯地平联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可有效地促进改善血压水平,缓解相关症状及体征,且用药期间未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有保障,不过本研究样本量有限,缺少大规模的数据观察,在之后的研究分析或者项目探讨工作中均可进一步展开相应研究,探讨该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猜你喜欢
三酰尿素氮苯磺酸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时尿素氮变化、变化规律及变化的意义分析
欧盟评估一种三酰甘油脂肪酶的安全性
两步法催化鱼油制备MLM型结构三酰甘油酯
追踪指纹的“证词”
高三酰甘油血症和胰腺疾病的相关性
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苯磺酸拉帕替尼原料药中的7种残留溶剂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瑞舒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造影剂肾病的保护作用
脲酶/硝化抑制剂对尿素氮在白浆土中转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