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心理品质的方法探究

2023-10-16 18:29陈建云
今天 2023年21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法治道德

陈建云

(镇远县青溪镇中心小学 贵州 镇远 557702)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不要只停留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还要重视心理品质这块内容的讲解,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对于小学生成长来说是很重要的部分,良好的心理品质能为学生个人加分不少,因此,教师要对学生心理品质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结合学生的喜好,开展教学活动,才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品质,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1.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提升学生心理品质的意义

如果学生在心理品质方面表现很好,那么可以反映出该学生在心理这块拥有良好的素养[1]。小学生普遍缺乏成熟的心智,在小学生心理品质这块的发展现状不是很好。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状,离不开三个原因:一是小学生心智不成熟,当受到负面心理影响时个人想法容易变,当遇到困难时心志不够坚定;二是小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还没有完全树立起来,当遇到会产生负面影响的事物时不能很好地对其进行判断,如果没有心理健康教育正确的指导,他们容易走错方向;三是小学生缺乏良好的情感控制能力,当出现情感失控情况时不能很好地对其进行把控,长此以往,会影响到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最终效果。

目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关注比较多的是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这块的学习情况。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要多关注学生在心理品质这块的基本情况,充分认识到提升学生心理品质的重要性。首先,利用道德与法治教学来提升小学生的心理品质,能让小学生身心发展得更好。小学生一旦出现心理问题,会给学生个性的塑造、品质的提升带来不好的影响,因此,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这块要以其为载体提升学生心理品质。其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时注重学生心理品质提升,能使学生内心强大起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后,重视学生心理品质提升,能使教师更好地明确教育方向,大大提高教师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2.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在道德与法治这块,部分学校还没有完全落实好,经常出现被挤占的情况,而且还缺乏专职教师,有时要么是班主任给学生讲解道德与法治知识,要么是任课老师给学生讲解道德与法治知识,授课教师课前准备工作做得不充分,使得授课内容缺乏吸引力;家长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受传统固化观念影响,觉得语文、数学才是需要认真学习的课程,像道德与法治这样的课程可以不用那么认真学习,家长的观念也影响到学生的想法[2-3]。学生缺乏兴趣,觉得道德与法治课程可上可不上,且教师讲授内容比较枯燥,没法让学生提起兴趣,所以课堂学习效率很低,有的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做其他科目作业,还有的学生看课外书。如此重要的综合学科,怎样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让学生提起兴趣,是很多教育工作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

以上讲述的内容,对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内容。想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有效提升学生心理品质,首先要对上述内容有充分的了解,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做好这一步,才能更好地结合现状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接下来,本文讲述小学生心理品质的有效提升方法。

3.小学生心理品质的有效提升方法

3.1 详细了解不同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

小学阶段是很重要的阶段,对这一阶段学生进行教育时要特别谨慎,不同学生由不同的心理状况,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以前要仔细分析他们不同的心理状况,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尤其是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心理品质时,教师一定要多观察学生的状态,使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教学,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心理品质[4]。有的学生内心敏感脆弱,可能不经意的行为会让他们有心理落差,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为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有效提升学生心理品质,除了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以外,还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自身能力提升。教师首先要让自己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专业素养,这需要教师把道德与法治和心理健康教育这两块的内容理解透彻,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第二,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以前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有充分的了解,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心理品质。第三,要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减轻心理压力。

3.2 进行道德与法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

在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这块,还是要以教材为基础,教师教学内容制定是围绕书本内容进行,这就要求教师把握住教学内容,首先要抓住道德与法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点,把握两者的融合点,从多个角度和方向来找融合点,使两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最终效果。由于道德与法治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课教学,比较注重学生价值观培养,还有学生的情感体验[5]。因此,教师在教学这块要根据科目的性质把教材研究透彻,从教材入手来整合教学内容,使学生吸收到更多的知识,不仅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得丰富,而且还让学生的心理状态得到改善。比如,在“同伴与交往”这一单元内容中,很多内容都围绕“同伴与交往”展开,为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提升学生心理品质,教师要做好教学目标这块的工作,仔细研究教材,让教学内容变得丰富,指导学生学习欣赏自己和他人,还要引导学生认识到来自同伴与交往的温暖。在此过程中,教师实际上是在给学生讲解在生活中怎样更好地跟他人相处。在跟同伴沟通的过程中,一定要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这样,经过道德与法治教学一段时间以后,学生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还渐渐提升了自己的心理品质,也学会了如何跟他人相处,逐渐有了团结一致的意识和能力。

除了从教材入手以外,教师还可以从绘本引入教学入手。绘本内容简单易懂,对于缺乏一定识字量的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能大大降低阅读难度。相关研究认为,学生认知图形的能力要注重从小培养,绘本对于小学生阅读来说是很合适的图书形式。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加入有趣的心理绘本内容,这样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也能让学生了解到一些心理健康知识,更好地提升学生心理品质。

进行道德与法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衔接,对于小学生心理品质提升来说能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两者间的衔接工作。

3.3 使用情感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品质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这块,情感教育是当前教师使用的重要教育手段,它主要在于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从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6]。在此情感体验中,学生心中的情感日益强烈,让学生更加坚定地朝正确的方向走。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情感教育的优势,帮助学生提升心理品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把书本知识中蕴含的情感要素挖掘出来,然后利用情感要素进行情感教育。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好好想一想爸爸妈妈为自己付出的温暖瞬间,并让他们大胆地在课堂上说出来。之后,教师把情感教育渗透到课堂内容中,帮助学生感知课堂内容里面蕴含的情感内涵。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让学生拥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可以在讲解完课堂内容以后提出一个问题“怎样做才能让家变得更加温暖?”让学生们讨论,这样的课堂讨论活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情感的认知水平,还可以使学生逐渐了解到怎么才能在生活中爱自己的家庭,爱自己的父母,成为一个顾家爱家、拥有独立意识的人。学生在学习完课堂内容以后可以把自己的学习成果运用到生活中去,对提升学生心理品质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情感教育手段,能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得丰富,进而促进学生心理品质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这块要注重情感教育手段的使用。

3.4 注重自主教育,充分利用自主教育的优势

教师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这块,应对学生进行自主教育,使学生了解到自主意识的重要性,并让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7]。为了更好地实现自主教育在学生心理品质这块的作用,教师可以依托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和《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 年版)》的教学要求,来对学生进行自主教育。拿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三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内容来举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自主教育的优势,设计一个学习专题给学生,让学生围绕课堂内容展开自主学习。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专题“在公共场所注意自身言行的必要性”,让学生深入探究这一单元“我们在公共场所”内容,探讨“在公共场所注意自身言行”在促进自身发展这块的作用,并深入探究怎么才能在公共场所更好地注意自身言行。

为了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提升学生心理品质,教师可以把自身的指导作用发挥出来,使用正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指导。比如,在学生展开专题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围绕“如何才能在公共场所中做一个文明有礼貌的人”“文明有礼貌的人具备什么品质”等话题展开深度思考。比如,有的学生觉得,文明有礼貌的人需要具备高尚的品格;还有的学生觉得,文明有礼貌的人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学生们各有各的看法,从中得到不少感悟,并在现实生活中把这些感悟融入其中,然后带着信心去自主学习知识,对学生心理品质提升能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3.5 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来提升学生心理品质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想要让学生在看待问题这块有良好的心态,则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来提升学生心理品质[8]。具体来说,教师应使用有效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提升学生心理品质,让学生用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生活。如今,积极心理学逐渐渗透和运用到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适当融入积极心理学理论,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用积极的态度来对待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更好地提升学生心理品质。

拿人教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内容来举例,教师可以在积极心理学的视域下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这一单元学习主题的内涵,让学生渐渐知道怎么更好地面对和解决成长中的问题,以消除自身不好的情绪。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调查工作,主要调查本班或本校学生在面对成长中问题时的心理反应情况和使用的解决方法情况。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开展数据分析工作,从真实的数据中充分认识本单元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观念,进而让学生逐渐成为具有优良心理品质的人。

3.6 采用游戏的方式,提升学生心理品质

在如今教学理念日益转变的背景下,学生的主体性渐渐突显出来。在教学这块,教师要给学生创造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围绕课堂内容展开探究学习。不过小学生年龄普遍不大,天性依然爱玩,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有趣的游戏,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而且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精神品质和道德素养,让学生逐渐拥有规则意识。

比如学习人教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健康游戏我常玩”这一课,这节课内容的学习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到适度玩游戏的好处,还有过度玩游戏的坏处等方面。在具体教学这块,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白兔沉迷游戏”相关游戏,鼓励学生上台来扮演小白兔,小白兔不管做什么都离不开游戏,玩游戏无任何节制,结果小白兔越来越沉迷游戏,什么都不管,也什么都不顾了。这个游戏给学生很好地展示了无节制玩游戏的后果,让学生哪些玩游戏行为是对的,哪些玩游戏行为是错的,从而让学生渐渐养成良好的玩游戏习惯。使用这样的游戏教学模式,不但让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更好地学习知识,让学生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

小学生普遍有很强的好胜心,喜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希望被人关注。那在教学过程中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就能够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水平,进而逐渐提升学生心理品质。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开展人教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公共生活”教学活动时,有些低年级学生缺乏良好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在开展角色扮演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游戏规则弄简单些,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投入到角色扮演游戏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在公共生活这块谁做得对,谁做得错”的角色扮演游戏,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A 组、B组、C 组,每个小组扮演一些角色来展示公共生活,让没有参加活动的学生说出谁做得对,谁做得错,做错的一方要在现场对老师讲过的内容进行朗读,以此来更好地记住课堂内容。开展这样的游戏扮演活动,能让课堂气氛变得特别活跃,同时还让学生很好地展示了自己,使学生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从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逐渐提升学生心理品质,促进学生更好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时不但要重视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学习,而且还要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提升,两者结合起来能产生1+1>2 的效果,促进学生更好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多样化、高效的教学方法,如情感教育、自主教育等,提升学生心理品质。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高中地理教学中心理品质教育的有效开展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篮球运动之于学生心理品质提升的积极效应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