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娟
(民乐生态工业园区学校 甘肃 张掖 734500)
在扶贫工作的全面开展下,易地扶贫搬迁户越来越多,其子女教育问题也成为首要解决任务。异地扶贫搬迁子女的学习生活与我国未来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教育部门、学校机构等方面需要积极相应国家号召,遵循国家政策要求,在短时间内有效解决异地扶贫搬迁户子女的上学难题,营造积极的教育环境和氛围。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性学科,其重要价值显然易见,只有学生具备一定的语文学科素养,才可更加轻松的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内容。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站在宏观的视角进行教育审视,寻找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探寻相关解决方案,切实提升异地扶贫搬迁子女的学习质量和效率。
对于异地扶贫搬迁子女来说,语文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基础生活经验,还有助于增强其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水平。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可以帮助异地扶贫搬迁子女快速融入到知识探索中,但就当前异地扶贫搬迁子女的实际语文学习情况来看,其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一,搬迁户子女的受教育程度有所差异,语文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异地扶贫搬迁子女的成长环境不同,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也呈现出较大的区别,以至于对语文学科产生不同的学习态度,而这也直接影响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正常开展。其二,由于地域发展情况不同,导致贫困地区的语文教学模式也不够新颖,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讲解。但异地扶贫搬迁子女基本都处于义务教育阶段,也是打好知识基础的重要阶段,但洛手的教学手段不仅无法满足时代所提出的教育要求,更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教学目标也无法快速达成。所以说,积极创新小学语文教学形式对于异地扶贫搬迁子女教育来说,十分重要。其三,学生的学习热情相对较差。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最终的学习成绩有着直接的关系,但就现阶段异地扶贫搬迁子女的实际学习情况来看,其学习热情差的问题十分普遍,很多学生都不具备知识探索动力,以至于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也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以及学习能力也自然得不到深入发展。
据调研数据可以发现,很多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在学校受教育期间,缺乏来自教师的重视,而教师也未能充分考虑此类学生的实际受教育情况。所以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未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水平设计针对性教学方案。
2.1.1 家长缺乏对子女学习的重视
由于很多易地扶贫搬迁户的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这也导致他们大多都会忽视子女的受教育问题,在子女进入学校之后,学习问题不管不问,也就更不用提在日常生活中的学习监管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成绩会大大下滑,严重影响了语文课堂教学质效。
2.1.2 地区教育差异
由于很多易地扶贫搬迁户基本都是来自于贫困地区,当地的教育发展也较为落后,但其子女由于从小接受固化的教育模式,以至于在搬迁之后很难快速融入到新的学习氛围中,语文学习水平也无法得到切实提升。
2.2.1 教育理念未能及时更新
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很多小学语文教师的教育理念都十分落后,过于重视理论知识讲解,忽略了思维意识培养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侧重点应当是巩固文学基础、提升写作能力、丰富生活经验等方面,从而进一步促进其思维意识的发展,而不是固执的传输艰苦奋斗精神。虽然德育教育十分重要,但教师需要先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促使其具备一定的生活适应能力,随后在开展课本延伸德育工作。
2.2.2 教师缺乏情感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还需要带领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将自身情感倾入其中,学生也会在情感熏陶下主动学习课堂知识。但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未能在课堂活动中倾入过多的情感,常常是站在“上帝”的角度上进行授课,这也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相对较差。小学语文教师的态度不够平和,这势必会导致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失败结果。所以,教师需要意识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重要作用,在讲解课文知识时,深入发掘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将其传递给学生,帮助其进一步感受文章内涵和情感。
2.2.3 教师缺乏情感引导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引导学生探索知识,还需要带领其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教师需要将自身情感倾入其中,学生也会在情感熏陶下主动学习课堂知识。但很多小学语文教师未能在课堂活动中倾入过多的情感,常常是站在“上帝”的角度上进行授课,这也导致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相对较差。小学语文教师的态度不够平和,这势必会导致语文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失败结果。所以,教师需要意识到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重要作用,在讲解课文知识时,深入发掘其中的思想感情,并将其传递给学生,帮助其进一步感受文章内涵和情感。
为有效提升异地扶贫搬迁子女的语文知识学习质效,教师就必须要重视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促使其可以积极的探索语文知识,提升课堂活动的有效性。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学工具不断涌出,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开授课工作,将课文内容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进行呈现,提升知识的直观性。借助新型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的眼球。比如:教师在讲解《望洞庭》古诗内容时,可以采用视频的方式来展现枯燥难懂的古诗知识点,进一步还原作者的创作环境和背景,促使学生可以切身体验作者当时的心情和生活,并进一步感受其中心思想。这样一来,学生可以轻松的理解和掌握课堂知识,学习热情也得到了有效激发。
对易地扶贫搬迁子女的语文学习有效性进行分析,教师需要积极转变授课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反思,从中寻找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而制定新的教学方案,将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作为主要目的。近年来,翻转课堂逐渐成为教师的惯用教学手段,不仅适用于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还有助于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构建师生互动桥梁,在积极愉悦的课堂氛围下完成学习任务,有效确保异地扶贫搬迁子女语文学习成绩的稳步提升。
与其他学科相比,语文学科内容十分复杂,涉及知识点繁多。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加强学生“听、说、写、读”能力的培养,意识到四个能力的重要价值,以此为基础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在语文学科中,阅读作为学习基础,多阅读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所以说,阅读是学习语文学科的基础,只有通过阅读文本内容才可掌握作者的写作方式、技巧、情感以及生活经验。而精读则会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阅读自然也会抵触写作,只有掌握读书要点,真正爱上阅读,才会更好的开展写作练习。比如:教师可以将一周作为一个周期,要求学生将最近生活或学习中发生的事情通过日记的方式进行创作。这样一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切实增强异地扶贫搬迁子女的语文学科素养。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时,需要避免使用“灌输式”教学法,以防学生出现抵触、厌烦心理,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产生不利影响。同时,教师需要积极拓展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知识学习中,切实改善异地扶贫搬迁子女的语文学习问题,夯实知识基础。
由于易地扶贫搬迁子女大多都是来自与贫困地区,其教学环境十分落后,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的语文素养相对较差,语文写作水平也十分有效。首先,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明确所有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以及语文知识基础,针对当前存在的学习问题给予适当的帮助,进一步巩固异地扶贫搬迁子女的语文基础水平。以此为基础,制定细化的教学计划,切实促进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发展。阅读作为小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必备能力,也是增强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主要方式,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良好习惯,在此前提下,鼓励学生开展写作联系。其次,带领学生正确了解写作学习,转变学生以往对写作的错误认识,要让其认识到,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写作能力,才可更加轻松的学习其他学科知识。也就是说,语文知识基础稳固,就会推动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发展,并在学习期间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针对异地扶贫搬迁子女的教育活动中,需要将语文学科素养教育作为核心任务。比如:在观察异地扶贫搬迁子女的实际语文学习,可以发现其写作能力不高,对其共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他们未能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由于原生家庭的经济能力相对较差,家长也未能意识到阅读的重要作用,以至于未能为学生购置相应的课外阅读书籍。针对于此,教师可以与学校领导展开沟通,在学校图书馆为其订阅相关书籍,鼓励学生每天睡前阅读。此外,在日常课堂活动中,教师可以尽可能的让此类学生阅读课文内容,并为其设置相应的写作任务,利用课下时间指导其写作方式,帮助其掌握写作要点和相关注意内容。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此类学生的写作能力都会得到明显的增强。而这也说明,教师若想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就必须要帮助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断积累好词好句,作文创作也自然得心应手。
不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如若学生不具备情绪管理、心理控制等能力,那么是无法在社会中生存的。所以说,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科学管控情绪,特别是异地扶贫搬迁子女在学习期间,更需要控制情绪,否则不良情绪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其学习精力。由此可见,只有控制好心理情绪,积极乐观才会实现健康成长发展。正向的抗逆能力可以促使异地扶贫搬迁子女轻松适应新学校生活,同时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面对自己的特点,主动与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在碰到生活或学习方面的问题时,也会主动请教老师的帮助,从而正确认识困难,并有效解决。此外,教师不仅需要加强学生思想和态度方面的建设,还需要严格要求此类学生的言行举止,从而养成积极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学习生活中具备坚韧意志,井然有序的完成每一件事情和任务,有效控制自身行为和言语。异地扶贫搬迁子女只有正确控制自身情绪、言行以及态度,才可提升自身的抗逆能力,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生活。
与生活脱贫相比,心理脱贫需要耗费更多的时间。很多异地扶贫搬迁子女都是留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少来自家长的教育和关怀,以至于此类学生严重缺乏自信心,性格也不够开朗,极易出现冲动叛逆行为,甚至会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因此,教师可以构建学生个性化成长的数据档案,站在宏观的角度上分析异地扶贫搬迁子女的实际情况。档案内容需要包括学生的家庭背景、行为习惯、心理动态、思想价值等多个方面,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进行档案内容的实时更新,有助于教师结合档案制定针对性方案帮助此类学生改善以往存在的问题。此外,学校方面也应当定期开展心理教育课程,分析学生未能养成正确行为习惯的主要原因,帮助其走出心理困境。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教育等一系列活动,围绕着趣味知识开展,尽可能的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不可出现打压式教育,帮助学生打开心扉的同时,也有效提升学生自信。
首先,构建强化机制。在学生出现一些积极正向的行为表现后,教师需要及时肯定,并通过言语鼓励和物质奖励的方式激励学生的发展。并且,此种肯定行为会促使学生收获精神层面的满足,并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主动表现此类行为,逐渐形成积极的行为习惯。这样一来,教师在肯定强化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会在潜移默化中弱化学生错误的言行。其次,建立评价体系。良好的评价体系是帮助学生养成正确行为习惯的基础,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作用,通过自身的言行来让学生认识到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举止和习惯是错误的。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反省教育法,在学生出现错误行为表现后,不可直接处罚,而是引导他们进行自我反省,帮助他们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加以改正。
由于易地扶贫搬迁户的经济实力较为薄弱,这也使得很多家长都缺乏对子女学习问题的重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家访,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家庭思想、氛围等等,取得家长信任的同时,也构建了家校沟通桥梁。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落实,家庭教育也是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重要一环,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此外,教师在家访期间,需要记录谈话内容,以便之后制定科学性、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比如:班级中一位学生的家庭情况十分困难,通过家访发现父母二人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很多开销都依靠政府部门的资金帮助。由于其环境的特殊,父母无法对学生的学习投入过多的精力,这也导致学生的学习水平相对较差。在完成家访后,教师可以与学校层面展开交流,制定帮扶计划,积极取得社会各界的联系,为学生展开募捐活动。同时,教师还需要在平常教学期间,利用课下时间为学生检查作业和课堂学习情况,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生活水平。
总的来说,异地扶贫搬迁子女的实际生活都十分困难,受教育程度相对较差。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全面观察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情况,并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同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还需要不断丰富经验,引进教学理念,创新授课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树立积极正向的价值引领,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