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艳
(会宁县第一幼儿园 甘肃 会宁 730799)
扎染是一种民间传统的印染工艺,也是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扎染工艺的特点就是利用植物染料在织物上进行扎结,使其在染色时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使染料附着在织物上,从而呈现出丰富的色彩。而这种自然变化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创作,而幼儿在学习和了解扎染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这种艺术创作的乐趣。所以在幼儿园开展扎染主题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幼儿对艺术的感受能力和动手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艺术感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扎染的主题活动在内容上有很多贴近幼儿生活,在扎染活动中,通过对各种废旧材料的收集、探索、尝试,激发幼儿对扎染的兴趣。通过观察,幼儿学会了扎染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教师在开展扎染活动时,要以鼓励为主,激发幼儿对扎染活动的兴趣。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幼儿自主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自己动手创作的快乐。通过活动过程中多种感官的参与,不仅激发了幼儿对艺术的兴趣,丰富了幼儿对颜色、材料等方面的知识,还提高了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
扎染是一种民间手工艺,通过在织物上扎上各种颜色的丝线,然后将织物放在染缸中进行浸染、揉搓,使之呈现出各种图案和花纹的艺术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观察和思考,将自己对扎染的理解和想法表达出来。扎染活动开展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幼儿观察分析扎染后的图案和花纹,引导幼儿对其进行思考和想象,提高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进行扎染活动时,幼儿需要自己动手将各种颜色的丝线进行缠绕扎紧或穿进布匹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需要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在操作过程中,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高扎染活动的质量。
扎染主题活动是从幼儿的日常生活中发掘创作素材,进行艺术再创造。在扎染活动中,教师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提供给幼儿丰富的材料、方法、工具,让他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尝试自己进行扎染创作。这样,幼儿就能感受到自己动手操作的快乐,从而培养了他们对美的追求。在扎染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幼儿进行自由创作和设计。幼儿可以根据自己对美的追求,充分发挥想象力,将扎染艺术与自己对美的认识和理解相结合,从而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幼儿还可以选择一些能够代表自己内心感受和情感的作品进行手工制作。这样,幼儿在扎染活动中就能充分感受到艺术创作带给他们的快乐和满足感。这样不仅有利于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还能够使他们获得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在扎染教学中,教师经常使用的方法是示范,如染色、扎结等,让幼儿观察老师的操作。在扎染中,幼儿缺乏自主学习和思考的能力,教师的示范是一种唯一的方式,更多时候,幼儿只需要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操作。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的扎染教学不利于幼儿个性化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首先,扎染活动中扎染材料的选择缺乏多样性。在扎染活动中,为了确保作品的美观性,需要选取多种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制作。在传统的扎染活动中,由于没有对材料进行有效开发利用,导致幼儿对不同材料扎染效果的认知不全面。
其次,扎染活动中没有充分开发利用本地资源。在开展扎染主题活动中,由于缺乏对本地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导致幼儿对于当地资源认知不全面,影响了幼儿对扎染作品的创作积极性。同时由于缺乏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了解,导致幼儿缺乏对地方文化元素的认知,难以实现在作品中融入地方文化元素的目的。
教师在开展扎染活动之前,需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本班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特点,充分准备好活动中所需要的材料。在开展扎染活动时,教师需要提前对所用到的染料进行充分了解,并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教师还需要对幼儿进行一定的安全教育,让幼儿知道哪些东西是危险的、哪些东西是可以使用的。同时在开展扎染活动时,教师也需要对幼儿进行一定的保护意识教育,让幼儿知道不能将一些尖锐、有毒等危险物品放在自己的身边。例如,剪刀、针线、胶水等。
幼儿扎染活动目标的设计要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让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首先,教师要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兴趣点,对扎染主题活动进行有效设计,使扎染主题活动贴近幼儿生活,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扎染游戏环节——“五彩线”,通过游戏让幼儿了解色彩之间的不同,知道用不同颜色的线可以扎出不同意境的图案。例如,红色代表热情、蓝色代表安静等,在扎染游戏中,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用五颜六色的线将自己的作品扎制完成。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知道了线可以成为色彩表达情感、情绪的一种载体,进而为将来开展扎染活动做出准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的美术活动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幼儿主动探索。通过扎染活动,引导幼儿体验、欣赏美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在扎染活动中,教师的教育价值得到了充分地挖掘。
扎染主题活动中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首先,教师对扎染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设计扎染活动内容时,教师能够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内容,如“植物染”“水果染”等。通过让幼儿参与这些主题活动内容的设计、组织与实施,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幼儿对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其次,在扎染活动中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在扎染活动中,通过引导孩子观察各种植物、动物和物品等,使孩子知道不同物体、不同颜色都有不同的特征;通过引导孩子与同伴交流合作分享作品,培养了孩子之间、师生之间、家园之间交流合作的意识。在扎染活动中能提高孩子们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比如让幼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美的认识和理解[1]。
首先,活动内容应注重系统性。扎染主题活动应以幼儿的发展为前提,不能单纯以教学内容为出发点,应该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实际情况以及季节因素等,以丰富的内容吸引幼儿。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主题活动所涵盖的知识点与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相结合,合理安排课程,让每一个阶段的主题活动都能够吸引幼儿,让每一个阶段的主题活动都能够在幼儿的积极参与下开展,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其次,幼儿园教育是对个体进行培养、发展与教育的重要阶段,其目的是使幼儿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因此,教师在开展扎染主题活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地进行创新与拓展,丰富扎染主题活动内容。例如,可以将幼儿喜爱的游戏融入到扎染主题活动中去,将不同种类、不同颜色、不同风格的扎染作品进行展示与介绍等。这不仅能够提高幼儿参与扎染主题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实践能力以及动手能力等。
乡土资源是幼儿园开展扎染活动的重要内容,也是开展扎染活动的主要素材。教师要深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风情,充分挖掘本地乡土资源,将其合理融入到幼儿园扎染主题活动中,以实现幼儿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有效提升。教师在设计和开展扎染主题活动时,可以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实地参观当地的村落、农家、田野等,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和风土人情。如在开展“植物染”主题活动时,可以带领幼儿走进农村地区,了解当地农民种植植物的情况以及植物染的具体做法;还可以带领幼儿走进农村地区的集市、商场等,让幼儿感受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通过这样的方式,教师不仅可以使幼儿对大自然有一个直观而深刻的认识,还可以使他们感受到民间传统技艺的重要意义。在幼儿进行扎染活动时,教师要适时引导他们观察植物染色后不同颜色呈现出的效果,并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幼儿走进染坊体验染布过程来使其对扎染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2]。
首先,创设丰富多彩的扎染环境。将各种扎染材料投放到幼儿园的各个区域中,如:“小作品”、“生活区”等,为幼儿提供多种扎染材料,如:丝带、毛线、小袋子、棉花等。这样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在创作中得到更多的乐趣。其次,将扎染作品布置在班级走廊内,在走廊两侧悬挂幼儿的扎染作品,这样可以使幼儿得到更多的鼓励与认可,激发幼儿创作欲望。最后,在班级环境中设置“扎染角”,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其中。将各类扎染作品进行合理布置,使幼儿能够对所创作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3]。
在幼儿扎染活动中,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为幼儿创设一个和谐、安全的活动环境;2.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和资源,为幼儿提供各种材料,以供幼儿选择,使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3.创设宽松的环境,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引导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在活动中,教师要多给幼儿鼓励和肯定,使幼儿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努力,一定会让更多的孩子喜欢扎染活动、热爱扎染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