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永峰
(东乡族自治县大杨家学校 甘肃 临夏 731400)
在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持续推动下,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成为了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着重探讨的问题。为此,教师需要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滞后性形成正确认知,并根据数学学科特征和学生学习特点,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由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不同,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和个性化特征。分层教学法的实施,则可以打破传统课堂教学局限,让数学教学更具层次性,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多样化选择,让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提升数学教学针对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探索分层教学实施方法。
分层教学法是一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最早适用于美国,随着各种先进西方文化的涌入,这种教学模式流传至我国。该教学模式的宗旨为让每一学生都接受平等教育,倡导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将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并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指导方法等要素的层次化处理,让各层次学生都能接受到对应的教学指导,获得进步和发展。相较于传统“一刀切”的授课方式,分层教学模式更能凸显学生个体差异,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获得更大学习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学习动机。
虽然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所接受的教育是一致的,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的不同,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也会存在较大差异。不过为方便教学和管理,多数数学教师都会选择性的忽视学生个体差异,采取“一刀切”的授课方式,导致数学教学的针对性不强,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无法得到满足[1]。而分层教学法的运用,则可以充分凸显学生个体差异,促使学生接受到更具针对性和科学性的将教学指导,提升数学学习水平。另外,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还可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让学生可以有更大的自主学习空间,各项能力和素养都得到充分锻炼和培养,进而充分凸显数学学科的综合育人价值,提升教学效益。
虽然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能够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提升教学有效性,但分层教学毕竟是一种新型的授课模式,师生一时间难以快速适应,导致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降低教学成效。比如,部分教师对分层教学法缺乏正确认知,只是简单的将分层教学等同于等级划分[2]。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导致教师在学生分层时,未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综合情况,分层存在较大随意性和盲目性,分层教学流于形式。另外,对于学生而言,分层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时间难以快速适应,再加上教师的操作不当,极易让学生对分层教学产生的抵触心理,给分层教学活动的开展带来不便。
相较于传统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分层教学法对于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着更高要求。不过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薄弱、认知能力有限,在数学学习中对于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很少会主动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有待加强。但如果在分层教学活动中,学生缺乏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则难以完成对应层级的学习任务,无法获得较大进步和发展[3]。所以在分层教学活动中,教师还需要做好分层教学指导工作,帮助学生适应分层教学活动的同时,锻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是数学学习主体,也是小学数学分层教学的主要对象,将学生进行合理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基础。为避免学生分层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教师需要加强对数学分层教学的理论研究,准确把握分层教学的内涵和要点,按照科学的分层原则,将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同时教师还需要做好学情分析工作,通过多种途径,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如知识基础、认知发展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心理和学习需求等,并通过对学生的综合化分析,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层次[4]。比如,教师可以在对学生综合分析后,将学生划分为Ⅰ、Ⅱ、Ⅲ层级,其中Ⅰ层级对应的是具备扎实知识基础、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较强的学生;Ⅱ层级对应的是具备扎实知识基础、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一般的学生;Ⅲ层级对应的是知识基础薄弱、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较差的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所处分层是固定不变的,教师需要采取动态化的层次调整策略,结合学生阶段性学习成果,将学生所处层次进行灵活调整。如此一来,则可以在学生内部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促使学生朝着更高层次发展。
每个层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需求不同,所能达到的学习水平也会存在较大差异。因而再将学生进行合理分层后,教师还需要将教学目标进行合理分层,为各层次学生提供明确学习方向,促使他们都能获得进步和发展。而在教学目标设定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到各层级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各层级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比如,对于Ⅰ层级的教学目标应侧重于课堂延伸和拓展性学习;对于Ⅱ层级的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对课内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对于Ⅲ层级的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在分层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可以促使全体学生都有着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提升学习成效。
以“分数的初步认知”这一课时的分层教学设计为例,在充分考虑科到学生的分层情况和学习需求后,教师需要对将教学目标进行层次化处理。比如,教师可以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置为:(1)基础层目标:理解和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分数,并会读写几分之一;(2)巩固层目标:在对分数初步认知后,能够将分数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3)拓展层目标:在对分数初步认知后,能够将分数知识与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分析和解决生活问题。在不同教学目标的引领下,可以促使学生更具目的性、针对性的开展学习,保证学习成效。并且分层教学目标也可以将各层次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进步情况更准确的反馈出来,便于学生调整学习策略,强化学习成果。
不同学生接受数学知识的方式不同,如果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未能充分考虑到这点,采取满堂灌的授课方式,则会让部分学生难以准确、高效的接收到数学知识,所取得的教学成效不尽人意。因而在基于分层教学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在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进行层次化处理后,还需要对授课方式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学生接受知识方式的不同,灵活调整教学指导方法。比如,对于Ⅰ层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探究式授课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知识探索,发展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对于Ⅱ层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问题导向法、案例教学法等授课方式,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强化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并获得知识综合应用能力的提升;对于Ⅲ层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游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趣味性的授课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夯实知识基础。
以“多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教学为例,为促使每个层级的学生准确接收数学知识,教师可以采取差异化的教学指导方法[5]。比如,教师可以让Ⅰ层级的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或合作探究的方式,推导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Ⅱ层级的学生通过对具体图形问题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让Ⅲ层级的学生通过动手实践的方式,尝试分析多边形与常规图形之间的关系,并推导多边形面积计算公式。在不同授课方式下,可以促使各层级学生都参与到知识探索中,准确获取数学知识,提升学习水平。
每个层级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指导不同,能够达到的学习目标也会有很大不同。如果教师采取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方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进行评价,不但无法将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反馈出来,还会让学生陷入学习误区。因而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分层教学特征,对教学评价进行分层。首先,教师需要评价标准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层级的教学目标,制定对应的评价标准,这样才能真实反馈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情况;其次,教师需要采取差异化的评价方式,提升评价有效性。以Ⅲ层级学生的教学评价为例,教师应尽可能的使用激励性评价,多肯定学生的优势和进步,增强学生学习自信性;对于Ⅰ层级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诱导性评价,引导他们朝着更高层次发展。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的实施,能够让数学教学更具层次性,让学生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意识到分层教学法的应用价值,并通过对学生分层、目标分层、指导分层、评价分层等措施,实现对数学教学的有效分层,让学生都能接受到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指导,高效掌握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更大的进步和发展,提升教学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