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彤 张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近年来,宝宝的口腔健康成了父母关注的焦点话题,想要拥有健康的口腔,除了保证牙齿的健康,更需要颌面部正常发育作为支撑。颌面部的发育包括上下颌骨的协调与牙齿的排列。影响颌面部发育的有多种因素,除了遗传以外,大部分都是可防可控的后天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口腔习惯。
口腔的不良习惯有多种表现,比如口呼吸习惯、吮咬习惯、唇习惯、舌习惯等。很多家长会发现宝宝有咬下嘴唇的习惯,这也是口腔不良习惯的一种表现。咬唇的不良习惯包括咬上、下唇以及覆盖下唇等,其中女性儿童的发生率高于男性儿童。长时间习惯性咬上唇会导致下颌过度前伸;而长时间习惯性咬下唇则可能导致上颌前牙间隙变大,同时下前牙受到的内收力大于外展力而向内移动导致拥挤以及上下颌前牙的深覆合关系。同为母亲身份的我也发现了宝宝咬下嘴唇的习惯。
通过细心观察可以发现,宝宝并不是整天的咬下唇,一般会在无聊时刻、入睡前时刻出现咬下唇的现象。发生的原因也许是宝宝出现了心理依赖,也可能是不自觉的行为。
因为宝宝年龄较小,处于幼儿期,我认为她对语言的引导还不能完全理解,所以在干预的初期,我选择了直接制止的方式,例如拍打宝宝嘴唇部位,结果就是宝宝情绪崩溃大哭,没有起到正向的积极作用,反而使宝宝出现害怕心理以及躲避行为,她会用手或是小枕头挡住嘴或是脸。于是,我又选择了味道刺激法,通俗地讲,就是在宝宝的下唇及周围涂抹苦甲膏、大蒜汁,而在反复多次的涂抹后,也是收效甚微,最终孩子在耐苦耐辣后,停止了使用。
最终我选择咨询专业的口腔科医生,由于我的宝宝还处于幼儿期,乳牙也处于未出齐时期,同时也并未出现严重的咬合问题,医生建议我不要做过多干预,有时过度的关注行为会强化宝宝的不良行为意识,使宝宝更加难以停止咬下唇。同时可采用注意力转移法,当宝宝出现了咬下唇行为时,尽量选择与她说话、做游戏等方式,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使她渐渐忘记想要咬下唇这件事。而我也可以继续观察宝宝的发展。
在听取了医生建议后,我去掉了那些干预方法,转而尝试与宝宝多互动、说话等,不采用呵斥制止的方式,渐渐的现在咬下唇的次数与持续时间都在减少。
处于学龄前期的儿童往往也存在口腔不良习惯,从而引起错颌畸形。有研究表明,错颌畸形在学龄期儿童中的患病率较高,所以,学龄前儿童口腔不良习惯的早期关注和矫治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戒除口腔不良习惯,才能避免错颌畸形。若口腔不良习惯长期得不到矫正而引起了明显的错颌畸形,在未来成长的道路上,孩子可能会由于“颜值”的改变存在一定的心理影响。
对于不同时期的儿童,有多种矫正方法和干预措施,针对不同的口腔行为习惯引起的口腔颌面问题,医生会给予专业的评估,给出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作为父亲母亲的我们,遇到宝宝出现口腔的不良行为习惯,应给予足够的重视,但不应盲目的制止与呵斥,选择合适、恰当的干预方法,才是让宝宝健康快乐成长的硬道理。
帮助宝宝丢掉口腔不良习惯,爸爸妈妈一定要先克服自己焦躁的情绪与紧张的心理,因为这有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我们要采用积极的态度来帮助宝宝丢掉坏习惯,使宝宝的笑容更加自信。